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婧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他汀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激素
  • 3篇急性肺损伤
  • 3篇伐他汀
  • 3篇肺损伤
  • 3篇氟伐他汀
  • 2篇心病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衰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学
  • 2篇鼠肺
  • 2篇理学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基于互联网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机构

  • 8篇石家庄市第三...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代婧
  • 4篇师志芳
  • 4篇韩建妙
  • 2篇阎锡新
  • 2篇曲金荣
  • 2篇李立鹏
  • 1篇田勇
  • 1篇秦利强
  • 1篇梁子辉
  • 1篇王青山
  • 1篇曲芳芳
  • 1篇武宇明
  • 1篇杜俊风
  • 1篇王书行
  • 1篇金胜
  • 1篇滕旭
  • 1篇李嘉

传媒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结构改变与糖皮质激素干预效果
2010年
日前临床对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ALI)尚缺乏了解,我们通过复制肺内感染及全身内毒素血症诱发急性ALI的动物模型,比较二者病理形态、炎症反应及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干预效果的差异。
阎锡新代婧杜俊风曲芳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急性肺损伤干预效果同类型鼠肺
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心源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按48 h内预后分为2组,死亡组64例和存活组41例,回顾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4 h、6 h、12 h的血乳酸水平,分析血乳酸水平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且随治疗进展呈下降趋势(P<0.05);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则持续升高(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判断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血乳酸水平越高,且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预后差。
田勇曲金荣秦利强代婧
关键词:血乳酸预后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治疗1组(P<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LVF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LDL-C、T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及治�
师志芳李立鹏代婧韩建妙
关键词:心力衰竭氟伐他汀肿瘤坏死因子类
蟾酥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蟾酥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介入治疗组(对照组)40例,蟾酥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组(治疗组)40例,2组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表现、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及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蟾酥注射液能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损伤及骨髓抑制情况。
曲金荣王青山代婧王书行
关键词:蟾酥注射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功能骨髓抑制
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构建被引量:12
2017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合理地评价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此评价体系由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终结性测试和实验课成绩五部分组成,评价方式以网络调查问卷为主,大幅度提高了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评价中的比重。此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增强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金胜代婧滕旭梁子辉武宇明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改革
不同诱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激素干预效果差异的研究
2010年
阎锡新代婧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阳性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全身炎症
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罗洛尔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40 mg/次,1次/d,盐酸阿罗洛尔片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d IVST)、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肺动脉楔压(PAWP)、心率(HR)、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63%、92.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MAP、SV、S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d IVST、HR、SVR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师志芳李立鹏代婧韩建妙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后血浆BNP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96例老年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三组,接受氟伐他汀40 mg/d(40 mg他汀组)32例,氟伐他汀80 mg/d(80 mg他汀组)34例,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后检测患者BNP、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 BNP)、6 min步行试验及心脏彩超测左室相关分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40 mg他汀组以及80 mg他汀组显效和有效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40 mg他汀组1以及80 mg他汀组显效和有效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血清NT-pro BNP、血清BNP、血清hs-CRP水平以及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其中80 mg他汀组较之对照组及40 mg他汀治疗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氟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hs-CRP水平,增加6 min步行距离,改善患者心功能,且80 mg氟伐他汀疗效优于40 mg氟伐他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师志芳李立鹏代婧韩建妙
关键词:心衰氟伐他汀BNP
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NF-κB及GR表达水平与GCs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
代婧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NF-ΚB糖皮质激素受体
文献传递
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对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为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的生理学教学效果,选取河北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另2个班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以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的班级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显著高于采用终结性评价的班级,且前者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后者。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生赞同此种评价方式。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金胜李嘉代婧滕旭武宇明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