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英
作品数:
18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王建六
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阳豫
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任芬若
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宋文月
焦作市人民医院
封全灵
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8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8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6篇
细胞
11篇
肿瘤
9篇
卵巢
8篇
卵巢癌
7篇
生殖
7篇
生殖器
7篇
生殖器肿瘤
7篇
女性
7篇
女性生殖
7篇
女性生殖器
7篇
女性生殖器肿...
6篇
肿瘤患者
6篇
CD3AK细...
5篇
凋亡
5篇
细胞凋亡
5篇
卵巢癌细胞
5篇
恶性
5篇
恶性肿瘤
5篇
妇科
5篇
癌细胞
机构
18篇
河南医科大学...
4篇
河南省肿瘤医...
3篇
郑州市第五人...
2篇
焦作市人民医...
1篇
北京大学
作者
18篇
刘俊英
14篇
王建六
11篇
阳豫
6篇
宋文月
6篇
任芬若
5篇
封全灵
4篇
孔红霞
4篇
杨茹镜
3篇
白惠娟
1篇
姚志伟
传媒
8篇
河南医科大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国外医学(妇...
1篇
中国癌症杂志
1篇
河南医药信息
1篇
现代妇产科进...
1篇
肿瘤
1篇
癌症
1篇
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2篇
2001
6篇
2000
2篇
1999
8篇
1998
共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TAM和MPA对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和PCNA、EG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和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MPA)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μmol/L、1μmol/L、10μmol/L)的TAM和MPA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系3A0,分别体外培养48h,72h,96h。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动态观察活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AM和MPA在不同浓度均可使3AO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低浓度(≤1μmol/L)的TAM对PCNA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浓度(10μmol/U时可明显降低PCNA表达(P<0.05)。不同浓度MPA均可使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AM和MPA在各浓度均可显著抑制3AO细胞EGFR表达并促进凋亡发生(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MPA诱导凋亡程度显著高于TAM(P<0.01)。结论:TAM在低浓度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弱,高浓度时不但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且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均弱于甲孕酮;TAM可用于卵巢癌的内分泌抗癌治疗,若疗效欠佳,仍可用MPA治疗。
王建六
netease.com
宋文月
刘俊英
任芬若
关键词:
三苯氧胺
甲孕酮
细胞凋亡
三苯氧胺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的不同剂量(0.1、1、10μmol/L)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中表达情况,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方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三苯氧胺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至剂量依赖性。低浓度(≤1μmol/L)的三苯氧胺对PCNA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10μmol/L)可明显降低PCNA表达。结论:三苯氧胺抗肿瘤作用与剂量有关,低剂量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而高剂量与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有关。
宋文月
王建六
刘俊英
任芬若
关键词:
三苯氧胺
卵巢肿瘤
细胞凋亡
三苯氧胺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探讨
1999年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SABC法和凋亡原位检测技术,分别检测与三苯氧胺(最终浓度为0.1μM、1μM、10μM),培育4天后,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的PCNA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三苯氧胺对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1μM)的三苯氧胺对PCNA的表达影响不大,高剂量(10μM)可明显降低PCNA表达。提示:三苯氧胺抗肿瘤作用机理与其剂量有关。低剂量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而高剂量与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宋文月
刘俊英
任芬若
王建六
关键词:
三苯氧胺
卵巢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00年
阳豫
刘俊英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_3AK细胞与LA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动态观察
被引量:4
1998年
采用CD3MAb+IL-2联合刺激法制备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增殖能力,井与L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CD3AK细胞与LAK细胞在体外分别经CD3MAb(0.5mg/L)+IL-2(105U/L)和IL-2(106U/L)刺激后,细胞体积增大,继之变为不规则形;②CD3AK细胞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为2.89,至第4周增殖倍数达109.37倍,均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的增殖倍数;③CD3AK细胞体外存活时间为4~5周,而LAK细胞仅为2~3周。结果提示:CD3AK细胞制备简便,体外存活时间长,增殖能力强,可以为临床提供充足的过继免疫效应细胞。
王建六
刘俊英
阳豫
杨茹镜
封全灵
关键词:
CD3AK细胞
LAK细胞
增殖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_3AK细胞和LAK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比较
1998年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用CD3MAb+IL-2诱导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增殖倍数,并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肿瘤组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4周,良、恶性肿瘤组CD3AK的增殖倍数较接近;②LAK细胞增殖倍数,在良性肿瘤组培养第1周时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培养第2、3周也高于恶性肿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CD3AK细胞和LAK细胞短期培养时,不宜取材于恶性肿瘤患者。
刘俊英
阳豫
王建六
封全灵
杨茹镜
关键词:
CD3AK细胞
LAK细胞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_3AK细胞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解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表型特征,并探讨来源于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表型特征的异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CD3,CD4,CD8阳性细胞率。
阳豫
王建六
刘俊英
杨茹镜
孔红霞
关键词:
CD3AK细胞
表型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_3AK细胞和LAK细胞表型特征动态比较
1998年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3,CD^=4,CD^+8细胞率。
王建六
阳豫
刘俊英
孔红霞
封全灵
关键词:
CD3AK细胞
LAK细胞
表型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肿瘤患者CD_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998年
为探讨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将5例妇科良性肿瘤,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成CD3AK细胞,用MTT法测定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同时观察不同效靶比的杀瘤情况,每周测定1次,共4周。结果:①良性肿瘤组CD3AK细胞对3AO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在培养第1、4周,效靶比为20:1和40:1的杀瘤活性明显高于10:1;动态观察其杀瘤活性,培养第2周最低,第3、4周则较强;②恶性肿瘤组CD3AK细胞杀瘤活性当效靶比为10:1时低于20:1和40:1;动态观察其杀瘤活性,培养第2、3周高于第1、4周;③良、恶性肿瘤相比,CD3AK细胞杀瘤活性于培养第2周恶性肿瘤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10:1,20:1)(P<0.05),培养第4周(20:1)良性肿瘤组又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果提示: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并不相同,临床上应针对良、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的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
王建六
阳豫
刘俊英
杨茹镜
白惠娟
关键词:
CD3AK细胞
细胞毒
女性生殖器肿瘤
卵巢癌
妇科肿瘤患者CD_3AK细胞和LAK细胞杀瘤活性比较
1998年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了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P<0.01),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2、3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P<0.05)。提示:妇科恶性肿瘤组LAK细胞和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均较妇科良性肿瘤早1周左右;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较LAK细胞延迟1~2周。说明CD3AK和LAK细胞的杀瘤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表现不同,LAK细胞宜短期培养,CD3AK细胞宜长期培养。
刘俊英
阳豫
王建六
白惠娟
封全灵
关键词:
LAK细胞
CD3AK
女性生殖器肿瘤
杀瘤
活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