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刚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免疫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胃肠
  • 3篇斜带石斑
  • 3篇斜带石斑鱼
  • 3篇激素
  • 3篇斑鱼
  • 2篇稚鱼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组织学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激素
  • 2篇温度
  • 2篇文昌鱼
  • 2篇细胞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内分泌
  • 2篇内分泌细胞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作者

  • 7篇刘志刚
  • 6篇翁幼竹
  • 5篇方永强
  • 4篇宋海霞
  • 2篇方琼珊
  • 1篇王涵生
  • 1篇薛文玲

传媒

  • 2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度对文昌鱼性腺发育和生殖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文昌鱼(Amphioxus)是现存的与脊椎动物原始祖先最接近的原索动物,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是研究脊椎动物进化和发育同源性分析的珍贵材料。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文昌鱼性...
刘志刚
关键词:文昌鱼性腺发育免疫组化温度影响
文献传递
斜带石斑鱼幼鱼饥饿前后胃肠道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应用组织学方法详细地观察了斜带石斑鱼幼鱼饥饿前后胃肠道组织细胞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饥饿后引起胃体部的粘膜和腺体萎缩,胃腺细胞排列无序,腺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明显减少,肌层变薄,肌纤维排列疏松,而贲门胃和幽门胃则没有明显变化;在肠道可见幽门盲囊和肠前段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表现在肠绒毛长度和上皮细胞的高度均明显下降,纹状缘退化,杯状细胞的体积和数目都减少,肠中段的变化较前段不显著,后段肠壁可见浆膜层和肌层严重脱落.
宋海霞翁幼竹方琼珊刘志刚方永强
关键词:饥饿幼鱼胃肠道组织学斜带石斑鱼
水温对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影响及其内分泌机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翁幼竹刘志刚方永强薛文玲
关键词:文昌鱼温度性别分化芳香化酶
5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道中的定位和形态观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用的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用5-羟色胺(5-Hydf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P物质(SubstanceP,S...
刘志刚翁幼竹宋海霞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半滑舌鳎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雄鱼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它的精巢结构特点是随着精巢的发育可见它的精巢外面有一条管状贮精囊与输出管相连,在精巢发育成熟过程中,贮精囊中逐渐充满精子,这个特点有助于了解半滑舌鳎的受精生物学的复杂性.另外,从半滑舌鳎精子发生过程分析,它的精巢属于小叶型,精巢发育分为6期.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最后,文中还讨论了半滑舌鳎精巢中非生殖细胞(间质细胞和Sertoli细胞)的分布及其可能的生理作用.
宋海霞翁幼竹刘志刚方永强
关键词:半滑舌鳎精子发生组织学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09年
用兔抗血清对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LHR和A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脑垂体激素和hCG)诱发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及其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注射激素处理后的实验组与注射前的对照组相比较,其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出现十分显著的变化。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而两种激素混合注射后第10天,实验组可见精小叶中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数量显著的增加。注射后第35天,靠近生殖上皮除有少量精原细胞外,精小叶中有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和少数精子细胞以及管腔中存在少量精子。在注射后第83天,日本鳗鲡完成了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成熟以及释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揭示,激素处理前,LH受体免疫活性分布在生殖上皮,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后,LH受体定位在Sertoli细胞和间质细胞以及精原细胞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膜上,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前,雄激素受体定位在生殖上皮和早期生精细胞的胞膜上;激素处理后,AR则定位在这些生精细胞的核或胞质,而精子细胞和精子显示免疫阴性反应。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这两种激素诱导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是通过LH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介导。
方琼珊翁幼竹刘志刚王涵生方永强
关键词:日本鳗鲡促性腺激素精子发生免疫组织化学
5种胃肠激素样内分泌细胞在斜带石斑鱼稚鱼期消化道中的定位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方法,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P物质(Substance P,SP)、胃泌素(Gastrin,GAS)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5种特异性哺乳类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稚鱼期的消化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5-HT-和Som-样免疫活性细胞定位在斜带石斑鱼稚鱼的胃各部,包括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SP-、GAS-样免疫活性细胞则在胃和肠均存在,其中SP-样细胞定位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以及整个肠道,GAS-样细胞则从胃幽门部至肠道各段均存在;NPY-样免疫活性细胞仅在肠道中被检测到。根据这5种胃肠激素样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染色强度及其分布,可判断其在稚鱼期已经发育成熟,已像成鱼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一样,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本研究结果提示,斜带石斑鱼稚鱼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其胃肠激素样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刘志刚翁幼竹宋海霞方永强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