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俊华

作品数:226 被引量:690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生物学
  • 53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4篇膜翅
  • 154篇膜翅目
  • 70篇亚科
  • 68篇茧蜂
  • 61篇新种记述
  • 60篇茧蜂科
  • 47篇茧蜂亚科
  • 30篇寄生
  • 28篇英文
  • 28篇螯蜂科
  • 23篇小腹茧蜂亚科
  • 21篇寄生蜂
  • 18篇姬蜂
  • 17篇新记录种
  • 17篇细蜂科
  • 17篇记录种
  • 15篇小蜂
  • 15篇姬蜂科
  • 14篇天敌
  • 14篇小蜂科

机构

  • 121篇浙江大学
  • 99篇浙江农业大学
  • 4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6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东京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江苏农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223篇何俊华
  • 55篇陈学新
  • 51篇许再福
  • 26篇马云
  • 23篇陈学新
  • 22篇许维岸
  • 17篇徐志宏
  • 13篇程家安
  • 12篇马云
  • 11篇刘树生
  • 11篇施祖华
  • 7篇刘经贤
  • 7篇白素芬
  • 7篇李强
  • 6篇符文俊
  • 5篇王义平
  • 5篇朴美花
  • 4篇周尧
  • 4篇时敏
  • 4篇杜予州

传媒

  • 60篇Entomo...
  • 36篇动物分类学报
  • 21篇昆虫学报
  • 14篇浙江农业大学...
  • 14篇华东昆虫学报
  • 12篇武夷科学
  • 6篇昆虫知识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6篇生物防治通报
  • 5篇中国生物防治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Zoolog...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昆虫天敌
  • 2篇森林病虫通讯
  • 2篇第七届全国昆...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19篇2002
  • 10篇2001
  • 22篇2000
  • 15篇1999
  • 19篇1998
  • 17篇1997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体茧蜂属中国五新记录种被引量:1
1996年
长体茧蜂属中国五新记录种NEWRECORDSOFMACROCENTRUSCURTIS(HYMENOPTERA:BRACONIDAE:MACROCENTRINAE)FROMCHINA¥长体茧蜂属MacrocentrusCurtis,1833隶于茧蜂科长...
何俊华陈学新马云
关键词:膜翅目茧蜂科新记录种
全文增补中
中国脊额细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细蜂科)(英文)
2011年
记述了我国脊额细蜂属6种,其中2新种:卜氏脊额细蜂P.buisp.nov.和黑胫脊额细蜂P.nigritibialis sp.nov.;2新纪录种:冠脊额细蜂P.cristatus Townes et Townes和点柄脊额细蜂P.punctibasis Townes et Townes;新种和新纪录种均附有详细特征图,并编制了我国脊额细蜂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膜翅目寄生蜂标本馆(ZJUH)。
刘经贤何俊华许再福
中国伪瘤姬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被引量:4
1990年
伪瘤姬蜂属Pseudopimpla Habermehl,1917隶于瘤姬蜂亚科Pimplinae(=长尾姬蜂亚科Ephialtinae)瘤姬蜂族Pimplini,主要特征是产卵管强度侧扁,直或稍向下弯;背瓣端部背缘有锯齿状齿,腹瓣端部扩大,包围背瓣;腹瓣末端有许多近于垂直的小波纹状细脊;产卵管鞘长约为前翅长的0.24~0.30倍。迄今为止,本属尚无寄主记录。但我们最近在河北槲梢螟幼虫和辽宁槲茎蜂幼虫(学名均不知)中育出了一些伪瘤姬蜂。伪瘤姬蜂属是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仅3种,1种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另2种分布于南欧。本文报道我国2新种:光腰伪瘤姬蜂P.glabri propodeum sp.nov.和全脊伪瘤姬蜂P.carinata sp.nov.。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何俊华陈学新
关键词:姬蜂科
基于28SrRNA D2序列的内茧蜂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英文)被引量:9
2003年
首次利用同源 2 8SrRNAD2基因序列对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茧蜂科Braconidae)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从 95 %~ 10 0 %乙醇浸渍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 10种内群种类和 5种外群种类的 2 8SrDNAD2片段并测序 (GenBank序列号AY16 76 45 -AY16 76 5 9) ,利用BLAST搜索相关的同源序列 ,采用了GenBank中 13个种类的 2 8SrRNAD2同源序列 ,然后据此进行分子分析。利用 3个外群 (共 8个种类 )和 3种建树方法 (距离邻近法distance basedneighbor joining ,NJ ;最大俭约法maximumparsimony ,MP ;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 ,ML)分析了内茧蜂亚科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由分子数据产生的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均显示内茧蜂亚科是一个单系群。内茧蜂亚科内依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分群 (族和亚族 )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得到部分支持。NJ、MP和ML分析结果均表明内茧蜂族Rogadini不是一个单系 ,而是一个并系 ,其余 3族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内茧蜂族可分成 2个分支 :“脊茧蜂属Aleiodes +弓脉茧蜂属Arcaleiodes”和“沟内茧蜂属Canalirogas+锥齿茧蜂属Conspinaria +刺茧蜂属Spinaria +内茧蜂属Rogas” ,二者不是姐妹群。
陈学新朴美花J. B. WHITFIELD何俊华
关键词:膜翅目茧蜂科分子系统发育
中国无脊姬蜂属一新记录种
2009年
记述中国无脊姬蜂属Alophosternum Cushman1新记录种:黑基无脊姬蜂A.nigricoxis Zwakhals,1987,分布吉林省;提供了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分布以及特征图。
刘经贤何俊华陈学新
关键词:膜翅目姬蜂科
中国棒柄泥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泥蜂科)
1999年
该文记述了采自我国西南部及甘肃省的泥蜂科方头泥蜂亚科棒柄泥蜂属2新种:角唇棒柄泥蜂Rhopalum(Rhopalum)cornilabiatum,spnov和甘肃棒柄泥蜂Rhopalum(Rhopalum)gansuense,sp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李强何俊华
关键词:泥蜂科膜翅目
中国窄腹细蜂属四新种记述(膜翅目:窄腹细蜂科)被引量:2
1988年
窄腹细蜂科Ropronia Provancher,1886隶属于细蜂总科Serphoidea窄腹细蜂科Roproniidae。全世界已知9种,我国已知3种:短角窄腹细蜂R.brevicornis Townes^1、四川窄腹细蜂R.szechuanensis Chao^2和浙江窄腹细蜂R.zhejiangensis He^3。本文报道在我国新发现的4新种:红腹窄腹细蜂R.rufiabdominalis、斑足窄腹细蜂R.pectipes、浪唇窄腹细蜂R.undaclypeus和双瘤窄腹细蜂R.bituberculata。新种模式标本除浪唇窄腹细蜂副模和双瘤窄腹细蜂副模存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外,其余均放在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何俊华朱坤炎童新旺
关键词:复眼前翅
美洲斑潜蝇寄生蜂——黄腹潜蝇茧蜂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8
2003年
黄腹潜蝇茧蜂OpiuscaricivoraeFischer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dchard幼虫 蛹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 ,用菜豆PhaseolusvulgarisL .上的美洲斑潜蝇作为寄主 ,对其成蜂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成虫主要在白天羽化 ,羽化高峰期在 8:0 0~ 10 :0 0 ,且多数 (91% )当日交尾 ,羽化出的成蜂性比明显偏雌性 (雌∶雄 =1 5 1∶1)。在 17℃~ 33℃温度下 ,提供蜂蜜液时 ,黄腹潜蝇茧蜂雌蜂和雄峰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雌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峰的寿命 ,分别从 17℃时 81天和 4 7天降到 33℃时的 14天和 13天。雌蜂羽化后 1~ 2天即可产卵 ,在 2 1℃~ 2 9℃温度下 ,产卵高峰期在 2~ 7日龄 ,平均产卵量随温度变化的方程为 ^y =- 0 0 5 7x2 +2 72 8x - 2 0 6 0 1(r2 =0 934)。而且成蜂取食能够致死寄主。另外 ,本文对雌蜂的寄主搜索、产卵和寄主取食行为做了详细描述。
尹承山陈学新郎法勇何俊华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成虫羽化产卵
软鳞跳小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跳小蜂科)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记述中国软鳞跳小蜂属1新种:壶蚧软鳞跳小蜂LakshaphaguscerococciXuetHe,sp.nov.。
徐志宏何俊华刘玉升
关键词:膜翅目跳小蜂科
中国深沟茧蜂族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被引量:1
2008年
记述中国茧蜂亚科深沟茧蜂族3属(泛深沟茧蜂属Aniphiaulax Kokoujev,1899,驼腹茧蜂属Hybogaster Szepligeti,1906和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oerster,1862)11种,其中有2新种:斑翅驼腹茧蜂Hybogaster zebripterae Wang et Chen,sp. nov.和乌海深沟茧蜂Iphiaulax wuhainensis Wang et Chen, sp. nov. 及2中国新记录种:短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editor(Kokoujev,1898)和长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mactator(Klug,1817)。长尾深沟茧蜂在吉林育自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aedilis Linn.幼虫,赤腹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ostor(Scopoli,1763)在辽宁和山西育自青杨天牛(山杨天牛)Saperda populnca Linn.幼虫。文中附有深沟茧蜂族3属的分属检索表、驼腹茧蜂属和深沟茧蜂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ZJUH)。
王义平时敏何俊华陈学新
关键词:膜翅目茧蜂科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