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满晖
- 作品数:45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工具理性霸权前提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工具理性霸权在哲学史、基础和与启蒙理性的关系方面都有自己存在的根据和推演的支点。它衡量一切,检验一切,使人们不再关注人自身生存的意义与目的,彻底丧失了主体性与主导作用,导致人和人生存环境的异化。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决不能因为当今中国科技不发达而使工具理性无限膨胀形成工具理性霸权。
- 余满晖张秀艳李佳锐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哲学基本问题后的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管窥被引量:1
- 2015年
-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由哲学基本问题不能断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同样的基本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因此属人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才是它的基本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一是应当有思想史的视阈;二是必须辩证地思维;三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 余满晖
-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被引量:2
- 2017年
- 2017年4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红旗文稿》杂志社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研究——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余满晖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构建前提探析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再到当代形态的转变。与此相关,不同的时期甚至不同的构建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也有随之而变的所指。无论人们怎样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构建出的各种理论体系传达的意义在本质上不能相互矛盾。追问如此问题,对"在场者"有重要启示。
- 余满晖张小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形态
-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自我理解
- 2010年
- 在前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自我理解呈现不同的内容。审视这些不同内容,在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 余满晖王金福
- 关键词:哲学观
- 崇高的断裂与重建——对文化产业化与文化追求崇高关系的反思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代西方文化产业化使文化对崇高的追求成了乌托邦,而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则使文化走向产业与其追求崇高得到了统一性的整合。随着这种统一性的不断推进,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文化产业化与文化追求崇高将会达到完全的和谐。
- 余满晖
- 关键词:崇高文化产业化
- 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向度
- 2024年
-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 李佳闰余满晖
-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中国梦生态伦理关怀的双重意蕴
- 2015年
- 中国梦的生态伦理关怀,一方面直接是对现实自然界的现实关怀,另一方面本质上是对人的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终极关怀。其中,对人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关怀是对现实自然界关怀的逻辑通达前提,而对现实自然界的关怀则为对人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关怀提供了实践根基和群众土壤。
- 余满晖
- 关键词:中国梦现实关怀终极关怀
- 论贵州余氏蒙古族风俗风情文化的生态意蕴——兼论民族文化现代化困境被引量:2
- 2013年
- 居住在贵州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却以"余"为姓的蒙古族一直坚守的本民族传统姓俗、宗教等独特风俗风情文化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思想。随着现代化的拓展,这一支蒙古族风俗风情文化也面临外在定位小众化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只有采取强化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等诸多措施,才能有效推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出当下的现代化困境。
- 余满晖
- 关键词:生态
- 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赜
- 2024年
- 红色文化历经历史沉积与时代变革,铸就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与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并深刻影响现代社会各领域。两者的耦合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广阔前景的同时,又面临技术革新尚不成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开发形式尚不完善、育人价值尚不创新等现实困境。因此,要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技术革新;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开发形式;坚持人民至上,创新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育人价值。
- 罗碧红余满晖
- 关键词:数字技术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