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遗址
  • 10篇大遗址
  • 6篇文化
  • 5篇遗产
  • 5篇文化遗产
  • 4篇遗址保护
  • 3篇雍城
  • 2篇大遗址保护
  • 2篇文物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2篇保护管理
  • 1篇院校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华民族伟大...
  • 1篇中华文明
  • 1篇中华文明起源
  • 1篇中价值
  • 1篇设计方法

机构

  • 19篇西北大学
  • 4篇陕西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河北省文物研...

作者

  • 20篇刘卫红
  • 1篇裴强强
  • 1篇杜金鹏
  • 1篇刘洪丽
  • 1篇杨丙君

传媒

  • 3篇西部考古
  • 2篇中国土地
  • 2篇建筑与文化
  • 2篇自然与文化遗...
  • 1篇商业研究
  • 1篇东南文化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群言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田园综合体视域下秦雍城遗址保护利用路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模式,为新时代乡村型大遗址保护利用提供了契机和抓手。文章以田园综合体为指导,探索了秦雍城遗址保护利用路径模式,丰富拓展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为遗址价值传承弘扬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指引。
刘卫红杨嘉明
遗址保护利用的“多业共生”模式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西安地区在遗址保护利用中存在着一种"多业共生"的新模式。文章阐释了西安地区遗址保护利用的现状,总结了西安地区遗址保护利用"多业共生"模式的类型,分析了"多业共生"模式成功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它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通过"多业共生",跳出遗址谈保护利用,为有效地处理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刘卫红
关键词:遗址
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秦雍城遗址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刘卫红
关键词:大遗址
走出符合国情的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之路被引量:2
2021年
作为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遗址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物化载体,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对考古遗址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既有助于促进考古遗址的保存和考古学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刘卫红
关键词:中华文明起源考古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构建思考被引量:11
2021年
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现时重要“物化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遗址系统是大遗址保护的对象,由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和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构成;大遗址保护理论包括价值论、文化记忆论等基础理论和针对大遗址调查、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理论;大遗址保护方法包括基础理论探讨方法、空间技术分析方法等基础研究方法和针对价值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研究方法;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核心是大遗址系统及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刘卫红田润佳
关键词:文化遗产大遗址
大遗址区土地利用管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大遗址区,是指文化遗产中在一定地域集中分布,类型结构复杂多样,遗迹、遗物丰富,历史、文物、科技等价值突出,历史信息蕴含量大,占地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与综合特性的大型古代文化遗址或遗址群及其背景、环境共同体。
刘卫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管理大遗址古代文化遗址历史信息文化遗产
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实现理路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引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文物保护事业还未能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和突出。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情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就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作出多次重要指示和批示。
刘卫红
关键词:传承历史
考古学与文物保护规划设计被引量:1
2021年
新时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在工作对象、目的目标和使命任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和互补性。考古学是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考古学在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包括明晰文物遗存构成和文化属性、评估文物保存现状及破坏影响因素、深化文物价值体系研究、提出保护建议、编制考古工作规划计划等,为划定文物保护区划、明晰保护和展示利用重点及措施等提供支撑服务。系统全面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是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案是考古学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方式,为考古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文物资源保障。
刘卫红杜金鹏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规划
中国大遗址价值认知体系的演变及展望被引量:4
2019年
大遗址价值认知是构建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基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实践方案的关键。大遗址价值认知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拓展的动态过程,对其进行深化、细化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随着保护理论方法与实践探索的推进开展持久的科学探索。新时代中国大遗址价值认知应在坚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观认知的基础上,统筹分析当前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普适性价值体系指导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价值和大遗址价值,既重视以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为主的本体价值认知,又重视对大遗址实践、改造后成果与意义认知为主的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在内的衍生价值认知,以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具有中国文化普适性的多元化大遗址价值认知体系。
刘卫红郭瑶
关键词:大遗址文化遗产
阿尔寨石窟价值阐释及保护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2021年
阿尔寨石窟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历史见证和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阿尔寨石窟遗存本体构成丰富,主要分布于苏默图阿尔寨和巴嘎阿尔寨,包括洞窟、塑像、壁画和题记、浮雕佛塔、寺庙建筑遗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阿尔寨石窟保护的力度,但当前依然存在遗产性质及构成认识不清、遗产承载体及遗存本体破坏严重、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及展示利用不足等问题。因此,阿尔寨石窟在未来保护工作方面应加强石窟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深入挖掘阐释遗产价值、做好承载山体及遗产本体保护工作、推进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拓展创新展示利用路径模式等,以促进阿尔寨石窟整体保护及价值传承弘扬。
刘卫红程诚刘洪丽裴强强
关键词:保护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