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坤赤
- 作品数:2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白先勇的悲剧意识
- 白先勇的悲剧意识集中表现在他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上.他往往善于把握个人与社会间的矛盾冲突,并把这种冲突从社会层面延伸到文化层面和历史层面,然后借助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全方位、深层次地表现出人类生存中无可奈何的'被抛状态'...
- 丛坤赤
- 关键词:当代作家悲剧意识存在主义佛教教义
- 文献传递
- 《致橡树》教学设计
- 2007年
- 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应有机整合于教学过程,任何方面都不能忽略.舒婷是新时期朦胧诗潮中最为著名的女诗人,其诗歌以情感深婉含蓄,意象丰富细腻著称.她的代表作《致橡树》通过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抒发了高洁而复杂的情感,是一篇让学生感悟体验诗歌特点,接受艺术熏陶和培养道德情操的极好教材.……
- 丛坤赤
- 关键词:爱情观情感内涵朦胧诗教学设计
- 论中西会通语境下林语堂文化理想的构建
- 2016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中西会通语境中的林语堂,遵循"半半哲学"的思维方式,以是否"近情"作为评价标准,杂取中西文化各家之长建构起积极乐观又超然清逸的文化人格。林语堂的文化理想不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或者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而是现代人如何利用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资源来安顿自己灵魂的问题。他站在人的立场反思文化,以理想人格的建构推动文化的建设和转型,他的探索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不无启示。
- 丛坤赤
- 关键词:中西会通文化理想
- 论台湾新电影中的“底层叙述”
- 2009年
-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台湾新电影最为重要的关注对象。侧重于小人物情绪感受的抒发而不强调情节的戏剧化,使新电影呈现出散文化特征,对小人物的精神困境予以关爱的人文精神和将小人物与大时代相结合的历史视野,又使台湾新电影具有了诗意情怀和史诗风格,这些便是台湾新电影"底层叙述"最为突出的特征。
- 丛坤赤
- 关键词:台湾新电影散文化人文精神历史视野
- 论林语堂美学观念中的“近情”精神
- 2013年
- 林语堂以对人的关爱为核心,以"近情"为原则,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来解决社会、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他还提倡直觉、感性的思维方式,坚决捍卫人文学科的应有权利。其美学观念体现出浓厚的"近情"意识和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
- 丛坤赤
- 关键词:美学近情
- 论白先勇的文化乡愁被引量:4
- 2007年
-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 丛坤赤
- 关键词:乡愁文化
- 研究视阈的拓展与价值维度的建构——评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
- 2011年
- 从90年代初开始在网络上萌发以来,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成为文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与网络文学的一派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我们认为造成网络文学被有意无意轻视或忽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缺乏有效认知,对其抱有成见,简单地斥之为浅薄、低俗、文学性不高,应该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厘清网络文学的独特价值,
- 丛坤赤
- 关键词:网络空间文学领域价值维度网络文学视阈
- 论白先勇、苏童的女性世界
- 2004年
- 白先勇和苏童都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 ,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 ,女性在他们笔下不再是空洞的能指。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 ,二者在女性命运舞台的设置上、人性善恶的趋向上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又呈现出一些差异。白先勇和苏童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女性世界 ,进而引发对女性命运的关照。
- 俞春玲丛坤赤
- 关键词:女性世界女性命运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女性生存思索
- 把心灵的痛楚变成文字——论白先勇的悲剧意识
- 该论文力图以文化人格与悲剧意识的内在联系为契机,共分三部分来具体论述白先勇悲剧意识的特征,探讨其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并追索他那别致的审美情趣、审美心理和主体人格的形成原因及理论基础,以期由此触摸到他的性灵神韵,领...
- 丛坤赤
- 关键词:悲剧意识审美形态
- 文献传递
- 论白先勇的文化乡愁
-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无论是《台北人》中移居台湾的大陆人对失去的精致文化与权力荣华的追思,还是《纽约客》中由台赴美的留学生所承受的由东西方文化冲突所造成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悲剧,都凝聚为...
- 丛坤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