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章西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日报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新闻
  • 4篇专栏
  • 3篇社会
  • 3篇报刊
  • 2篇新闻评论
  • 2篇社会生活
  • 2篇时评
  • 2篇文化
  • 2篇媒体
  • 2篇坚守
  • 2篇编辑力
  • 2篇传媒
  • 1篇党报
  • 1篇党性
  • 1篇党性原则
  • 1篇点题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新闻媒体

机构

  • 8篇广州军区武汉...
  • 7篇湖北日报
  • 3篇湖北日报传媒...

作者

  • 18篇刘章西
  • 1篇胡亚琦
  • 1篇袁新民
  • 1篇袁新民
  • 1篇姜平
  • 1篇姜平
  • 1篇王永安

传媒

  • 8篇新闻前哨
  • 6篇当代劳模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新闻战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节”之感知与思考
1993年
时下忧“节”的不少,评说“节”多而呼吁“赶快煞车”的文章仅我的眼界所及就不下数十。大抵来说,都是善意。然就本人对“节”的感知与思考而言,却觉得办“节”未必是坏事,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委实有令人欣喜的一面。国人大都好欣赏展示各类文化传统的演出。只可惜每年除了元旦、春节、中秋等固定的节日能有所满足以外,平时很难遂愿。诸“节”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仅近期,中央电视台就直播和转播了不少高层次的“节”之演出。诸如云南民族文化节那绚丽多姿的民族艺术之花;武汉国际杂技节那惊险奇妙的杂技高招;大连服装节那五彩缤纷的服饰造型;沈阳秧歌节那热烈欢快的秧歌舞潮……这些“节”,不但在当地营造了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与景象,而且活跃和丰富了举国上下的文化生活。这还只是“节”在文化方面的浅表性功效,至于层次深些的,通过办“节”,促进地区问甚至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经济合作,就更是功不可没。办节。
刘章西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感知文化传统民族艺术杂技
浅谈“时尚”宣传
1996年
《时尚》、《时尚·娱乐》、《时尚·休闲》……如今报刊上有关“时尚”的专版专栏和话题,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么,何为“时尚”?“时尚”什么?就我所读到的这类专版专栏,发现其中大多数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吃喝玩乐穿”来展开的。
刘章西
关键词:专栏娱乐报刊社会生活
农报副刊“乡”味浓
2018年
读《农村新报》,感觉其围绕'农'字办报,办得很有特色。连其文学性副刊《乡人·乡事·乡情》,也是紧贴农村、农业、农民这个'三农'范畴,来取材布宴、烹调佳肴的,从而使这个副刊办得情趣盎然,'乡'味浓厚。这首先是体现在其定位的恰切上。面向'三农'的报纸,要不要办文学性副刊?对此问题的见解,或许会不一。不过我以为,有一方文学园地,对增强农报的情趣和可读性,对适应读者更加多元的需求,以及对培育乡村的文学爱好者等,都是不无脾益的。
刘章西
编辑力:打造名专栏的一个实证被引量:11
2004年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编辑力是一种创造力,它包括编者的体力、智力和体智诸因素形成的合力。运用编辑力打造名专栏,最重要的是编者要遵循一定的理念,按照名牌专栏的必备要素,将各种相关的要求、诉求和图文资源等,通过编辑力的发挥而优化、体现到专栏之中去。本文从纵向和横向等多个层面,对此课题作了理性的探索和实证式回答。
刘章西
关键词:报纸名牌专栏工作作风
网“客”时评的写作规范
2007年
对于开放性和自由度相当高的网络来说,挂出和跟帖不拘一格的时事或世事快评,即使是粗糙一些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于纸质媒体尤其是对于主流大报来说,由于其时评更具旗帜和灵魂性质,起着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这类媒体的时评不仅要"快"更须求"质"。
刘章西
关键词:写作规范时评纸质媒体不拘一格引导舆论
“山葡萄”与“家葡萄”
1996年
还是当战士的时候,连队驻在一山沟里。那山上到处爬满了山葡萄蔓。每到秋天,便挂满了红得发紫的葡萄串。山葡萄虽然颗粒不大,味道却如现今那“娃哈哈”果奶的广告词一样:“甜甜的,酸酸的”,既止渴,又解馋。而且随便可以采摘,真是好不开心。去年秋天与一老战友出差,恰好路过那地方,便欲再享当年的口福。谁知如今山坡坡地被人承包了,山葡萄已变成了有主儿的“家葡萄”。无奈,只好出钱买了“采摘权”,才又吃到了那“
刘章西
关键词:山葡萄广告词著作权法果奶连队山沟
令人惊异的误导
1995年
翻阅报刊,看到有些文章竟对一些女性以美色与肉体作交易的“发迹”史大加张扬,令人十分惊异。某地一份刊物,以洋洋万言的篇幅和赞赏性笔调,介绍一位靓女从普通“川妹子”到当上“大老板”的“
刘章西
关键词:青年女性报刊笔调翻阅肉体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的嬗变与坚守被引量:8
2005年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反映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也由于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大量的时评写手。这些写手除了在网上评说是非,表达见解,也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发送到报刊等许多传统媒体,加之如今各种媒体相互跨越和交融,促使网络时代整个传媒界的新闻评论都产生了新的嬗变,即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趋势。
刘章西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评论嬗变坚守传媒界时评
传媒也要注意社会导向
1997年
传媒的舆论导向,是传媒所传播、所宣传的内容及其褒贬臧否的态度,对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是非观念等等所进行的舆论引导。而传媒的社会导向,则是指传媒本身的形象及行为作派对社会的“示范”效应。传媒特别是官方传媒(在我国,传媒大都是官方的),几乎代表着官方的形象和权威性。
刘章西
关键词:传媒社会导向是非观社会团体权威性社会宣传
周末报,不可太离谱
1994年
有错能知错、改错,是为勇者。《南方周末》可谓有“勇”:该报曾以头版头条的大幅版面,刊出《沉痛的教训》一文,对该报发表过一些失实作品和办报思想出现的偏误进行深刻的反省。其中谈到。
刘章西
关键词:南方周末办报思想头版头条党性原则偏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