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焰南

作品数:225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82篇专利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理学
  • 22篇机械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化学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子电信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4篇离子
  • 56篇有机物
  • 49篇离子迁移谱
  • 47篇挥发
  • 46篇挥发性有机
  • 44篇挥发性有机物
  • 41篇质谱
  • 30篇质子
  • 30篇光谱
  • 29篇电离
  • 29篇离子迁移谱仪
  • 25篇质子转移
  • 25篇质子转移反应
  • 20篇化学电离
  • 19篇分子
  • 15篇呼气
  • 14篇电极
  • 14篇亚稳态
  • 14篇发射光谱
  • 12篇流动余辉

机构

  • 135篇中国科学院合...
  • 10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合...
  • 5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安徽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滁州学院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合肥物质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24篇储焰南
  • 141篇沈成银
  • 105篇黄超群
  • 74篇王鸿梅
  • 58篇邹雪
  • 47篇夏磊
  • 44篇江海河
  • 35篇李建权
  • 35篇韩海燕
  • 29篇曹德兆
  • 29篇陆燕
  • 23篇周士康
  • 21篇王宏志
  • 18篇刘升
  • 15篇张为俊
  • 15篇李书涛
  • 13篇胡义华
  • 11篇康萌
  • 10篇郑培超
  • 9篇洪炎

传媒

  • 15篇量子电子学报
  • 12篇Chines...
  • 10篇物理化学学报
  • 10篇光谱学与光谱...
  • 9篇化学学报
  • 8篇大气与环境光...
  • 6篇分析化学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质谱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量子电子学
  • 3篇第七届全国化...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光学学报
  • 2篇第九届全国化...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年份

  • 1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8篇2016
  • 23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稳态分子O2(b^1∑g^+)猝灭反应研究
2001年
在流动余辉装置中,利用镍金属表面催化氧原子复合的方法,产生了高浓度的亚稳态O2(b1∑g+).采用准一级近似的方法,测定了O2(b1∑g+)被15种分子猝灭的速率常数,其大小在10-12~10-14cm3@molecule-1@s-1数量级范围内.用电子-振动(E-V)能量转移模型分析了各种分子猝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猝灭速率常数的大小与试剂分子中的C-H,N-H以及O-H键的数目密切相关;同时,我们的结果也表明,分子的其它特性将对O2(b)的猝灭反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宁利新程平王鸿梅曹德兆储焰南
关键词:亚稳态分子氧分子催化法
CO(α~3П)与CN(X^2∑^+)的能量转移反应
1994年
研究亚稳态分子与小分子、自由基的传能反应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课题,它主要是利用N_2(A^3∑_u^+,6.12eV)和CO(α~3Ⅱ,6.02.eV)作为共振传能的能量载体,已经观察到N_2(A)、CO(α)与OH,NO,CS,SO,S_2等能量转移过程。 CN自由基作为一种红外激光介质,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了实现其近紫外辐射跃迁CN(B-X),可以用光解、电子轰击或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与含烃化合物碰撞传能,获得CN(B^2∑^+)的激发态碎片,而利用亚稳态CO(α)分子与CN(X)进行能量转移反应得到CN(B)则是本文首次报导。
倪晋智李书涛储焰南胡义华曹德兆
关键词:氰基亚稳态分子
质谱和离子迁移谱装置的多波长真空紫外光电离源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质谱和离子迁移谱装置的多波长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具有一腔体,腔体上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到气泵;腔体内有正、负放电电极,正、负放电电极与高压电源相连接;腔体的一面为真空紫外光输出端口,随充入腔体的稀有...
郑培超王鸿梅李建权韩海燕徐国华沈成银储焰南
文献传递
F_2,F与I_2的化学发光反应
1998年
在流动余辉实验装置上,研究了F2,F与I2的化学发光反应,首次在F+I2反应体系中观察到较强的IF(B→X)发射光谱,采用简单碰撞理论地IF(B)的振动驰豫进行估算后,得到了其振动布居,发现与F2+I2反应体系中有明显不同的,从而推测这两个反应的激发态产物IF(B)是由不同的反应通道形成的,前者由初级反应产物I2F与F原子进一步作用产生。
吴成印储焰南曹德兆
关键词:流动余辉化学发光反应
一种双聚焦型化学电离质谱的有机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聚焦型化学电离质谱的有机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放电离子源、内径逐渐变小的源漂移管和反应管、质谱探测系统、交直流复合电源等;本发明检测方法是通过离子聚焦的源漂移管和离子聚焦的反应管,实现对化学电离的母离...
沈成银李爱悦邹雪王鸿梅黄超群储焰南
文献传递
大气压直流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微米量级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这种微等离子体射流由直流电源驱动,可在多种工作气体(如Ar,He,N2等)中实现大气压放电,产生高电流密度的辉光放电。为了确定微等离子射流产生的激发物种成分,测量了以Ar和N2为工作气体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利用发射光谱相对强度比值法测量了氩气微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激发温度。实验显示,其电子激发温度约为3000 K,这远低于大气压等离子体炬的电子激发温度。利用N2的二正带发射光谱得到微等离子体的振动温度约为2500K;利用其电学参数估算电子密度在1013cm-3量级。利用此微等离子体射流进行了普通打印纸表面处理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微等离子体射流能够明显的提高普通打印纸的亲水性。
郑培超王鸿梅李建权韩海燕徐国华沈成银储焰南
关键词:大气压发射光谱
Ar(^(3)P_(0 ,2) )与H_(2)O传能反应生成OH自由基的机理和初生态转动分布被引量:4
2001年
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Ar(3P0 ,2 )与H2 O碰撞传能反应生成OH自由基的动力学过程 ,测定了产物的转动态分布 ,并讨论了OH自由基在实验条件下的转动驰豫情况。
聂劲松宁利新程平杨勇储焰南张为俊
关键词:流动余辉OH自由基分子碰撞氩原子水分子
大气氧谱带(b<'1>Σ<,g><'+>→X<'3>Σ<,g><'->)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在流动余辉装置上,采用镍表面催化的方法,观察到了氧分子跃迂的(0,0)和平共处(1,1)电子振动谱带.并O<,2>(b<'1>Σg<'+>)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以及测定了O<,2>(b<'1>Σg<'+>,V=0...
宁利新程平王鸿梅储焰南曹德兆
关键词:电子振动光谱
文献传递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在线检测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被引量:21
2007年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它可以在秒量级的时间内获得ppt量级的探测灵敏度,已经广泛应用在环境污染监测、医学诊断、食品成分和质量检验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结构,给出了痕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的典型例子,以及作者实验室使用该技术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初步研究结果,并对该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金顺平李建权韩海燕王鸿梅储焰南周士康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
一种用于尼古丁存在下快速检测冰毒的离子迁移谱仪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尼古丁存在下快速检测冰毒的离子迁移谱仪,其包括进样系统、掺杂系统和离子迁移管,其中离子迁移管包括依次设置的电离源、反应区、离子门、离子迁移区、离子信号探测单元和加热与保温单元。在离子迁移谱检测中,当...
黄超群夏磊李爱悦沈成银储焰南
文献传递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