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刚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纳米
  • 3篇热法
  • 3篇壳结构
  • 2篇水热
  • 2篇水热法
  • 2篇纳米复合颗粒
  • 2篇金属
  • 2篇晶格
  • 2篇晶格常数
  • 2篇晶格畸变
  • 2篇核壳
  • 2篇核壳结构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形貌
  • 1篇银纳米颗粒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 1篇溶剂热法制备

机构

  • 7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刘立刚
  • 6篇魏智强
  • 4篇冯旺军
  • 4篇杨华
  • 3篇张材荣
  • 2篇汪宝珍
  • 2篇杨晓红
  • 2篇王晓云
  • 1篇吴永富
  • 1篇张歌
  • 1篇武晓娟
  • 1篇闫鹏勋
  • 1篇闫晓燕

传媒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贵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u纳米颗粒的晶格畸变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地制备了Cu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BET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计算了其不同晶面的晶格参数。结果表明:Cu纳米颗粒为fcc晶态结构,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
杨晓红魏智强汪宝珍刘立刚王晓云
关键词:粒度晶格常数晶格畸变
溶剂热法制备双螺旋ZnS纳米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溶剂热法以醋酸锌和硫化钠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双螺旋结构的一维ZnS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为一维六方纳米晶结构,沿着[001]方向生长,并具有双螺旋结构,长度分布在100~200 nm范围,直径约为5~15 nm,螺距约为20 nm。双螺旋ZnS纳米结构的吸收峰与块体材料相比发生了蓝移。
魏智强张歌闫晓燕刘立刚武晓娟冯旺军杨华
关键词:溶剂热法硫化锌双螺旋结构
银纳米颗粒的晶格畸变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水热还原法,以硝酸银(AgNO3)为前驱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表面修饰剂,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制备出了银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特性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晶格畸变。结果表明:样品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态是多晶体,形貌为不规则类球形颗粒。同时研究了晶格结构,发现晶格结构发生了畸变,表现为晶格膨胀。粒径分布在40~6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50 nm。
汪宝珍魏智强杨晓红刘立刚王晓云
关键词:金属材料银纳米颗粒水热法形貌晶格常数晶格畸变
碳包裹镍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微观结构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面心立方镍)-壳(无定形碳)结构,颗粒大多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在15~40nm范围,平均粒径为30nm,镍粒子外层碳的厚度为6~8nm。
魏智强刘立刚冯旺军杨华张材荣闫鹏勋
关键词:碳包覆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微观结构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encapsulated Fe-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confined arc plasma
2011年
Carbon encapsulated Fe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confined arc plasma method.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via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N2 adsorpti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ncapsulated Fe nanoparticles have clear core-shell structure. The core of the particles is body centered cubic Fe, and the shell is disorder carbons. The particles are in spherical or ellipsoidal shapes.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nanocapsules ranges from 15 to 40 nm,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about 30 nm.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the core is 18 nm, the thickness of the shells is 6-8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24 m2/g.
魏智强刘立刚杨华张材荣冯旺军
纳米SiO_2-Ni核壳结构粒子的制备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硅酸乙酯(TEOS)和纳米镍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包覆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EDS)和振动试样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元素和磁学性能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以非晶态的形式包覆在纳米镍粒子表面,形成了明显的核壳结构,降低了纳米粉体的团聚现象。颗粒大多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在20~8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30 nm,镍粒子外碳层的厚度为4~6 nm。包覆后的粉体由于SiO2的存在,饱和磁化强度与剩磁比纳米镍粉降低,矫顽力升高。
魏智强吴永富刘立刚冯旺军杨华张材荣
关键词: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磁滞回线
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表面包覆处理研究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与传统材料不同的奇特性能,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等,这使得其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颗粒的体积小,比表面积很大,表面原子占有...
刘立刚
关键词:核壳结构等离子体水热法磁性能金属纳米颗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