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护理
  • 5篇血管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介入
  • 5篇护理研究
  • 4篇导尿
  • 4篇导尿术
  • 4篇无菌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间歇性导尿
  • 4篇间歇性导尿术
  • 3篇血管介入
  • 3篇神经内科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血管介入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内科
  • 3篇介入术

机构

  • 18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1篇刘丽红
  • 14篇张文静
  • 7篇李少芳
  • 6篇蓝惠兰
  • 5篇张雄
  • 5篇马桂贤
  • 5篇王珊
  • 2篇杨华章
  • 2篇麦训良
  • 2篇余桂芳
  • 2篇邝建
  • 2篇李娟
  • 1篇古瑞平
  • 1篇李忠文
  • 1篇陈重
  • 1篇张玉虎
  • 1篇黎茵
  • 1篇肖柳红
  • 1篇黄小莹
  • 1篇裴剑浩

传媒

  • 3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学报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菌式间歇性导尿术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护理研究
<正>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用于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1]。临床为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确保手术成功予常规留置导尿管。而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并发症也日...
李少芳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张雄马桂贤王珊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皮肤的质控管理被引量:3
2009年
以往缺少对皮肤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估;护士对预防压疮知识未能及时更新,措施滞后;缺乏具有专科特色的预防压疮指引作为工作指南;护士对预防压疮用具的使用时机及方法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与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护士预防压疮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制定皮肤管理制度,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预测及筛选;根据专科患者特点制定预防压疮护理指引;改良翻身方法及体位摆放指引;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与评价。2007年1—6月经诺顿评分,确定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卧床患者106例,严格执行皮肤管理制度,实施个体化预防方案,加强质控管理,无1例患者发生压疮。认为加强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皮肤管理后,提高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水平,提升了护理质量。
张文静刘丽红
关键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质控管理
吞糊试验和才藤氏评级法在帕金森吞咽障碍老年病人吞咽训练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吞咽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由专科护士采用吞糊测试、才藤氏吞咽障碍评级法实施吞咽功能的评估后,指导吞咽训练。[结果]干预3周时,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干预前后病人才藤氏分级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非常有效。
李少芳麦训良刘丽红张文静蓝惠兰张玉虎甘蓉王珊黄惠根
关键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吞咽训练
住院患者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探讨空腹血糖作为该人群糖尿病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筛查2004年11月7日至12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主要临床科室18岁以上住院患者的第一次空腹血糖结果,登记血糖≥5.6mmol/L患者病史、家族史,并测量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既往已诊断糖尿病者,测定空腹和普通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合计筛查1641名住院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达10.66%,新诊断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40.57%;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中,71.43%符合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科和神经科合占41.34%,大外科仅占11.54%,同时23.08%患冠心病、68.75%患高血压、77.17%血脂异常;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大内科和大外科合占61.98%;如采用以往的空腹血糖≥6.1mmol/L筛查标准,将有37.69%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被漏诊;与正常糖耐量患者相比,新诊断者的腰围、腰围/身高比值及血压明显升高,身体肥胖指数和血脂则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0%,除内分泌科外,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脏科和神经科;空腹血糖≥5.6mmol/L作为糖尿病筛查标准,尤其对于具有腹型肥胖和/或高血压患者,可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外科和其他专业内科,如不重视糖尿病筛查,容易漏诊大量糖尿病患者。
杨华章邝建余桂芳刘丽红裴剑浩陈重陈红梅陈亮李忠文吴樱何鹏程李娟黄小莹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病率流行病学
护生自评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水平,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方法将神经内科实习护生8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生自评式带教模式,即入科第1天先发放评估表,护生自评后将信息反馈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授课及带教,实习第3周再次自评,调整带教计划。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对带教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评式带教模式重视评估,针对问题因人施教,有效提高了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黄巧刘丽红叶锡兰
关键词:护生神经内科带教模式
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比较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结合传统方法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脑卒中后瘫痪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瘫痪病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增加采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结果]实验组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结论]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脑卒中后瘫痪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李少芳张文静刘丽红张雄马桂贤古瑞平
关键词:脑卒中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加强卧床病人皮肤的质控管理
目的:神经内科病人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压疮而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因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皮肤的质控管理,制定一套完善、严谨、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对预防压疮工作的开展、落实有着重大意义;方法:1、...
张文静刘丽红
文献传递
局部冰敷在留置输液港患者使用蝶翼无损伤针穿刺时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部冰敷在留置输液港患者使用无损伤针穿刺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需行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蝶翼无损伤针穿刺,观察组在常规穿刺前在右胸壁注射座上方皮肤冰敷1min,再按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进行疼痛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冻伤。结论局部冰敷可有效减轻蝶翼无损伤针穿刺时的疼痛,而且简单易用、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黄碧灵刘丽红卢志芬陈香华张琼凤崔虹
关键词:冰敷穿刺疼痛
无菌式间歇性导尿术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护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无菌式间歇性导尿术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降低病人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方法和间歇性导尿术进行导尿,取病人入院后第1天、行脑血管介入手术当天及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第1天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采用无菌式间歇性导尿术病人发生尿路感染明显低于常规留置导尿管病人,发生率分别为6.12%和42.87%(P<0.05);两组尿道感染致病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李少芳麦训良刘丽红张文静张雄蓝惠兰马桂贤王珊
关键词:间歇性导尿术脑血管介入尿路感染
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探讨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 362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A组(568例)和B组(794例),A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术中无介入护士陪护,术前、术后的护理由当班护士给予常规的护理。B组配备1名介入护士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穿刺部位并发症及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术中血压升高、排尿困难及术后失眠、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和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士实施一对一护理,能更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的病情观察,促进了手术的成功;介入护士全程护理干预使措施更到位、更有效,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减轻身体的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介入护士具备介入术的相关知识,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较普通护士更有预见性,能及早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正确处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