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癫痫
  • 10篇脑电
  • 7篇电图
  • 7篇脑电图
  • 5篇描记
  • 5篇描记术
  • 5篇儿童
  • 4篇小儿
  • 4篇脑电描记
  • 4篇脑电描记术
  • 3篇睡眠
  • 3篇癫痫性
  • 2篇新生儿
  • 2篇睡眠中癫痫性...
  • 2篇癫痫持续状态
  • 2篇小儿癫痫
  • 2篇良性癫痫
  • 2篇脑电图特点
  • 2篇棘波
  • 2篇SPECT

机构

  • 15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刘晓燕
  • 8篇秦炯
  • 5篇冯保蓉
  • 5篇左启华
  • 3篇包新华
  • 3篇张月华
  • 2篇卜定方
  • 2篇贾少微
  • 2篇吴希如
  • 2篇王颖
  • 2篇潘中允
  • 1篇冯琪
  • 1篇林庆
  • 1篇刘晓燕
  • 1篇李明
  • 1篇常杏芝
  • 1篇胡家胜
  • 1篇周丛乐
  • 1篇姜玉武
  • 1篇廖建湘

传媒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SPECT显像特点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BPE)的SPECT显像特点。方法21例BPE患儿,在EEG监测下,分别在觉醒期(棘波发放间期)和睡眠期(棘波发放期)进行SPECT显像,减影处理后重建断层影像。用脑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EEG监测显示患儿觉醒期背景活动基本正常,睡眠期棘波发放频率明显增多。SPECT共见117个痫灶,平均每例56±16个。SPECT显像特点为:①多灶性镜像分布;②主要位于Rolandic区;③“环形征”;④觉醒期的多处放射性减低区,睡眠期放射性明显填充。SPECT与EEG的符合率为931%(109/117)。痫灶的BFCR%皆高于对应正常局部脑自然变化的范围(99%可信区间)。棘波发放频率和BFCR%之间无相关性(r=045,P>005)。结论BPE痫灶异常放电时。
贾少微廖建湘刘晓燕刘晓燕郑溪园潘中允左启华
关键词:癫痫部分型儿童SPECT
小儿癫痫临床下发作的EEG和SPECT对照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为了解癫痫儿童临床下发作期局部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元代谢水平的改变,首次对2例部分性癫痫患儿在EEG监测下进行临床下电发放期及发放间期的SPECT断层显像,结果显示,在EEG痫样放电区内电发放间期有限局性放射性分布减低,电发放期则有明显的局部放射性填充。提示脑内可能存在局部神经元的代谢功能低下或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其惊厥阈值降低,引起异常放电;痫样放电又使神经元氧和能量消耗增加,引起局部血流增加。
刘晓燕奏炯卜定方左启华贾少微潘中允
关键词:癫痫EEGSPECT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
1997年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症刘晓燕1957年,由Landau和Klefner二人报道6例儿科病人,临床以获得性失语、癫痫发作和脑电图(EEG)异常为特征,他们将其称为儿童伴有惊厥性疾病的获得性失语综合征(syndromeofacquiredaphasiawit...
刘晓燕
关键词:癫痫性失语症
惊厥阈下脑放电对大鼠空间变换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考查痫样放电对大鼠空间变换学习记忆影响。方法:在大鼠前额叶皮层给予引起痫样放电但无惊厥发作的阈下电刺激,建立惊厥阈下脑放电的动物模型。对大鼠进行空间变换学习记忆能力测定。结果:训练前给予阈下电刺激,可影响信息的获得,训练后给予阈下电刺激可影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在已形成长时记忆时,阈下电刺激则干扰信息的提取。对刺激组停止刺激,动物的训练成绩逐日提高并在一周内达标。结论:阈下电刺激引起的认知损害是可逆的。
谷丽刘晓燕
关键词:惊厥癫痫
新生儿大肠杆菌(K_1抗原)脑膜炎所致颅内多发囊性病变被引量:2
1996年
新生儿大肠杆菌(K_1抗原)脑膜炎所致颅内多发囊性病变王颖,周丛乐,刘晓燕(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大肠杆菌为早期新生儿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具有K1抗原的大肠杆菌有荚膜,致病性强,短期内可致广泛囊性病变,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王颖周丛乐刘晓燕
关键词:脑膜炎新生儿大肠杆菌颅内
儿童14和6Hz正相棘波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对EEG具有14和6Hz正相棘波的儿童进行病因学和EEG的分析,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视录相EEG对2~14岁各种症状儿童进行自然睡眠监测,分析正相棘波的出现率及相关因素。结果:262例各种症状的患儿中有32例出现这种正相棘波,出现率为12%。癫痫组、植物神经症状组和精神行为症状组儿童正相棘波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对出现这种正相棘波的EEG分析表明,伴随其他非特异性异常脑电现象者正相棘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具有正常EEG或癫痫样放电EEG者(P<0.05)。结论:这种正相棘波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异常脑电现象,无病因学方面的意义,和癫痫活动无关。
刘晓燕冯保蓉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儿童
不同类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以期对SE作出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用录像脑电图监测的方法对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4例)和香港大学儿科部(3例)收治的27例癫痫SE患儿按发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临床发作特征及年龄、病因、脑发育水平、诱发因素和药物反应等对SE的影响。结果本组27例SE患儿中强直-阵挛性SE1例,强直性SE2例,肌阵挛性SE4例,失张力性SE1例,典型失神性SE1例,不典型失神性SE5例,简单部分性SE5例,复杂部分性SE7例,一侧性SE1例。病因学分类:本组27例中症状性癫痫18例,隐源性癫痫7例,特发性癫痫2例。27例中9例既往有SE史,2例SE患儿为首次发作;17例本次SE前即有智力发育落后;22例在本次SE发生前1周内每日癫痫发作频率>10次。本组SE患儿的可能诱因为:停用抗癫痫药物8例,急性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低钙血症1例。症状性癫痫的起病年龄和发生SE的年龄明显早于隐源性和特发性阗痫组。在同一类型的SE中,不同病因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与EEG特征。11例(11/13)患儿静脉注射氯硝基安定(CZP)后可有效控制SE。结论SE的临床和EEG特征与年龄、脑发育水平、病因及癫痫综合征有密切关系。SE的临床发作及EEG的癫?
刘晓燕黄珍妮秦炯冯保蓉李明包新华张月华姜玉武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脑电描记术儿童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被引量:1
1992年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脑电图现象.已报道有数种癫痫综合征可出现这种现象,其共同特征为1.儿童期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2.多种形式的临床发作;3.慢波睡眠期的持续棘慢波发放.本文还介绍了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结果.
刘晓燕左启华
关键词:癫痫睡眠脑电图棘慢波儿童
丙戊酸钠注射剂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注射剂对癫痫儿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用药前后的脑电背景活动 ,并计数痫样放电。结果 用药后 2h ,α、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下降 ,用药后 4~ 8h回升至用药前水平。 10例患者中 3例痫样放电减少 ,6例无明显变化 ,1例未能完成计数。结论 丙戊酸钠静脉注射引起脑电图α。
常杏芝秦炯刘晓燕冯宝蓉
关键词:癫痫定量药物脑电图脑电活动
儿童额叶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了解儿童额叶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24 例额叶性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 额叶性癫痫具有强直性姿势性及扭转性发作等多种发作形式,每日平均发作20 次,持续时间平均30 秒,18 例有夜间发作。91% 的患儿在录像脑电图监测中出现发作,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率分别为95% 和96% 。结论 额叶性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夜间好发。录像脑电图阳性率高,痫样放电波形多样,易于播散。
包新华冯保蓉秦炯刘晓燕吴希如
关键词:癫痫额叶脑电图描记术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