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作品数:49 被引量:142 H指数:8 供职机构: 深圳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肌肉痉挛治疗中的应用 肌肉痉挛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肌肉张力过高。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SⅣT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ESWT治疗... 刘青 杨雪 曹建国关键词:肌肉痉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体外冲击波疗法 脑瘫患儿常见足部畸形分析 贠国俊 曹建国 刘青 杨雪 王玉娟 戴梦颖体外冲击波用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蹲伏步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都明显改善(P<0.05);腘绳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的肌张力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儿GMFM评分、步速、步长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降低脑瘫患儿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够改善患儿的蹲伏步态。 贠国俊 吴寿桐 曹建国 刘青 杨雪 黄美欢关键词:脑性瘫痪 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肌肉痉挛治疗中的应用 肌肉痉挛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肌肉张力过高.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SWT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介绍了ESW... 刘青 曹建国关键词:肌肉痉挛 体外冲击波治疗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儿童偏瘫型脑瘫皮质脊髓束损伤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在偏瘫患儿童粗大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健侧和患侧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CST的移位、连续性及损伤情况;并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分析CST损伤程度与偏瘫型脑瘫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软化灶与CST的关系分3级,CST1级,FA值降低,ADC轻度增高(P>0.05);CST2级和3级,FA值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患儿CST分级越高,GMFM值越低,患儿的预后越差。结论DTT可以显示CST与软化灶的损伤关系,并能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预后作出评价。 贠国俊 曹建国 刘青 曾洪武 杨雪 王玉娟关键词:偏瘫型脑瘫 皮质脊髓束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拐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拐杖,涉及拐杖技术领域,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表面套设有外筒,所述内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内筒的表面开设有直槽,所述内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筒的表面固... 刘青 戴梦颖 佟南 李杨 王玉娟患手功能评估及其应用 戴梦颖 曹建国 张冬雪 刘青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足底支持面积和足底压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P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 贠国俊 刘青 杨雪 王玉娟 曹建国关键词:体外冲击波 脑瘫 痉挛 体外冲击波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儿童特发性尖足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特发性尖足(idiopathic toe walking,ITW)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一般是指针对“健康”儿童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双侧下肢尖足步态。此类患儿有别于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尖足。其除步行时尖足步态外,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据国外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12%,男童多于女童[1]。我国发病率尚未见到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类似患儿,因找不到明确发病原因,对于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效果、预后不甚了解,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感到苦恼。 王景刚 刘青 贠国俊 肖立成 曹建国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肌肉疾病 尖足 特发性 体外冲击波 伴随症状 患手功能评估简介及与其他上肢功能评价量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患手功能评估(AHA)可衡量和描述单侧上肢功能障碍患儿在双手协作活动中患侧手的功能情况,主要适用于偏瘫型脑瘫及产瘫的患儿,其评价者内信度及评价者间信度为0.97~0.99,最小可测及的重测变异为4分,不同年龄组间信度及效度差异不显著,AHA描述患儿功能同时可指导功能干预。现综述相关文献,介绍该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戴梦颖 曹建国 张冬雪 刘青关键词:偏瘫 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