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萍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性痴呆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干细胞
  • 5篇痴呆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治疗血管性痴...
  • 4篇甘露醇
  • 3篇源性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3篇脑源性
  • 3篇脑源性神经
  • 3篇脑源性神经生...
  • 2篇行为学
  • 2篇鼠模型
  • 2篇骨髓
  • 2篇大鼠模型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刘金萍
  • 4篇莫雪安
  • 4篇张泰鹏
  • 4篇杨龙秀
  • 3篇陈志
  • 1篇甘露
  • 1篇孔德燕
  • 1篇肖友生
  • 1篇阳玉群
  • 1篇农伟东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3
  • 5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露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中作用的研究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传代以及鉴定,为移植治疗提供功能稳定的...
刘金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性痴呆MORRIS水迷宫甘露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G蛋白偶联受体MC1R抑制α-Syn聚集及细胞间传递的分子机制研究
肖友生沈岳飞岑娈甘露唐璟群刘金萍黄燕宁文杰
近年来发现帕金森病的异常聚集α-Syn具有"朊蛋白"样传播作用,但其调控机制一直未明。该项目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采用基因转染、蛋白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手段,发现MC1R受体是抑制α-Syn聚集及传递的新...
关键词: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实验
甘露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中作用的研究--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量的变化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传代以及鉴定,为移植治疗提供功能稳...
刘金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甘露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局灶性伴意识障碍发作颞叶癫痫患者警觉功能及警觉脑网络的研究
目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局灶性伴意识障碍发作是TLE常见的发作类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局灶起源并继发双侧全面性发作(focal to bilateral ...
刘金萍
关键词:颞叶癫痫神经机制
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全骨髓培养结合细胞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1)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造模4w后,先进行尾静脉注射20%甘露醇,10~30m in后,再尾静脉注射BMSCs;(2)BMSCs组:造模4w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BMSCs;(3)培养基组:造模4w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BMSCs基础培养基;(4)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BMSCs移植4w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和大鼠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结果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的ChAT和AChE活性均比BMSCs组、培养基组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其行为学亦较BMSCs组、培养基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后进行静脉注射移植BMSCs,使VD大鼠模型海马胆碱能系统的活性明显增强,并进一步改善VD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
张泰鹏莫雪安刘金萍杨龙秀陈志
关键词:甘露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性痴呆胆碱乙酰转移酶
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培养基组8只(注射1 mL无血清培养基)、BMSCs移植治疗组11只(注射1×10^6个BMSCs 1 mL)及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9只(注射1.5 g/kg甘露醇后,在10-30 min之内注射1×10^6个BMSCs 1 mL)。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移植治疗前与移植4周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与培养基组比较,BMSCs移植治疗组和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都有改善,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与BMSCs移植治疗组比较,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更加明显,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组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其机制可能与甘露醇能开放血脑屏障(BBB),增加进入脑内的BMSCs数量相关。
杨龙秀刘金萍张泰鹏陈志莫雪安
关键词:甘露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性痴呆行为学
甘露醇预处理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结合细胞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取健康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69只)。采用间隔3d分别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VD模型。造模后4周,将纳入的32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组(简称甘露醇预处理组;尾静脉注射甘露醇1.5g/kg,预处理10~30min后,经尾静脉注射1×10^6/ml BMSCs 1ml)、BMSCs移植组(注射等量的BMSCs,不注射甘露醇)和培养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基础培养液)。剔除死亡大鼠,上述3组分别有9、11、8只,假手术组7只纳入统计。干预后4周,采用Morris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结果({)4组相同时间点的比较,BMSCs移植组比培养基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均P〈0.01),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延长(P〈0.05);甘露醇预处理组比BMSCs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延长(P〈0.05),且均与假手术组水平接近(P〉0.05)。②在额叶皮质和海马区,BMSCs移植组的BDNF含量均高于培养基对照组(P〈0.01);甘露醇预处理组则高于BMSCs组(P〈0.01),但均低于假手术组的水平(P〈0.01)。结论与单独静脉注射BMSCs比较,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治疗V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更佳;额叶皮质和海马中BDNF的表达量更高。
刘金萍莫雪安杨龙秀张泰鹏陈志
关键词:骨髓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对培养的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BMSCs 9d左右融合,细胞生长以梭形为主,呈螺旋状且生长旺盛的细胞集落。生长曲线显示BMSCs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第3代BMSCs 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几乎不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改良法简单实用,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BMSCs,对细胞活性影响小,是获得高纯度BMSCs的一种有效方法。
阳玉群莫雪安农伟东杨龙秀孔德燕张泰鹏刘金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