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附132例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对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132例,采用聚桂醇经皮硬化治疗61例,无水乙醇经皮硬化治疗3例,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经皮硬化2例,联合聚桂醇、无水乙醇、Onyx、平阳霉素或弹簧圈经皮硬化66例。结果随访6~66个月,平均18.8月。治愈57例(43.2%),显效51例(38.6%),好转18例(13.6%),无效6例(4.5%)。1例(0.8%)治疗时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 詹腾辉苏秋妮蔡方刚庄晖张金池刘学强吴捷戴贻权何天敏李先涛陈宏宇郭平凡
-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畸形腔内治疗
- 血管创伤的开放和介入治疗选择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究并比较开放疗法和介入治疗对血管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创伤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介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一次止血成功率、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结果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37±4.03)min,输血量(286.06±39.66)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5.26±6.14)min和(378.45±43.91)ml;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率及复发率方面均有较低水平;且观察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为91.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6%。上述五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于血管创伤有更优疗效,相较于开放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及预后质量,临床上可将其作为首选疗法。
- 何天敏
- 关键词:血管创伤介入治疗
- 外源性硫化氢对高静止压力下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高静止压力下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血管组织贴块法分离兔胸主动脉VSMC并于100 mmHg静止压力下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培养液含0.2%胎牛血清(FBS)但不含NaHS,10%FBS组及NaHS组(培养液含10%FBS且含50mmol/L NaH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VSMC的增殖,并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SMC的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钙调蛋白(Calmodulin,p-CaM/CaM)、CyclinD1蛋白水平。结果与10%FBS组相比,NaHS可显著抑制100 mmHg压力下兔VSMC的增殖(0.50±0.03比0.26±0.03,P<0.05)。相比于对照组,10%FB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1±0.10比0.33±0.04,P<0.05),p-CaM、CylinD1二者表达显著增加(0.23±0.04比0.86±0.04与0.22±0.03比1.19±0.06,P<0.05)。与10%FBS组相比,NaH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33±0.04比1.11±0.11,P<0.05),而p-CaM、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0.86±0.04比0.26±0.05与1.19±0.06比0.51±0.03,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通过细胞内CSE/硫化氢信号通路抑制高静止压力下的兔VSMC增殖可能与p-CaM与CyclinD1表达抑制有关。
- 何天敏吴捷许昌声陈篇章蔡方刚
- 关键词:硫化氢增殖钙调蛋白CYCLIND1
- 外源性硫化氢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tr组)、单纯移植2周组、单纯移植4周组、移植+NaHS 2周组(NaHS:30 μmol/kg,每3 d 1次,连续给药2周)、移植+NaHS 4周组(NaHS:30 μmol/kg,每三天一次,连续给药4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自体静脉内膜增生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2S水平,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移植静脉中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静脉中CSE、钙调蛋白(p-CaM/CaM)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供给NaHS后,移植静脉内的内膜增生明显减轻。移植+NaHS 2周组、移植+NaHS 4周组与相应的时间点比较,血清H2S水平均显著增高(33.65±4.10比23.56±4.82,P<0.05;36.50±4.62比23.72±3.95,P<0.05);CSE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mRNA:0.54±0.04比0.15±0.05,P<0.05;1.08±0.13比0.11±0.02,P<0.05;蛋白:0.56±0.06比0.47±0.03,P<0.05;1.14±0.07比0.38±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CaM/CaM、Cyclin D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CaM:0.25±0.05比0.52±0.06,P<0.05;1.21±0.09比2.39±0.15,P<0.05;CaM:0.42±0.04比0.73±0.07,P<0.05,0.47±0.05比1.17±0.06 P<0.05;Cyclin D1:0.28±0.06比0.95±0.11,P<0.05;0.29±0.04比1.02±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以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可能与其抑制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aM/CaM、Cyclin D1表达有关。
- 蔡方刚许昌声吴捷何天敏陈篇章
- 关键词:硫化氢自体静脉内膜增生
- 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及下肢重度肢体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和下肢重度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FontaineⅣ期)患者42例(48条肢体)和CLI(FontaineⅣ期)患者40例(42条肢体),分为DF组和CLI组,2组患者均按angiosome理念打通下肢病变血管,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受累血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115,P=0.004),CLI组中受累的股浅动脉(x2=7.981,P=0.005)及胭动脉(x2=5.026,P=0.025)显著多于DF组;2组患者技术成功率(DF组75%,CLI组76.19%,P=0.896)、临床成功率(DF组70.83%,CLI组83.33%,P=0.162)、大截肢率(DF组8.33%,CLI组7.14%,P=0.833)、死亡率(DF组7.14%,CLI组5.00%,P=0.5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足和CLI下肢受累血管的分布明显不同,但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以angiosome理念为基础的腔内治疗能改善糖尿病足和CLI治疗的临床成功率,尚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angiosome理念的临床应用.
- 李先涛郭平凡庄晖蔡方刚张金池刘学强戴贻权吴捷詹腾辉何天敏
-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溃疡腔内治疗
- 浅论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有效方案。方法:为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症患者联合使用置管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后其左下肢及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其左下肢肿痛的症状得到了良好的缓解。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色素沉着、静脉曲张、水肿等),其余患者的左下肢未发生肿胀、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等情况。结论:联合使用置管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中央型)并Cockett综合征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可作为治疗此病的首选疗法。
- 何天敏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OCKETT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