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得
-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浅论17世纪乌克兰文学类型及文体流变被引量:1
- 2016年
- 17世纪乌克兰民族在摆脱外族压迫及与俄罗斯合并的过程中,战争频仍,社会危机持续加剧。社会的动荡不安一方面给普通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为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外部刺激因素,巴洛克风格在这一时期全面渗透到乌克兰文学领域便是表现之一。乌克兰文学在民间文学、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变化中,巴洛克风格的介入使原有文体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宗教性则日渐削弱,尤其那些过去依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文体更是向独立的文学作品方向转变。虽然原有文体的痕迹还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存在,如沉思、历史歌谣、教会布道辞等,但乌克兰作家在叙述方式、思想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的大胆创新,加大了本民族历史和传统在作品当中的反映力度,为建立新的乌克兰文学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对乌克兰文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流变过程进行探讨。
- 于立得代瑛
- 关键词:巴洛克文学文学体裁文学类型宗教
- 试析列斯科夫笔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 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Никалай Семёнович Лесков)在35(1860—1895)年的文学之旅中,独特地表现了俄罗斯的生活。他是个心理学家,他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最深处的...
- 于立得
- 关键词: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民族特征
- 文献传递
- 从萨韦利的多边性格看《大堂神父》边缘主题
- 2008年
- 《大堂神父》是列斯科夫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本文从萨韦利同教会、旧教徒(分裂教徒)、地方政府、女人的关系角度,探讨其性格的四边形结构,进而指出作品的边缘主题。
- 于立得
- 关键词:教会俄罗斯知识分子
-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被引量:1
- 2020年
-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后,经费德林之手被译成俄语并在1951年在前苏联出版发行,而后在1954年成功走上前苏联的戏剧舞台。国内虽有学者提及该话剧在前苏联的演出情况,但有关演出时间的信息与前苏联的实际报道略有出入,同时研究者极少涉及郭沫若的该历史剧的翻译重任何以落到了费德林身上、且当时的演出情况如何、又有怎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本文拟从历史剧《屈原》翻译的历史契机及其在前苏联的影响两个方面做一梳理,以解决上述问题。
- 于立得
- 关键词:《屈原》
- 《海的女儿》中丑恶力量的萎缩——兼论“女巫”形象的中性化
- 2009年
- 传统民间童话故事往往呈现出固定的模式,正邪两种力量所占文字比重相当,划分明显,以正反斗争来展开情节;对立的意象功能固定,意义泾渭分明,呈现"二元对立结构";故事意象扁平、类型化,反面意象最终灭亡,以大团圆结局。然而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却颠覆传统的桎梏,打破二元对立的格局,重新诠释了负面意象——女巫的形象意义,并由此挖掘了童话中反面力量切乎实际、符合人性的新价值,展示了人性与灵魂的光辉。
- 于立得代瑛
- 关键词:《海的女儿》安徒生女巫
- 论《黄金时代》的经典性
- 2010年
-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在文学界不断引发着讨论热潮。本文试从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的"文革"现实、采用的描写视角、表现的写作功底四方面对这部作品的经典性进行论证。
- 于立得
- 关键词:王小波作品经典性性描写
- 追求的执着 抗争的无望——《大堂神父》人物解读
- 2008年
- 本文从自身性格和时代造就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主人公萨韦利悲剧产生原因,进而揭示出悲剧的深层价值。
- 于立得
- 关键词:基督徒
- 俄苏与乌克兰的谢甫琴科形象建构(1860-1960)
- 塔拉斯·格里高利耶维奇·谢甫琴科(ТарасГригорьевичШевченко1814-1861)是19世纪乌克兰文化及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乌克兰现代文学之父,乌克兰现代语言学之父。因为地位和身份太过于特...
- 于立得
- 郭沫若佚文《战时中国的文艺活动》
- 2024年
- 郭沫若的《战时中国的文艺活动》一文虽经常被提及,但却一直处在只见其名、未见其容的状态,郭沫若未将原稿带回国是原因之一。这篇文章是郭沫若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而做的报告,前后经历了数十天才完稿,与汉学家齐赫文斯基一同完成,后发表在苏联作协机关报《文学报》上。从内容上看,该报告与郭沫若之前与苏联作协的对谈内容有交叉之处,但框架更为清晰,内容更为翔实。本文对该报告的缘起、过程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将该文从俄文译出,以还原貌。
- 于立得代瑛
- 关键词:佚文文艺活动
- 郭沫若与文学翻译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主要从郭沫若的翻译思想、翻译研究的成果两个方面,梳理、分析这20余年来郭沫若与翻译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郭沫若与文学翻译关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 于立得
- 关键词: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