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育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ANKL-RANK及胞内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生成的调节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骨是一个动态的组织,其中骨形成和骨吸收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存在,这个过程称为骨改建。骨组织形成是由成骨细胞完成的,而负责骨吸收的细胞是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功能异常会造成多种骨组织疾病,如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Paget’s病等。破骨细胞作为人体唯一参与骨吸收的细胞,来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其分化和生成受多种信号的调节,其中RANKL—RANK及其他胞内信号通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丁士育戚孟春
- 关键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破骨细胞
- PASS矫治器对安氏Ⅱ1分类错合拔牙病例矫治临床体会
- 杨大鹏丁士育李常青杨春江
- 关于PASS矫治器治疗各类牙齿畸形的临床研究很少,作为一个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矫治器,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及临床经验还是一个空白。该项目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为PASS矫治器对安氏Ⅱ1分类错合拔牙病例矫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矫治器牙齿畸形
-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拔牙病例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应用PASS矫治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矫治,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应用PASS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平均疗程16.22.2月.矫治后ANB角减小0.99°,U1-SN角减小16.06,U1-L1角增加14.60,U1-NA减小7.13 mm,L1-NB减小2.01 mm,前牙覆(牙合)和覆盖分别减小了1.99 mm和6.88 mm,以上测量项目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ASS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矫治能得到很好的矫治效果.
- 杨大鹏丁士育翟俊辉
-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
- PASS矫治器对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的一些软硬组织侧貌指标变化来评价临床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4年就诊于唐山市协和医院的10例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的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2~21岁,平均15.8岁。均为非拔牙矫治,运用PASS矫治器完成矫治,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发生的数值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为:∠SNA,∠ANB,∠U1-L1明显减小,∠SNB,U1-NA(mm),∠U1-NA,L1-NB(mm),∠L1-NB,∠U1-SN,∠L1-MP,下颌平面角MP-FH,L6-Ptm(mm),明显增大。(2)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指标比较分析,鼻唇角Cmsnls变小,∠S-N'-B',下唇H线距L1-H,下唇长Stmi-Mes的距离均增大。(3)矫治前后颏唇沟角LiB'Pg'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SS矫正器矫治后硬组织侧貌及软组织侧貌有所改善,而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以牙性改变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软组织侧貌改变。
- 杨大鹏丁士育李常青周冠军杨春江翟俊辉
- 关键词:软硬组织变化
- 不同培养方法对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混合(比例1∶10)培养的方法建立OB-OC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并观察培养基中加入10-6 mol/L PGE2和10-8 mol/L VitD3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应用聚酯微孔扩散膜隔断的双室24孔板间建立非直接接触OB-OC共培养体系。实验分2组:A组为直接接触法,B组为非直接接触法。2组培养基中均加入PGE2和VitD3。于培养第7、9天分别采用TRAP染色和牙本质磨片的扫描电镜(SEM)观察评价OC生成情况。结果:A、B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OC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A组所形成的OC数目及吸收陷窝显著多于B组。在直接法共培养体系中,PGE2和VitD3有效促进了OC生成。结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法均可用于破骨细胞培养,而前者效果更好。在共培养中PGE2和VitD3可有效促进OC生成。
- 丁士育董伟戚孟春冯晓洁温黎明梁永强李金源
- 关键词: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素E维生素D3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及NF-κB p50和c-Jun基因表达抑制的挽救效应被引量:1
- 2014年
- 研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唑来膦酸(ZOL)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及NF-κB p50和cJun基因表达抑制的挽救效应。体外分离小鼠颅骨成骨细胞(OB),并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给予ZOL和RANKL处理;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破骨细胞(OC)生成及NF-κB p50和c-Jun基因表达情况。B组(ZOL组)TRAP阳性多核OC及吸收陷窝最少(P<0.05或P<0.01),其次为C组(ZOL+RANKL组),D组(RANKL组)OC及吸收陷窝最多,与A组(对照)相似(P>0.05)。NF-κB p50和c-Jun基因表达也是B组最低(P<0.05或P<0.01),而C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5),A组和D组基因表达最高且表达水平相近(P>0.05)。实验结果表明,RANKL可以在共培养体系中部分挽救ZOL对OC生成的抑制作用;而NF-κB p50和c-Jun可能介导了RANKL和ZOL对OC的上述效应。
- 徐纯峰李鹏董伟丁士育李任戚孟春李金源
- 关键词:破骨细胞唑来膦酸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P50C-JUN
- 不同雌激素水平大鼠牙周炎模型牙龈中IL-1β和COX-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检测白介素(IL)-1β基因和COX-2基因在不同雌激素水平大鼠牙周炎模型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雌激素水平对牙周炎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牙周炎组(n=10)、去势牙周炎组(n=10)和雌激素治疗组(n=10),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牙龈中IL-1β和COX-2的基因表达。结果:IL-1β和COX-2表达强度在雌激素治疗组大鼠牙龈中显著低于去势牙周炎组(P<0.05)。结论:雌激素可显著下调IL-1β、COX-2基因表达,进而减轻牙周炎症状。
- 库莉博徐国权王辉赵志华丁士育马莉
- 关键词:牙周炎雌激素
- 应用Mc Namara分析法评价PASS直丝弓矫治器对AngleⅡ类1分类错的矫治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应用Mc Namara分析法对PASS直丝弓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20例,且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应用PASS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Mc Namara分析,得到7项相关指标。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下前面高,鼻唇角,上唇倾角均发生明显改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ASS直丝弓矫治器对AngleⅡ类1分类错矫治能得到很好的矫治效果。
- 杨大鹏周冠军李常青杨春江丁士育
- 关键词:MC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
- 唐山地区混合牙列期正常牙合青少年下颌牙弓及双侧第一磨牙三维方向生长发育变化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究唐山地区年龄为10岁处于混合牙列期正常牙合青少年下颌牙弓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在三维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变化。方法:对唐山地区某小学年龄为10岁的正常牙合青少年进行筛选,按照标准筛选出研究样本40例(男20例,女20例)。每年取石膏模型一副,连续跟踪两年,应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将其转化为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弓及第一磨牙三维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变化的研究。结果:过去两年中,下颌前部牙弓长度(LAAL)增加了0.556mm,下颌全部牙弓长度(LTAL)增加了2.067mm,下颌乳尖牙或恒尖牙间牙弓宽度(LICW)增加了2.904mm,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LIMW)增加了2.172mm。年龄为12岁的男性LIMW大于女性。右下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LR6BL)和左下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LL6BL)分别增加了2.841°和5.410°。结论:10-12岁正常牙合青少年的下颌前部牙弓长度(LAAL)、下颌全部牙弓长度(LTAL)、下颌乳尖牙或恒尖牙间牙弓宽度(LICW)、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LIMW)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为12岁的男性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下颌双侧第一磨牙随年龄的增加呈颊向倾斜,而近远中向倾斜度无明显变化。年龄为12岁的男女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和颊舌向倾斜度无性别差异。
- 杨大鹏丁士育李培培员丽影
- 关键词:正常牙合混合牙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