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文
-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阴道B超监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排卵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阴道B超监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排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阴道B超观察96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卵泡生长模式(观察组),同时进行性激素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56例92个周期给予促排卵及黄体支持治疗,观察妊娠结局。选择90例因男性因素不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FMS)发生率为79.2%(107/135),对照组FMS发生率为29.5%(37/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排卵者的黄体中期雌二醇(E2)及孕激素(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分泌不良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56例92个周期的促排卵及黄体支持治疗后共有48例妊娠,周期妊娠率52.1%(48/92),活产率为33.3%(42/56)。结论:卵泡发育不良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之一;B超监测卵泡发育是诊断卵泡发育不良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在促排卵或黄体支持治疗中进行卵泡监测可预防再次发生自然流产。
- 王慧春刘慧文习艳霞李颖
- 关键词: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卵泡监测
- 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抽吸术后辅助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PCOS患者内分泌及基础窦卵泡数的影响,并观察其在治疗后促排卵的反应性及妊娠情况。方法对于52例耐克罗米芬(CC)的PCOS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肌注HMG 75IU,连用5天后,行B超检查,经阴道抽吸两侧卵巢内小卵泡,保留1~3个相对较大的卵泡,继续应用HMG注射,当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mm时,注射HCG诱发排卵,36h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观察卵巢体积变化、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妊娠率、多胎、OHSS发生和周期取消例数。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了92个周期的穿刺治疗,2个穿刺周期后患者睾酮(T)和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卵巢体积明显缩小,35例双卵巢内窦卵泡数降到10个以下,穿刺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2个穿刺周期中,83个周期排卵,排卵率达90.2%,其中单卵排卵率占68.4%(63/92),临床妊娠25例,妊娠率48%,无1例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对于CC耐药或对Gn反应不良的PCOS患者采用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及辅助人工授精助孕的治疗方式可极大提高单卵泡排卵和单胎妊娠率,避免多胎和OHSS的发生。
- 王慧春刘慧文习艳霞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工授精
- 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术治疗耐药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61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刘慧文习艳霞王慧春唐晓玲
- 关键词:促排卵治疗卵泡穿刺术疗效分析排卵障碍阴道多胎妊娠
- 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干预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因输卵管因素实施IVF-ET助孕患者200例,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n=42,≥30 ng/ml)与不足/缺乏组(n=158,<30 ng/ml),再将不足/缺乏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9,给予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干预治疗),未干预组(n=79)不进行干预。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充足组临床资料、IVF-ET治疗情况、妊娠结局,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F-ET妊娠结局因素。结果:未干预组、干预组、充足组血清25-(OH)D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有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未干预组(35.4%)、干预组(51.9%)、充足组(71.4)依次升高(P<0.05),临床妊娠组与非临床妊娠组年龄、血清25-(OH)D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25-(OH)D是否充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临床妊娠呈正相关(r=0.13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清25-(OH)D水平、移植日内膜厚度、血清25-(OH)D充足均与临床妊娠有关(均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IVF-ET妊娠结局有关,维生素D干预对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积极影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 习艳霞王慧春刘慧文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维生素D临床妊娠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特征性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诱发排卵后容易出现低妊娠率、高流产率。胚胎着床成功与否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指标有很多,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各种超声参数、激素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基因标记。超声可以简便有效地预测内膜容受性,但是争议比较大。激素及分子生物学指标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阐明影响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基因标记则使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现就上述各种指标预测PCOS患者的内膜容受性进行综述。
- 王慧春刘慧文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
- 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204例不孕症患者371个周期行IUI治疗,随机分为4组: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组共102个周期,克罗米酚(Clomiphene,CC)组98个周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HMG/HCG)组120个周期,CC/HMG/HCG组51个周期,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CC/HMG/HCG组(19.6%)与HMG/HCG组(20.0%)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NC组(6.9%)及CC组(8.2%)(P<0.01)。CC/HIMG/HCG组的HMG用药量和用药天数显著小于HMG/HCG组(P<0.05)。结论CC/HMG/HCG和HMG/HCG促排卵联合IUI均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CC/HMG/HCG促排卵药费支出少,更具有优势。
- 习艳霞刘慧文王慧春
- 关键词:不孕症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
- 阴道B超介导下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
- 2005年
- 刘慧文
- 关键词: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B超介导阴道B超引导抽吸术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473例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方案不同分为鲜胚胎组(n=327)与冻融胚胎组(n=146),对比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及妊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ET患者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冻融胚胎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少于鲜胚胎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孕酮(P)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鲜胚胎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低于鲜胚胎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总数大于鲜胚胎组(均P<0.05)。冻融胚胎组妊娠成功患者Gn总量少于妊娠失败患者,hCG日E_(2)水平、P水平及受精率高于妊娠失败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总数大于妊娠失败患者(均P<0.05)。hCG日E_(2)、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减小是影响FET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FET可降低OHSS发生率,且能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及更好的妊娠结局,但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 习艳霞王慧春刘慧文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巨大儿
- 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治疗后怀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体重指数分为A组(BMI≥24.0kg/m2,106例)和B组(BMI〈24.0kg/m2,120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围生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去自然流产患者,继续妊娠的两组患者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发病比例上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24.0kg/m。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风险增高,建议孕前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体重指数的调整。
- 王慧春习艳霞刘慧文贾红梅丁翔李颖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指数妊娠
- IVF-ET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中miR-155、miR-21表达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检测微小RNA-155(miR-155)、微小RNA-21(miR-21)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对RIF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40例为RIF组,同期IVF-ET后妊娠成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均在IVF-ET前一月经周期黄体中期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55、miR-21水平;取外周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在胚胎移植日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即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内膜厚度(Em)。Pearson法分析RIF患者子宫内膜miR-155、miR-21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IF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F组子宫内膜中miR-155、miR-21表达水平、血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PI、RI均升高,Em降低(均P<0.05)。RIF组患者子宫内膜miR-155、miR-21与TNF-α、IL-6、IL-1β、PI、RI呈正相关(P<0.05),与Em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IL-6、IL-1β、PI、RI及Em既不是危险因素也不是保护因素(P>0.05),miR-155、miR-21是影响IVF-ET妇女发生RIF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IF患者子宫内膜中miR-155、miR-21水平升高,可能作为潜在的诊断RIF的标志物。
- 习艳霞王慧春刘慧文
- 关键词: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微小RN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