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军如

作品数:189 被引量:744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8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7篇水稻
  • 54篇杂交
  • 44篇基因
  • 24篇选育
  • 23篇杂交水稻
  • 20篇不育
  • 19篇晚稻
  • 17篇性状
  • 16篇早稻
  • 15篇恢复系
  • 15篇高产
  • 14篇不育系
  • 13篇杂交晚稻
  • 11篇野生
  • 11篇胁迫
  • 10篇淀粉
  • 10篇野生稻
  • 10篇杂交稻
  • 9篇东乡野生稻
  • 9篇育性

机构

  • 186篇江西农业大学
  • 10篇江西省农业科...
  • 4篇教育部
  • 3篇江西天涯种业...
  • 2篇井冈山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宜春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赣州市农业科...
  • 2篇宜春市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抚州职业技术...
  • 1篇江西省安义县...
  • 1篇创新科技有限...

作者

  • 189篇傅军如
  • 174篇贺浩华
  • 139篇朱昌兰
  • 137篇彭小松
  • 135篇陈小荣
  • 132篇贺晓鹏
  • 110篇欧阳林娟
  • 78篇边建民
  • 68篇胡丽芳
  • 30篇周大虎
  • 28篇孙晓棠
  • 27篇徐杰
  • 23篇刘宜柏
  • 23篇钟蕾
  • 17篇邹小云
  • 11篇刘世强
  • 8篇杨军
  • 8篇贺小鹏
  • 8篇余秋英
  • 7篇徐杰

传媒

  • 3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7篇杂交水稻
  • 11篇核农学报
  • 9篇分子植物育种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农业科技通讯
  • 5篇江西农业学报
  • 5篇湖北省遗传学...
  • 4篇种子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Agricu...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8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16篇2013
  • 18篇2012
  • 1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14篇2006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eal-time PCR对4个转Bt基因水稻的非预期效应研究
【研究背景】自转基因开始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外源基因的导入会使水稻特定性状发生改变,并能稳定遗传。但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体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些性状的改变是无法控制和预期的,这些无法控制和预期的变化可能...
王春雷孙玥欧阳林娟周大虎傅军如贺晓鹏陈小荣朱昌兰贺浩华彭小松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侧翼序列
文献传递
不同产量晚稻品种分蘖期动态密度稀化下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与生理机制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内源激素含量等。结果表明,间蔸稀化处理后两个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不同程度上升,同一密度下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昌优10号,变异系数和极差则低于后者;五丰优T025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昌优10号;五丰优T025间蔸稀化处理下单株产量较对照(不间蔸)上升的幅度大于昌优10号,且其极差率更大;前者个体对群体的补偿力强于后者,主要是其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明显;五丰优T025个体通过增强分蘖数、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减缓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下降速率来弥补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的能力强于昌优10号;间蔸稀化处理减缓了两个品种抽穗后倒2叶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的上升及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含量的下降速率,且总体上五丰优T025该能力强于昌优10号。
陈小荣肖自京孙嘉钟蕾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贺浩华
关键词:晚稻生理机制
8个籼型恢复系相关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研究杂交组合的遗传特性,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对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个恢复系为父本、21个不育系为母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8×21(NCII)设计配制168个组合,对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实粒数、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影响;杂交组合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单株产量的表现主要依赖于母本,总粒数受父本影响更大,实粒数、结实率取决于双亲的表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在后代遗传中的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和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843A、宜香1A、沪旱7A、昌恢871、昌恢T025、雅占为配合力好的亲本,宜香1A、昌恢T025具有最好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宜香1A/昌香恢1号、千乡059A/昌恢121、广8A/昌恢881为较优组合,宜香1A/昌香恢1号特殊配合力(SCA)最优。对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为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李双唐显岩王春雷孙玥周大虎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贺浩华彭小松
关键词:恢复系不育系GCASCA
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基因OsRboh(LOC_Os01g25820)的载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OsRboh(LOC_Os01g25820)及其在叶色改变及育性降低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载体为含有双35S启动子和水稻OsRboh(LOC_Os01g25820)基因植物表达载...
胡丽芳贺浩华刘世强朱昌兰欧阳林娟彭小松陈小荣贺晓鹏傅军如边建民徐杰孙晓棠周大虎
文献传递
杂交稻部分不育系与恢复系的SSR分类被引量:39
2006年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L.)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54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恢复系或品种的遗传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300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8.33条。分析结果表明:(1)SSR标记明确地把供试的66份水稻材料中的65份区分开来,和已知系谱的亲缘关系多数吻合,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2)以GD=0.73为标准,可准确地将籼稻、粳稻、野生稻三大类区分开;以GD=0.63为标准,又可区分出籼稻大类中带有粳稻或野生稻血缘的品种。表明SSR标记对籼稻、粳稻、野生稻品种的分类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水稻籼粳类型的10对特异性引物。(3)以GD=0.56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划分在8个生态类型中,为生产上杂优组合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杂交稻亲本划分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表明强优势组合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大。
贺浩华罗小金朱昌兰贺晓鹏傅军如孙俊立张洪亮李自超
关键词:SSR标记DNA指纹图谱
一种抑制水稻OsRboh(LOC_Os01g25820)基因的amiRNA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水稻OsRboh(LOC_Os01g25820)基因的amiRNA,公开了一种沉默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OsRboh的amiRNA序列,其序列为:TTAAACAACCGAAGGATACGC。本发明通过人工合...
胡丽芳贺浩华刘世强朱昌兰欧阳林娟彭小松陈小荣贺晓鹏傅军如边建民徐杰孙晓棠周大虎
文献传递
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耐低磷能力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挖掘利用野生稻资源有利基因是当前稻作界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常规栽培稻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莲塘早3号,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沪占七和杂交稻保持系协青早B为对照,采用Yoshida营养液培养法,通过设置10,5,3,0.5,0 mg/L 5个磷浓度水平,5叶1心期时测定苗高、叶龄、黄叶数、茎基宽、根数、倒二叶长和宽、开张角、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等性状值,对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苗期低磷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低磷耐性鉴定较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 mg/L,较适宜的简易指标为叶龄相对值、黄叶率;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大粒稻、莲塘早3号、新三百粒、沪占七、协青早B相对值(0.5 mg/L与完全液比值)中叶龄相对值分别为0.947 8、0.996 6、0.954 9、0.873 7、0.822 5、0.828 2;黄叶率分别为0.35、0.49、0.66、0.67、0.67、0.68。综合看来,东乡野生稻显示出强耐低磷特性。
陈小荣陈明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
利用配合力效应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被引量:2
2008年
以6个不同生态型的52份籼型水稻品种为亲本,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供试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之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并据此分析了籼型水稻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和反交效应方差。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在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等多个重要性状上均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而华南籼×韩国籼、华南籼×太湖籼、云贵籼×IRRI籼和云贵籼×韩国籼等组合的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据此将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划为本试验的优势生态型。各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杂种F1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F1相关不显著,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邹小云傅军如王经良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
关键词:籼稻杂种优势配合力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F1代的结实率变化范围为45.98%~76.57%,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一定的育性恢复性。F2代中该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6.63%~88.29%,多基因遗传率为2.74%~30.9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3.17%~94.01%。中9A/东塘上居群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主基因是加性遗传,无显性效应,其他9个组合主基因是完全显性遗传。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贺浩华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贺浩华余祥健傅军如黄文新
关键词: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柱头生活力制种产量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