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巍
- 作品数:6 被引量:2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秦岭大巴山地形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8
- 2006年
- 通过对地形敏感性试验的数值分析,认为大巴山使秦岭山脊、汉江河谷降水减小;使秦岭东南坡和渭河河谷下游强降水增加,大巴山本身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大巴山峡口地形将大量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在秦岭南侧和东侧的迎风坡上产生强降水,而峡口两侧由于地形阻挡气流通过,使其下游地区降水减少。秦岭使大巴山和汉江河谷、陕北降水增加,使山脉本身降水减少,秦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形产生的垂直次级环流实现的;秦岭的地形高度变化与山脊降水量具有反相关关系,与山谷降水量关系不明显。
-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
- 关键词:暴雨地形动力作用
- 北京清代“晴雨录”降水记录的再研究——应用多因子回归方法重建北京(1724~1904年)降水量序列被引量:33
- 2002年
- 本文对早期发表的《北京 2 5 0年降水》资料进行复算 ,并讨论其复原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清代“晴雨录”降水资料复原方法的改进问题。试作了两种多因子回归复原方案 ,经对比这些方案及其试算结果 ,认为以 8因子的逐步回归方案效果最佳。将此结果与《北京 2 5 0年降水》1) 及同期的器测降水量记录等进行比较 ,给出新的北京 1 72 4~ 2 0 0 0年降水量复原序列。
- 张德二刘月巍
- 关键词:历史气候降水量清代古气候
- 2003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异常偏少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将 2 0 0 3年春季我国的沙尘天气与 2 0 0 0~ 2 0 0 2年以及 1 961年以来的同期状况进行比较 ,分析了 2 0 0 3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异常偏少的特点。结果表明 :2 0 0 3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的频次、强度及影响范围是近 4年来最少、最弱、最小的 ;沙尘多发期也是近 4年来出现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的 ;2 0 0 3年的沙尘天气仅多于 1 997年 ,是 1 961年以来的次低值。此外 ,从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入手 ,探讨了 2 0 0 3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异常偏少的形成原因 ,指出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偏弱、路径偏西、气旋偏少 ,同时北方地区 (特别是主要沙尘多发区 )降水明显偏多、干土层偏少、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持续积雪等因素 ,共同造成了沙尘天气显著偏少、偏弱。
- 牛若芸周自江刘月巍杨元琴
- 关键词:沙尘天气动力条件气象观测
- 18世纪南京、苏州和杭州年、季降水量序列的复原研究被引量:24
- 2005年
-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 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 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地区 18世纪典型多雨、少雨年份的降水量值。18世纪南京等三地的年、季、月降水量序列的复原,对了解在寒冷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我国主要农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特征有重要意义。
- 张德二刘月巍梁有叶李靖
- 关键词:历史气候
- 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61
- 2004年
- 采用实测资料对 2 0 0 2年 6月 8~ 9日陕南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后认为 :除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之外 ,β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 ,这类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分析表明 ,对流层中低层水汽的大量集中以及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存在可能对此类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对其启动的机制作了初步的讨论 ,认为地形的动力强迫和地面冷锋以及低空急流扰动可能对此类系统的发生发展起了触发作用。
-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
- 关键词:大暴雨过程分析地形
- “98·7”特大暴雨降水资料的四维变分同化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1998年7月21日00UTC~22日00UTC,湖北省的武汉-黄石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其中黄石市24 h降水量达276 mm.文中应用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研究了初值对这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通过对6 h同化窗口内339个站点逐小时观测降水的变分同化,MM5伴随模式得到了一个与模式相协调并且在热力和动力上都接近于自然强降水发生的初始场,使用该初始场模拟的武汉-黄石地区的24 h降水量超过了220 mm.在同化降水观测资料的同时加入了湿度观测资料后,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模式的水汽场,防止了同化窗口内模式初始场越过最佳逼近,从而使降水模拟的TS评分得到进一步提高.
- 张昕刘月巍王斌季仲贞
- 关键词:降水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水汽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