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恒欣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硼酸与硫酸镁分离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被引量:6
- 1998年
- 就硫酸分解西藏硼镁矿,一步法生产硼酸副产硫酸镁工艺过程中的硼酸—硫酸镁的分离问题,从相图分析出发,结合有关物料的物性特征,确定了淘洗法分离工艺。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经工业运行检验,简化后的淘洗法分离工艺,使工业级硫酸镁中三氧化二硼含量降低到1%左右,而分离出的粗硼酸返回酸解工序或结晶工序,最终制得合格硼酸,可大大提高硫酸一步法制硼酸时硼的收率。
- 史恒欣赵文升李入林赵龙涛
- 关键词:硼酸硫酸镁相图分析副产物
- 氯氧镁材料的泛白现象分析及消除被引量:1
- 1999年
- 对氯氧镁材料泛白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了适宜的配方和合理的成型工艺,解决了泛白现象,稳定了材料的质量。
- 李入林史恒欣赵艳娜
- 关键词:泛白胶凝材料
- 三聚磷酸钠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探讨了纳米氧化锌制备过程中的团聚问题及其抗菌性能。以三聚磷酸钠为表面活性剂,辅助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粉体,用XRD,TEM,TG-DTA,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锌为高分散的球形颗粒,属于六方纤维矿的单晶结构,平均粒径为20 nm,比表面积可达70.478 1 m2/g。线性三聚磷酸钠与锌离子的络合作用,可以使前躯体均匀成核,并通过空间位阻抑制颗粒间的聚集,避免团聚的发生。采用杯碟法测试纳米氧化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纳米氧化锌比表面积大小决定其抑菌活性。
- 叶红勇左广玲史恒欣李入林
- 关键词:三聚磷酸钠氧化锌抗菌活性
- 纳米ZnO光催化降解氯胺磷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柠檬酸为Zn2+络合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ZnO纳米粉体。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ZnO属于六方纤维矿的单晶结构,平均粒径为10nm。以纳米ZnO悬浮体系对有机磷农药氯胺磷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光源及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 叶红勇左广玲史恒欣
- 关键词:ZNO光催化
-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2-十二烷基苯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磷钨酸制备催化剂,催化合成制备2-十二烷基苯。实验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制备的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优化的工艺条件为m(苯)∶m(1-十二烯)=8∶1,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负载量和加入量分别为20%(m/m)和2%(m/m,以反应物总量计);催化剂对苯与1-十二烯合成反应表现出较高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对反应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直链性较好。
- 宋伟徐雪丽史恒欣
- 关键词:烷基化1-十二烯
- 硫酸浸出锌焙砂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针对低浓度硫酸对锌焙砂浸出率低、固液分离困难的实际,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浓酸浸出条件,有效地改善和缩短了固液分离的性能与浸出时间。特别是对焙烧质量差的锌焙砂,可以明显地提高锌的浸出率。
- 史恒欣葛中巧余立新
- 关键词:浸出率锌焙砂硫酸锌
- 利用大豆秸秆制备农用保水剂及其保水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利用改性大豆秸秆(CMSS)与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出新型农用保水剂(AWRA),采用正交优化设计及单因素试验确定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保水剂,对自来水吸水率达427 g/g;对秸秆改性前后及接枝产物进行红外图谱分析,发现AA和CMSS纤维接枝共聚良好;通过模拟土壤柱法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抑制土壤水分的损失,抑制作用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 左广玲叶红勇李入林史恒欣
- 关键词:大豆秸秆农用保水剂接枝共聚保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