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尧
- 作品数:30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缺失及重构被引量:9
- 2009年
- 西部的生态保护对我国乃至亚洲均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西部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缺失,生态补偿问题已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结合西部地区生态的特殊性、现状与社会构成,分析西部地区生态补偿面临的制度性困境,才能从制度重构的视角探寻符合西部地区现实情况的生态补偿之路。
- 吕志祥刘嘉尧
- 关键词:生态补偿
- 公共政策视域中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若干决定》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耕地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然而作为自然生产要素的耕地不是孤立的,对于危及我国耕地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土地沙漠化必须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沙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漠化治理进程中公共政策创新的重要性及具体思路。
- 吕志祥高兵桃刘嘉尧
- 关键词:公共政策
- 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 我国藏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状况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人类的破坏行为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产生崩溃性的失衡。同时,我国藏区生态又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它处于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对中国...
- 刘嘉尧
- 关键词:藏族藏区
- 论藏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其生态文化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藏族天葬习俗是在自然因素、游牧生计方式与宗教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帕·当巴桑吉及其弟子玛久拉仲将藏传佛教中观论的思想引入藏族葬俗,他们提倡的宗教修持成为天葬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天葬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对"回归自然"人生观形成、维护藏区良性生态循环和对藏区未来生态开发的伦理支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 洲塔刘嘉尧
- 关键词:藏族天葬中观论
- 藏区社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实践研究
- 随着藏区资源的开发,藏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政府和开发企业虽然在区域内进行了生态补偿实践,但效果并不理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社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藏族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分析玛曲生态补偿实践和玛曲藏民生活现状,...
- 刘嘉尧
- 关键词:藏区生态补偿
- 文献传递
- 藏区社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实践研究——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为例
- 随着藏区资源的开发,藏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政府和开发企业虽然在区域内进行了生态补偿实践,但效果并不理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社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藏族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分析玛曲生态补偿实践和玛曲藏民生活现状,...
- 刘嘉尧
- 关键词:藏区生态补偿
- 藏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之路径新论被引量:1
- 2009年
- 藏族传统道德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藏族传统道德有利于藏区社会的稳定、藏族文化的发展、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藏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藏族传统道德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其消极性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引入、树立追求物质利益、敢于竞争、重视现世和重商精神等现代道德意识,以推动藏族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
- 吕志祥刘嘉尧
- 关键词:道德传统
- 青海阿柔藏族部落社会组织结构考述
- 2012年
- 青海阿柔部落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直至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部落制结构,血缘关系浓厚。阿柔部落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发展演变,由最初的氏族部落发展为后来青海地区著名的大部落,由最初结构简单、分布地域狭小的部落经历了历史上不同王朝的更替以及几次大规模的迁徙而形成如今的分布状态,部落的组织形式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
- 洲塔刘嘉尧
- 关键词:社会组织结构
- 高原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新探——基于藏族传统生态文明的视角被引量:3
- 2010年
- 高原藏区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需要结合藏区生态的实际特点和先进的生态法理论,更需要对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进行整理和吸收。藏族传统生态文明包括藏族传统生态开发方式、民族生态习惯法、藏传佛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等传统伦理与行为模式。它是藏族民众与藏区生态间相互依赖、生存、发展的历史浓缩,也是藏区生态持续保护的宝贵经验。通过提炼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资源而得出的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 吕志祥刘嘉尧
- 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对人们的行为乃至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具有强信息收集能力和弱辨别能力、高外部融合能力和低内部自控能力,在这种社会物质和精神环境都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 刘嘉尧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想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