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双

作品数:16 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直肠
  • 3篇食管
  • 3篇腺炎
  • 3篇内镜
  • 3篇溃疡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预后
  • 2篇置入术
  • 2篇食管狭窄
  • 2篇食管支架
  • 2篇食管支架置入
  • 2篇食管支架置入...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机构

  • 16篇重庆三峡中心...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于双
  • 9篇江明万
  • 7篇刘辉
  • 6篇陈平
  • 6篇王晴雷
  • 3篇李林海
  • 3篇李亮
  • 2篇田德安
  • 2篇邓天伟
  • 2篇邹义端
  • 1篇刘东碧
  • 1篇石丹
  • 1篇江泳
  • 1篇吴泽成
  • 1篇杨雁
  • 1篇王睛雷
  • 1篇李庆平
  • 1篇王立友
  • 1篇孔梅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收治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加康莱特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稳定率,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ALT、AST、TBIL、ALB 4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BIL降低幅度以及ALB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稳定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肝癌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江明万王晴雷于双李亮陈平
关键词:恩替卡韦康莱特注射液晚期肝癌
术前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TrkB和BDNF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结肠镜下活检标本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术前结肠镜检查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rk B和BDNF的表达。结果 Trk B和BDNF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无关,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相关;Trk B与BDNF在结肠镜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02)。结论术前结肠镜下结直肠癌的活检标本Trk B和BDN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相关。
李林海刘辉江明万邓天伟于双
关键词:淋巴转移直肠癌根治术
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临床急腹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常见的致死原因是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是肠道菌群失调。研究([1-3])认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黏膜功能,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江明万王晴雷于双李亮陈平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PEP)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PEP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研究ERCP成功率为94.72%,PEP发生率为9.76%;PEP组与非PEP组患者在年龄、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纪轻、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
江明万于双王晴雷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急性胰腺炎淀粉酶
MMP10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MMP10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用Western blot验证MMP10在肝癌细胞Huh-7和SMMC-7721细胞中的过表达水平;MTS分析过表达MMP10对Huh-7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Ed U标记实验检测MMP10对Huh-7和SMMC-7721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影响;q PCR筛选过表达MMP10对与肝癌细胞增殖有关的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MTS进一步分析该抑癌基因或生长因子在MMP10调控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MMP10成功过表达,在第6d过表达MMP10使Huh-7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增加72%和58%(P<0.001),同时过表达MMP10使Huh-7和SMMC-7721细胞的DNA合成能力分别增加81%和78%(P<0.05);MMP10促进EGFR的表达,沉默EGFR使MMP10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降低81%(P<0.01)。[结论]MMP10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下调EGFR的表达拮抗MMP10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李亮于双
关键词:肝癌增殖EGFR
Siglec-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Siglec-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c,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UC活动期患者、30例UC缓解期患者、40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UC缓解期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阳性细胞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lec-1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陈平孔梅于双江明万刘辉吴泽成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SIGLEC-1流式细胞术外周血单核细胞
上消化道异物328例胃镜下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胃镜治疗的方法、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治疗患者的资料、方法及结果。结果:328例患者成功取出320例,8例患者未取出。260例患者黏膜轻微擦伤,未予特殊处理,6例患者术后见轻度活动性出血,经胃镜用予冰去甲肾上腺素冲洗后成功止血。结论: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李林海刘辉于双江泳
关键词:胃镜上消化道异物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被引量:1
2005年
刘辉于双邹义端王晴雷
关键词:食管支架并发症
置管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9月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继发腹腔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术后恢复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尿淀粉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病死率为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病死率为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及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够通过微创的手术方法达到全面探查和充分引流的治疗目的,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江明万于双王晴雷
关键词: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性
内镜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行ESD。比较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术中出血率及胃穿孔发生率、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整块切除率、完全治愈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比59.52%,78.57%比47.62%,P均<0.05),术中胃穿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PGⅠ/PGⅡ(PGR)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EMR相比较,ESD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病灶的切除效果,可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且术后复发率较低。
刘东碧杨雁于双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蛋白酶原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