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兴明
- 作品数:65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气体分离膜滤毒通风装置及制备方法
- 一种气体分离膜滤毒通风装置,由分离膜组件、滤纸层、铜铬银催化炭和大粒度分子筛层组成,该装置的中心装置设有空气进气口,该装置的一个侧面设有空气排气口。其中分离膜组件的制备是将膜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在60-110℃下混合搅拌,静...
- 左莉曹义鸣侯立安杨林松林斌介兴明刘健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溶性聚(硅氧烷-共-酰亚胺)嵌段共聚膜及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可溶性聚(硅氧烷‑共‑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由二氨基硅氧烷、芳香二胺与芳香二酐单体在非质子型极性溶剂中聚合,经化学亚胺化后制得聚(硅氧烷‑共‑酰亚胺)嵌段共聚物。所制得的聚(硅氧烷‑共...
- 王丽娜介兴明刘丹丹曹义鸣
- 文献传递
- D09凝胶浴温度对非对称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以纤维素/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水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凝胶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加湿前后膜气体渗透机理与性能的影响。
- 介兴明曹义鸣袁权
- 关键词:纤维素非对称膜膜结构
- 文献传递
- 一种负载离子液体的聚醚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离子液体的聚醚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离子液体的聚醚醚酮微孔膜包括聚醚醚酮膜和离子液体,所述聚醚醚酮膜具有微孔,所述离子液体负载于所述聚醚醚酮膜的微孔内。与传统离子液体负载膜相比,本发明...
- 介兴明王丽娜于海军康国栋刘健辉刘丹丹
- 溶剂法纤维素中空膜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参考纺织行业成熟的Lyocell工艺,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物理溶解纤维素,制备了新型溶剂法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并介绍了该膜在气体、油水分离以及油品脱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介兴明李红剑杨杏曹义鸣
- 关键词:纤维素气体分离油水分离
- 天然气膜法脱碳过程中节流降温行为的研究
- 2023年
-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聚酰亚胺(PI)中空纤维膜组件,通过气体节流渗透降温实验装置,系统考察了天然气中主要气体组分、膜渗透速率、组件填充率、操作压力以及放空比等参数对于膜法脱碳过程中气体节流渗透降温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气体表现出最为显著的节流渗透降温现象;膜渗透速率、组件填充率、操作压力等参数的提高会加剧组件内CO_(2)气体节流渗透降温程度,即降温速率变快且降温程度更严重;操作压力为1.5 MPa、进气温度为24.0℃时,膜组件内产生近20℃温降;放空比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组件内的温降现象.这些结果揭示了相关参数对膜组件内CO_(2)节流渗透降温行为规律性的影响,为天然气膜法脱碳过程中CO_(2)节流渗透降温行为的预判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 王常春赵琦丛玉凤王丽娜介兴明康国栋曹义鸣
- 关键词:聚酰亚胺分离膜焦耳-汤姆逊效应
-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油田伴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系统考察了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原料气压力、温度、组成、膜丝填充率等参数对油田伴生气中CO_2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对整体分离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升高原料气压力会增加处理量,但对分离性能无明显影响;升温导致渗透加速但是分离性能有下降趋势;原料气中CO_2浓度变大导致膜的渗透速率随之变大;50%装填率表现出了最佳的分离效果.在580h测试过程中聚酰亚胺膜渗透分离性能较为稳定.这些结果揭示了相关参数对该分离过程影响的规律,并验证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用于油田采出气中CO_2分离回收的可靠性.
- 张春威杨博李鹤曹义鸣介兴明刘健辉张书勤胡耀强吴向阳
- 关键词:聚酰亚胺二氧化碳油田伴生气膜分离
- 溶剂法纤维素膜的制备改性与气体渗透性能被引量:3
- 2005年
- 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物理溶解纤维素,是纺织行业中新兴的Lyocell纤维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溶解方法.本实验室创造性地借鉴此工艺。以NMMO为溶剂制备出新型纤维素膜.本文介绍了纤维素作为膜材料的优点以及溶剂法新型纤维素膜的制备、干燥、改性以及气体渗透性能等.
- 介兴明曹义鸣袁权
- 关键词:纤维素膜气体分离改性
- CO2分离膜材料及其应用
- 曹义鸣介兴明康国栋王丽娜袁权
- 关键词:二氧化碳
- 一种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共混改性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改性方法,用以改善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PVD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性纳米颗粒来改变膜亲水性,通过添加第二聚合物来使纳米颗粒在膜内分布,完成对PVDF的共混改性。本发明操作简单,有效的控制了...
- 曹义鸣宋春亮于海军介兴明刘丹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