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兰
-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大样本分析
- 目的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行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
- 徐丽萍马建婷邵华江杨秀儿苏晓敏沈荣乐何刚刘秋兰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
- 经阴道宫颈缝合术治疗源于宫颈管的产后出血18例报告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缝合术治疗源于宫颈管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源于颈管的1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经阴道宫颈缝合术。结果18例产后出血者经阴道行宫颈间断缝合术后,出血立即减少,无反复出血。术后患者均无产褥感染发生,会阴切口愈合良好,产后3~5d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宫颈缝线全部吸收。结论经阴道宫颈缝合术治疗源于宫颈管的产后出血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刘秋兰
- 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 刘秋兰
- 关键词:血管介入治疗瘢痕部位妊娠子宫病例资料剖宫产率大出血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并发假性性早熟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SCTA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可伴或不伴胃肠道息肉病以及皮肤黏膜色素斑,即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ker syndrome,PJS)。临床比较少见,尤其并发假性性早熟更加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发假性性早熟的SCTAT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SCTA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等进行分析。
- 刘秋兰邵华江
- 关键词:性早熟
- 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助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结局的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 08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时间将纳入研究的孕妇分为二孩政策前组(=12066)及二孩政策后组(=13021),比较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与二孩政策前组比较,二孩政策后组产钳阴道助产率增加(P<0.05),剖宫产率降低(P<0.05)。而阴道自然分娩率、少量臀位助产加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孩政策前后产钳助产指征均为胎儿窘迫、第二产程延长、需缩短第二产程(包括瘢痕子宫、子痫前期、合并内科疾病)及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后出血、产后输血、会阴Ⅲ°裂伤、尿潴留、产褥病率、切口愈合不良、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孩政策后产钳阴道助产率较二孩政策前升高,产钳助产指征均无明显变化,母儿不良结局风险未增加。
- 刘秋兰吴映云钱晶晶
- 关键词:产钳阴道助产并发症
-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与阴道pH值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 观察阴道pH值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设计调查登记表,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1例下生殖道感染者及4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老年性阴道炎、HPV感染者阴道pH值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阴道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级别及pH值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道pH值反应阴道微生态,在大部分下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可作为有效的观测指标之一.
- 刘秋兰徐丽萍郑锦丽杨秀儿马建婷
- 关键词:氢离子浓度
- 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早产产妇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早产无合并症无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产妇胎盘胎膜病理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早产胎膜早破产妇主要危险因素为流产引产史、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胎位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等。观察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绒毛间质纤维化、合体结节增多以及胎盘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胎膜早破可引发胎盘病理性改变,引发孕产妇不良妊娠及结局。需密切监测胎膜病理变化,及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以确保母婴安全。
- 刘秋兰钱晶晶俞燕燕
-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病理变化
-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余姚市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12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阴道分娩成功102例(成功组),失败25例(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成功组和失败组的阴道分娩次数、孕周、头盆评分、宫颈Bishop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质量指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次数、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6.992、0.351和0.071)。结论:阴道分娩次数、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是VBAC的重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对VBAC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可提高VBAC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刘秋兰马建婷邵华江宋学军俞燕燕邬远野
- 关键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
- 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后再次腹腔探查术9例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再次腹腔探查术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产后出血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再次腹腔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探查术的发生率为20.5%(9/44)。9例患者再次探查手术止血方式为行宫颈残端切除3例,残端及创面缝扎止血4例,未见活动性出血盆腹腔积血清除1例,盆腔填塞1例;9例患者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盆腔放置2条引流管引流。9例患者再次探查术前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急性肾衰(ARF)4例,再次探查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术后感染3例。ICU入住率为100%,呼吸机使用率100%,平均出血量11544±7918 ml,平均输血量11100±8066 ml,8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产后出血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因腹腔内出血行再次探查术患者并发症严重,再次探查术时注意手术技巧,可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放置盆腔引流管2条。对此类患者要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掌握大量输血方案,以改善预后。
- 刘秋兰邵华江马建婷苏晓敏
- 关键词:产后出血腹腔内出血腹腔探查术
- 县域医共体内综合干预措施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县域医共体内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成效,为全面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县域医共体内医院进行综合干预,评估不同级别医院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构成比、母婴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后,县域医共体内的剖宫产率低于干预前,且社区医院剖宫产率下降较明显(P<0.05);在剖宫产原因的构成比中,非医学指征导致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县域医共体内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 余燕维刘秋兰宋学军俞燕燕严惠华吴映云马建婷
- 关键词:综合干预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