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艳

作品数:112 被引量:901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卒中
  • 25篇动脉
  • 20篇缺血
  • 18篇血管
  • 18篇血性
  • 18篇梗死
  • 16篇脑梗
  • 15篇综合征
  • 15篇颅内
  • 14篇缺血性卒中
  • 13篇脑梗死
  • 12篇代谢
  • 1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1篇硬化性
  • 10篇代谢综合
  • 10篇代谢综合征
  • 10篇脑血
  • 9篇急性
  • 8篇颅内动脉
  • 7篇斑块

机构

  • 100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河北医学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9篇刘俊艳
  • 14篇董玉娟
  • 10篇任士卿
  • 10篇李文君
  • 9篇王瑜玲
  • 9篇魏娟红
  • 7篇李娜
  • 7篇王建茹
  • 6篇任慧玲
  • 5篇吴婧
  • 5篇刘玮
  • 5篇张金洪
  • 5篇李春岩
  • 5篇李育臣
  • 4篇刘好文
  • 4篇高山
  • 4篇王冰
  • 4篇张彦
  • 4篇王锦阳
  • 3篇沈宏锐

传媒

  • 15篇脑与神经疾病...
  • 15篇中国卒中杂志
  • 10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临床荟萃
  • 8篇中国脑血管病...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被引量:115
2004年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ub 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 (其中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 )。根据同侧椎动脉 (Ip VA)TCD检测的血流方向 ,将盗血程度分为 :无盗血 (Ip VA完全正向 )、Ⅰ度盗血 (Ip VA收缩期有切迹 )、Ⅱ度盗血 (Ip VA收缩期反向 ,舒张期正向 )和完全盗血 (Ip VA完全反向 )。盗血途径 :基底动脉参与盗血 (基底动脉呈盗血频谱 )或不参与盗血两种。根据DSA管径大小将Sub A狭窄程度区分为 5 0 %~ 74 % ,75 %~ 95 %和闭塞三种情况。结果 (1) 96例有临床缺血表现 ,其中VBI占 76 % ,同侧上肢缺血症状占 9% ,两种症状均有占 14 %。 83%患者两侧收缩压差≥ 2 0mmHg(1mmHg =0 133kPa) ,而仅有 33%患者舒张压差≥ 2 0mmHg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患者的Sub A狭窄严重性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P <0 0 5 )。 (3)TCD检查无盗血 34 2 % ,Ⅰ度盗血 19 9% ,Ⅱ度盗血 15 8% ,完全盗血 30 1%。VBI与盗血程度无关 (P =0 5 4 )。 15 2例患者中 5 2例 (34 2 %
高山黄一宁刘俊艳汪波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造影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病变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和医生认识的不足,人们公认的常见栓子来源仍为心源性栓子、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而对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病变这一重要的栓子来源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简要阐述了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特征、检测方法及其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崔宁宁刘俊艳
关键词: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及策略
2007年
  缺血性卒中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因此,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应强调规范化诊断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从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出发,阐述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分型诊断原则和规范化治疗程序.……
刘俊艳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CO2反应性及丁苯酞的干预疗效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血管CO反应性(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CO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康慧王锦阳刘俊艳
文献传递
Madras运动神经元病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主因“双上肢肌肉萎缩、乏力6个月,呼吸困难2个月”于2007年8月28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出现双上肢肌肉萎缩、无力,表现为握笔写字困难,动作笨拙,渐出现系鞋带、扣子等动作困难,时有双上肢不自主抖动,病情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声音低微和呼吸费力,稍活动即喘憋明显。患者系足月顺产第1胎,生长发育正常,
徐芳任士卿刘俊艳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肌肉萎缩双上肢足月顺产生长发育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用尤瑞克林治疗14d,与同期未用尤瑞克林者进行对照,观察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认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任慧玲刘俊艳吴婧王建如董玉娟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卒中的复发率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通过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卒中事件的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将182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根据TCD收缩峰血流速度,将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86例)、重度狭窄组(80例)、闭塞组(16例);根据头部CT、MRI检查所显示梗死灶的部位将脑梗死分为3类:皮质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和深穿支动脉梗死。在发病6个月内随访,评估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复发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18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内病变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卒中复发率为13.2%。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重度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不同梗死类型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以交界区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复发事件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密切相关(P=0.001 5,0.009 8)。 结论 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脑梗死类型与患者卒中的复发有关。卒中复发机制可能与脑组织低灌注以及动脉栓塞有关。
刘俊艳刘玮
关键词:卒中复发率脑梗死
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像学评估及其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良好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期的重要代偿途径,CVR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预后,评价血管重建术的效果.CVR的检测依赖于CO2激发试验或者倾斜实验诱导脑小血管扩张,并通过神经影像技术检测试验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评估CVR.目前常用的CVR检测技术包括直接检测技术,如CTP、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氙CT、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间接检测技术TCD.
徐玉珠薛红莲刘俊艳
关键词:脑血管反应性神经影像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被引量:1
2006年
王建茹任慧玲刘俊艳
关键词:多巴胺
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李文君刘俊艳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神经影像学技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