龚甫贤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选址评估的数值模拟研究:滨海电厂温排水温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应用海洋数值模式ECOM-si(estuarine coastal oceanmodel-semi-implicit),耦合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海面热通量计算模块,研究评估了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海域受两大滨海电厂(国华电厂和乌沙山电厂)温排水的影响程度。受往复流作用,国华电厂的温排水对海洋牧场区较乌沙山电厂的温排水影响大,海洋牧场西南侧受温排水影响较东北侧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海洋牧场温升范围和分布特征各异,经分析主要是因为各季节海气温差所导致。春季增温期的温升幅度最大,可高于1.0℃,且温升范围也最大,对海洋牧场区的影响也最明显。秋季降温期内温升幅度最小(0.3℃~0.5℃),温升范围也最小。分别处于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冬季与夏季,海气温差小,温升幅度约0.5℃~1.0℃,温升范围亦居中。
- 林军章守宇龚甫贤
- 关键词:象山港海洋牧场数值模拟电厂温排水
- 长江口外海域夏末温跃层与底层水低氧现象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长江口外海域2009年夏末调查的温盐和溶解氧(DO)资料,采用垂向梯度法对夏末长江口外海域温度垂向结构类型进行划分,计算了温跃层深度、强度和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等参数。长江口外海域夏末水温垂向结构类型及其温跃层强度的分布表现为长江冲淡水、黄海沿岸流、台湾暖流表层暖水和台湾暖流深层冷水交汇、混合的态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温跃层深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之间为负相关,温跃层深度与垂向最小DO浓度之间为正相关,温跃层强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之间为正相关。最接近DO供给源的上温跃层强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9)。温跃层越浅、强度越大,对底层水低氧现象的影响越大。温跃层、特别是上温跃层引起的水体层化阻碍DO向底层输运,起到了物理隔氧的作用,与低氧现象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低氧现象在长江口外海域从春末到秋季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的重要环境控制因素。
- 林军闫庆朱建荣龚甫贤
- 关键词:温跃层低氧
- 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选址评估的数值模拟研究:水动力条件和颗粒物滞留时间被引量:14
- 2012年
- 应用成熟的海洋数值模式ECOM-si(Estuarine Coastal Ocean Model-semi-implicit)用于评估宁波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海域(白石山-中央山-铜山西北侧)的水动力条件,并耦合一个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块研究了规划区海域水体和颗粒物在象山港内的滞留时间。结果表明,海洋牧场规划区底层流速基本符合小于0.8 m/s的最高流速限制,综合考虑规划区附近的水深条件,建议将人工鱼礁投放区设定在规划区西北侧海图水深6~10 m的范围内,可使表底层最大流速分别限制在1.2 m/s和0.6 m/s以下。海洋牧场规划区内释放的质点追踪结果表明,90%左右的颗粒物质在象山港狭湾内的存留时间大于2个月。以海洋牧场核心区周边5 km和10 km范围为判定依据时,质点释放后前30 d,离开海洋牧场核心区的质点比例增长较快,30 d后,基本达到稳定。质点释放1个月到2个月时间内,位于核心区5 km范围内的质点维持在30%~40%左右,位于核心区10km范围内的质点则维持在80%左右。
- 林军章守宇龚甫贤
- 关键词:象山港海洋牧场数值模拟水动力
- 多网目单层和三重组合刺网在岩礁和沙地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解多网目单层组合刺网(MGN)和三重组合刺网(MTN)在近岸软相和硬相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于2011年10月选择枸杞岛沙地(SB)和岩礁(RR)生境为研究对象,从种类组成、捕获方式、优势种渔获率、多样性和群落格局上对MGN和MTN在两种生境中的鱼类采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B中MTN比MGN多采集鱼类5种,RR中相应多采集鱼类8种;SB中的MGN采获优势种为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MTN增加了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RR中的MTN仅采获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两种优势种,但MGN相应多出青鳞小沙丁鱼和小黄鱼;两生境中MGN的捕获方式均以契入为主,而MTN的渔获个体中其他捕获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MGN对两生境近底层小黄鱼和中上层青鳞小沙丁鱼的捕获率显著高于MTN,但对褐菖鲉、斑头鱼以及日本须鳎等底层鱼类的捕获率上,MGN要低于MTN;SB中基于MTN的多样性指标均显著大于MGN,而RR中两者之间的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两生境中MGN和MTN所呈现的群落格局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进行刺网采样时,需依据研究目标应用适宜的网具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了解鱼类组成的真实情况。
- 汪振华龚甫贤吴祖立毕远新章守宇
- 关键词:刺网沙地鱼类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