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锡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血管
  • 3篇直肠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肿瘤
  • 3篇手术
  • 3篇腺肿瘤
  • 3篇CT
  • 3篇病变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直肠癌
  • 2篇容积再现
  • 2篇容积再现技术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结直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15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何锡华
  • 8篇郑晓林
  • 7篇张旭升
  • 3篇邓润枢
  • 3篇谢浩锋
  • 3篇莫林耀
  • 3篇吴志明
  • 3篇陈建华
  • 2篇黄兆伦
  • 2篇张镇滔
  • 2篇卢焕全
  • 2篇陈桂增
  • 2篇方志伟
  • 1篇黄石川
  • 1篇方学文
  • 1篇蔡任军
  • 1篇郑晓琳
  • 1篇卢星照
  • 1篇王惠媚
  • 1篇叶镇彭

传媒

  • 6篇中国CT和M...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3D-CTA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DSA技术检测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观察组患者采用3D-CTA容积再现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情况、术中出血量、栓塞发生率及供血血管供血区发生缺血的情况等。结果经过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容积再现技术应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指导手术准确定位、保护重要血管并减少手术出血风险,模拟最佳手术入路,为外科手术治疗减少创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志伟陈桂增何锡华罗灼明
关键词:3D-CTA容积再现技术颅内占位性病变
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分析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腹部CT对疾病的检测与认识不断深入,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的诊断准确性有明显提高。肾上腺肿瘤组织来源较复杂,分为主质细胞(实质和髓质)肿瘤和间质细胞肿瘤。通过CT检查,能在术前准确地检出肾...
张旭升郑晓林谢浩锋何锡华
文献传递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的价值及影像学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分析头颈部CTA诊断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CTA发现45例脑动脉瘤,21例血管畸形。本组74例血管狭窄,轻度狭窄27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18例,闭塞8例,同时明确斑块性质,软斑块21例,钙化斑块22例,混合型斑块31例。头颈部CTA诊断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部血管性病变方面具有安全快捷、准确及无创性的特点,可推广使用。
何锡华郑晓琳张旭升张镇滔郭文娟
关键词:脑血管CTA头颈部病变
容积再现技术对于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随着256CT 的普遍应用,其快速容积扫描、造影剂团注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相结合,使CT 血管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更多使用,探讨256 层螺旋CT 选择性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颅内肿瘤供血动脉、引流...
何锡华
磁共振成像对肛瘘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旨在探讨MRI对肛瘘的分型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92例MRI诊断为肛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根据Parks分型法,观察其MRI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评价MRI对肛瘘的分型及瘘管、内口、支管、脓肿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92例瘘管MRI表现:T2WI及T2WI-fs为高信号,T1WI呈条状等到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瘘管壁有明显强化,并能显示病变内口和脓肿。MRI诊断为约肌间型35例、经括约肌型18例、括约肌上型4例、括约肌外型3例、皮下型7例、复杂型肛瘘25例,与手术所见对照,准确率为96.7%(89/92);显示肛瘘内口、主管、支管和脓肿准确率分别为97.1%、98.3%、80.7%和100%。结论 MRI对肛瘘的术前PARK分类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能为手术提供准确解剖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张旭升何锡华郑晓林方学文
关键词:肛瘘MRI手术对照
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近期、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3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两组均为期3年随访调查,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9±38.46)m L、(1.28±0.81)d、(11.94±3.2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52±4.98)枚,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0,均低于对照组,其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出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0.65%,低于对照组的92.4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2.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整体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吴志明郭裕良卢焕全叶镇彭黄兆伦卢星照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腹腔镜开腹手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术前未行MSCTA检查而仅行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MSCTA能清晰地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及变异情况,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100%(50/50)。与常规cT组相比,MSCT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95D±23.2)min比(218.0±19.6)min,t=8.326,P=0.01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1±18.8)ml比(206.5±14.3)ml,t=-19.369,P=0.00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MSCTA技术能准确获悉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从而有利于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血管裸化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出血。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蔡任军王在国黄石川卢焕全黄兆伦吴志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肠系膜血管
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分析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腹部CT对疾病的检测与认识不断深入,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的诊断准确性有明显提高。本文收集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肿瘤,从肿瘤分类及其CT表现特征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
张旭升郑晓林谢浩锋何锡华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肿瘤分类CT表现特征
文献传递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梗死出血性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总结病例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影像学特点:(1)梗死区域有明显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影边缘模糊;(2)出血量较大病灶表现为团块状(不规则型,有典型占位表现);(3)出血量较小病灶经CT检查时常被掩盖;(4)CT增强扫描病灶梗死区域内可见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而病灶分为中心型(9例)、边缘型(11例)及混合型(12例)三类。MRI影像学特点:(1)出血后急性期出血灶T2像上呈低信号,稍高于脑内血肿患者的信号;(2)亚急性期出血灶影像学信号以短T1及长T2信号为主;(3)慢性期血灶信号以T2像亦或梯度回波图像上清晰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特征性的低信号为主;(4)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梗死区内有明显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信号影。结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CT及MRI影像特点各具特异性,总结2种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张柏昌曾官红黄明忠何锡华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影像学特点
Dickkop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6年
目的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过表达CRC细胞中DKK-3(Dickkopf-3)基因,运用迁移实验、侵袭实验等方法检测CRC细胞DKK-3基因过表达前后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针对目的基因DKK-3的过表达质粒p EGFP-N1-DKK-3-GFP转染入Lo Vo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用于检测质粒转染前后结直肠癌Lo Vo细胞DKK-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ST-8,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Bcl-2、cytochrome c(Cyt-c)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 EGFP-N1-DKK-3-GFP介导的DKK-3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 EGFPN1-DKK-3组Lo Vo细胞的增殖(P<0.05),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细胞之间增殖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侵袭能力。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相比,p EGFP-N1-DKK-3组细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过表达同时也诱导了结直肠癌Lo Vo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染色质凝聚和核碎片、Bax和Cyt-c蛋白表达上调、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以及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此外,DKK-3过表达还减少了细胞溶质中β-catenin累积。结论 DKK-3过表达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CRC细胞的凋亡。另外,DKK-3可能参与了CRC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吴志明郭裕良
关键词:过表达凋亡结直肠癌线粒体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