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以农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混凝土
  • 4篇钢筋
  • 4篇钢筋混凝
  • 4篇钢筋混凝土
  • 2篇受弯
  • 2篇双向受弯
  • 2篇土结构
  • 2篇连续倒塌
  • 2篇抗剪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钢筋混凝土结...
  • 1篇受弯构件
  • 1篇受弯梁
  • 1篇双向受弯构件
  • 1篇双向受弯梁
  • 1篇无腹筋
  • 1篇截面
  • 1篇结构连续倒塌
  • 1篇矩形截面
  • 1篇抗剪强度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
  • 1篇洪都建设集团...

作者

  • 5篇何以农
  • 3篇熊进刚
  • 2篇何高勖
  • 2篇吴赵强
  • 2篇聂晓霞
  • 1篇张功新
  • 1篇虞锦晖
  • 1篇夏晨风
  • 1篇邹园

传媒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江西建材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1997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抗剪强度的计算被引量:3
1997年
在21根RC双向受弯构件的试验基础上,采用等效梭形截面法。
张功新何以农何高勖
关键词:抗剪强度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进行了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的连续倒塌试验。试验模型按非抗震要求设计,用机械千斤顶替换底层长边中柱以模拟其初始失效,用电液伺服千斤顶作用在模型顶层以模拟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底层长边中柱进行分级卸载,模拟其初始失效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全过程,观测并分析了抗力-位移曲线及结构塑性铰出现位置、顺序,结构受力机制的转换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纵向框架抗倒塌机制包括梁机制、复合机制和悬链线机制,而横向框架抗倒塌机制仅包括梁机制。
熊进刚吴赵强何以农聂晓霞夏晨风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连续倒塌
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进行了两个3层、4×2跨的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模型的连续倒塌试验,模型1的初始失效柱是底层长边中柱,模型2的初始失效柱是底层角柱。模型不考虑抗震要求,以机械千斤顶替换初始失效柱,通过机械千斤顶的分级卸载模拟柱的初始失效。观测并分析了两个试验模型的抗力-位移曲线、结构受力机制及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表明,对于模型1,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包含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对于模型2,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仅为梁机制。
熊进刚吴赵强邹园何以农聂晓霞
关键词:连续倒塌
矩形截面无腹筋双向受弯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对22根无腹筋双向受弯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进行了科截面抗剪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其抗剪性能,着重分析了影响抗剪强度的5个主要因素: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剪跨比、荷载斜弯角、截面高宽比,为探讨抗剪强度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了试验依据.
熊进刚虞锦晖何以农何高勖
关键词:双向受弯无腹筋抗剪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规划和安全管理被引量:1
2020年
BIM技术做为一种新型土木工程辅助工具,是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对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以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对BIM技术在工程区域划分、规划布置和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展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姜俊姜国青何以农
关键词:BIM技术规划布置安全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