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泳健

作品数:9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胆囊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血液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胆囊切除术患...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膜
  • 2篇血液凝固
  • 2篇手术
  • 2篇纤溶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溶解
  • 2篇内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腔镜胆囊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机构

  • 9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9篇于泳健
  • 4篇楼小侃
  • 4篇陈悦
  • 4篇严美娟
  • 3篇费鲜明
  • 2篇伍小敏
  • 2篇蔡放
  • 1篇王宏法
  • 1篇胡双飞
  • 1篇历萌
  • 1篇喻晓芬
  • 1篇杜忠举
  • 1篇刘煜
  • 1篇张婧
  • 1篇韩亮
  • 1篇吴跃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9
2016年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带状疱疹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后遗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29例和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50例。对7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分析带状疱疹类型、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有无前驱疼痛与后遗神经痛的关系。结果带状疱疹就诊时间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d内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13.3%,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42.2%,5 d以上就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带状疱疹的皮肤受累面积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皮肤小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5.0%,带状疱疹皮肤大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1.4%,带状疱疹受累面积大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增加;带状疱疹前驱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7.9%,带状疱疹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9.4%,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类型无关,和带状疱疹的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和前驱疼痛相关。
伍小敏于泳健蔡放王宏法
关键词:带状疱疹发病后遗神经痛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C02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胆石症择期行LC患者64例,年龄〈60岁,术后根据CO2气腹持续时间归组:A组(21例):气腹时间≤30min;B组(23例):气腹时间30~60min;C组(20例):气腹时间≥61min。于入院检查时(基础值)、术毕、术后1天、2天及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结果各组血浆和全血黏度、Fib于术毕均低于基础值(P〈0.05),A组术后的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ib及D—D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1天、2天的D—D高于基础值(P〈0.05);C组术后1天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基础值(P〈0.05),术后2天和3天的Fib及D—D高于基础值(P〈0.05)。c组的血浆黏度于术后1天高于A组,Fib及D—D于术后2天和3天高于A组,术后3天的D—D高于B组(P〈0.05)。A、B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身情况良好的LC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短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不明显;而随手术时间延长,术后Fib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全血和血浆黏度增加,提示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增加。
严美娟楼小侃陈悦于泳健费鲜明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血液流变学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选用0.125%罗派卡因250 ml,其中含舒芬太尼0.5 mg/L,以4 ml/h速度进行背景输注,自控注射量2 ml/次,锁定时间20 min。对照组采用全麻;术后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每100 ml含舒芬太尼100μg背景输注1 ml/h,自控注射量2 ml/次,时间锁定1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2 h、术后12、24、36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统计两患者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记录术后4、8、16、32、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差异,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在术后12、24、36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7 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在术后4、8、16、3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时,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硬膜外麻醉及相应的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焦虑评分。
伍小敏杜忠举吴跃于泳健蔡放
关键词:麻醉方式镇痛睡眠情绪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用.方法 择期行单胎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予CESA,腰麻液用脑脊液稀释的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0μg混合液3ml,根据腰麻液左旋布比卡因不同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A(7.5mg)、B(10mg)、C(12.5mg) 3组,每组20例.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的改良Bromage评分,达到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术中疼痛程度和牵拉反应发生情况及需追加硬膜外药液情况.记录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及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情况,记录瘙痒、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 B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C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麻醉后5、10min的MAP值与麻醉前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及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芬太尼20μg时7.5mg的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即能提供理想的麻醉效果,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建议复合芬太尼时适当减少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量.
陈悦严美娟楼小侃于泳健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麻醉脊髓剖宫产
品管圈对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术前访视是优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经调查本院术前访视存在麻醉评估和方式介绍不详细、访视时间不妥、未参加术前病例讨论、访视流程不规范等不足.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员组成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的程序全体合作,采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方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及课题[2].研究表明,品管圈可降低颈丛麻醉后排尿障碍的发生[3].本研究拟成立术前访视品管圈,探讨其对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质量的影响.
韩亮胡双飞喻晓芬于泳健历萌刘煜
关键词: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品管圈统计工具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间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胆石症择期行LC患者45例,年龄〉60岁,术后根据气腹持续时间分组:气腹时间≤60min组21例;气腹时间〉60min组24例。于人院检查时(术前)、术毕、术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D二聚体(D—D)浓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结果(1)凝血指标:术后第3天,〉60min组的,F1+2为(1.60±0.26)μg/I,高于≤60min组的(1.32±0.24)μg/L。(P〈0.05);AT-Ⅲ为(84.82±20.21)%,低于≤60min组的(97.49±16.87)%(P〈0.05);术后第2、3天的Fib分别为(3.87±0.62)、(3.98±0.77)g/L,高于≤60min组的(3.42±0.72)、(3.42±0.63)g/L.(P〈0.05)。(2)纤溶-抗纤溶指标:〉60min组术后第2、3天的PAl-1为(33.93±10.42)、(32.90±11.25)μg/L高于≤60min组的(26.69±9.49)、(26.31±7.06)μg/L。(P〈0.05)。(3)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指标:〉60min组术后第2、3天的vWF为(174.53±44.03)%、(176.31±47.6)%,高于≤60min组的(134.37±37.74)%、(131.21±36.34)%(P〈0.05)。结论老年LC患者,术后有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和血管内膜损伤;随气腹时间延长,凝血激活和纤溶抑制程度高,凝血-纤溶相对不平衡,血管内膜损伤更明显,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严美娟楼小侃陈悦于泳健费鲜明
关键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膜
老年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65岁)为观察对象,麻醉方法为布比卡因单次腰麻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静,保证患者术中镇静深度维持于Ramsay评分Ⅲ-Ⅳ级。记录患者术前病史与基础资料。以及围术期POCD相关危险因素指标,于术后1-4d使用意识紊乱评估法(CAM)的CAM-ICU版本进行POD评估与诊断;术后第7天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采用“一个标准差法”诊断POCD。结果86例行TURP老年患者(65-87岁)成功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显示POCD发生率为22.1%(19例),POD发生率为31.4%(27例)。其中,26例POD患者在术后前3d即发生谵妄(96.3%),且有16例POD患者在术后第7天发生POCD(61.5%)。经单因素分析继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及POD持续时间。结论老年患者行TURP术后POCD与POD均具有较高发病率,且除年龄外,POD持续时间长是POCD另一独立危险因素。
邵一俪于泳健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时间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膜损伤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二氧化碳气腹时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膜损伤程度。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年龄23—60岁,体重45—82kg,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气腹持续时间不同分为3组:气腹时间≤30min组(Ⅰ组,n=21)、30min〈气腹时间〈60min组(Ⅱ组,n=23)和气腹时间≥60min组(Ⅲ组,n=20)。气腹压力维持12—14mmHg,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2、3d(T2-4)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浓度和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结果与I组比较,Ⅲ组T2时vWF活性和PAI-1浓度升高,L时Fib、F1+2、PAI-1浓度和vWF活性升高,AT-Ⅲ活性降低,T4时Fib和F1+2浓度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时间短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小,血管内膜损伤不明显;随气腹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受抑制,血管内膜损伤加重。
严美娟楼小侃陈悦于泳健费鲜明
关键词:血液凝固试验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膜
护理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96例行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8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复苏期躁动评分、尿道刺激症状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及躁动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期躁动评分、尿道刺激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后5min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施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尿道刺激症状,稳定患者心率、血压,减少复苏期发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曾甜张婧钱丹玲于泳健
关键词:留置尿管护理干预麻醉复苏期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