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正常天气系统下的东海水系与指示生物对应关系的分析被引量:4
- 1998年
- 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6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通过水系与浮游动物桡足类、水母类和浮游植物甲藻类的对应分析,给出了在正常大气系统下、物理海洋学中水系分析结果与海洋生物学中的水系指示生物对东海水系及其混合变性程度的指示作用,二者耦合程度较好;进一步证明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与海洋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物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其数量的改变。很多生物类群可作为环境因子特别是水团的良好指示种,其数量的改变可作为判断不同水系混合变性程度的个重要根据。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合理解释离不开水系与流系的正确判断和分析。
- 苗育田于洪华何德华王春生
- 关键词:水系指示生物海洋环境
-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 Ⅰ.数量分布被引量:14
- 1999年
- 根据1987~1990年间在台湾以北海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数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浮游桡足类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夏、秋季介于中间;黑潮锋内侧的桡足类丰度一般高于黑潮锋外侧,较高丰度区的分布具夏季最向外海、冬季最靠近岸、其他两季居中的趋势,这与黑潮锋位的季节摆动趋势基本相一致;浮游桡足类丰度的较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尤其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域的近岸边缘侧,而在黑潮次表层水的主水体中,因溶解氧含量低等因素,其丰度一般均较低;浮游桡足类丰度垂直分布趋势为随水深增加而减低,生物本身昼夜垂直移动规律可能是局部区域产生异常分布的原因之一.
-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苗育田于洪华
-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丰度生物海洋学
- 浙江省海岛海域环境生态特征 Ⅰ.浮游动物种类优势度与水体生态性质被引量:16
- 1998年
- 浙江近海海域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交汇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性质水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汇和混合。通过对1990年春、秋两季浙北、中、南三区及7个重点岛群浮游动物种类数及不同生态类型种类优势度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其栖息区域的群落生态特征,并从生物生态效应的角度判别栖息海区的水体性质。
-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类型环境海洋学
- 甲藻赤潮对养鲍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探讨被引量:15
- 2000年
- 1998年 5月 17日~ 1998年 6月 6日在福建省连江县苔录镇后湾海域发生一起由裸甲藻等引起的赤潮 ,对鲍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初步断定 :引起鲍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裸甲藻等赤潮生物分泌了某种毒素。并对赤潮在陆上养鲍业上的治理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5~ 2 0mL/m3 甲醛溶液可杀伤甲藻等赤潮生物 ,但不能解体该赤潮生物 ;0 .1~ 0 .5g/m3 KMnO4
- 陈全震何德华
- 关键词:赤潮裸甲藻
-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Ⅱ.群落特征被引量:47
- 1999年
- 在对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进行数量分布方面的研究后的续篇,重点对本海区浮游挠足类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性质以及与栖区环境条件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桡足类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复杂,出现种类共237种,但周年共有种比例仅占32%.桡足类群落的多样度和均匀度年均值各为3.714和0.690,在平面分布上呈外部海区高于近岸海区的大体趋势.本区群落可划分为5个生态类群,其中暖水性外海高温偏低盐类群和热带大洋高温高盐类群可分别指示台湾海峡水和黑潮表层水的季节消长过程.从不同侧面的计算分析均表明,冬季在环境条件上均有异于其他3季.在春、夏、秋季,以普通波水蚤最具优势,盐度是影响群落特征值的主导因子,群落的性质是以暖水性外海种类为主、热带大洋种也占相当比例的亚热带-热带群落结构的特点;在冬季,主要优势种是海洋真刺水蚤,温度是群落特征值的主要制约因子,群落呈现以热带大洋种占支配地位的热带大洋群落结构属性.
-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苗育田于洪华
- 关键词:桡足类群落特征海洋浮游生物
-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Ⅲ.指示性种类被引量:21
- 2000年
- 在对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研究Ⅱ.群落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用不同生态类群的指示性种类分布来分析对应水系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波水蚤(Undinula vulgaris)和帽状真哲水蚤(Eucalanus pileatus)的数量分布可以指示台湾海峡水的季节变化和消长趋势;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marina)能反映黑潮表层水的影响程度;热带大洋高盐偏低温类群种类在陆架区的分布状况可反映黑潮次表层水的入侵涌升范围;中华哲水蚤(Chlanussinicus)的分布反映了沿岸水势力影响的季节差异,可能是受陆架区横向环流的影响,它能扩布到较远岸区域,此时该种类对偏低温的适宜性致使其在较低温水体中的丰度较高;对热带大洋低温高盐类群种类的研究发现,春季隆线似哲水蚤(Chlanoidescarinatus)在测区陆架区广泛分布是由冬季在台湾浅滩南部上升流区该种的大量涌现并随台湾海峡水北上携带而来的,然而,从隆线似哲水蚤和该类群另两种在陆坡下层的出现显示了中、深层水有可能在本区东南侧涌升.
-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苗育田于洪华
-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海洋生物
- 东海东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1996年
- 本文基于1986~1990年间对东海黑潮及其邻近海域所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夏季介于两者之间;平面分布的总趋势是陆架区高于黑潮区,测区北部高于南部;高生物量区通常出现在不同海流、水团的交汇锋面和黑潮次表层水的涌升区,主要由暖水广布种和热带大洋广布种组成;生物量垂直分布与水深的关系可以用表示,高生物量出现于100m以浅水层;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仔鱼丰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东海中部的浮游动物高生物量区(29°N、126°E附近)与东海中部鲐渔场的位置颇为一致。
- 王春生何德华刘红斌杨关铭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7
- 2002年
-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 高爱根王春生杨俊毅王自磐何德华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小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栖息密度
-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点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度月(1989年4、7、10月和1990年1月)在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大面观测站上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测区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种类组成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
- 杨关铭王春生何德华刘红斌祝希雅
-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浮游动物
-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特点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综述了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调查结果,认为,该水域具暖温带强潮河口区生态特征。水体虽含丰富营养盐和充足溶解氧,由于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因子,表现为生物资源贫瘠、种类组成简单,测区所代表的强潮河口湾顶区属低生产力水域。
- 何德华
-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