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 2006年
- 吕克邰晓霞陈莲妹蔡薇李颀蒋绮年张子滇陈群陆永怡王健康刘静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的预后影响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刘静陈群龚俊荣陆永怡王健康吕克
-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吕克邰晓霞陈莲妹蔡薇李颀蒋绮年张子滇陈群陆永怡王健康刘静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变化及其与胶原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Ⅰ型胶原羧端交联肽(CIT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Ⅲ~Ⅳ级)3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0例心功能正常的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血清Galectin-3、PIP、CITP浓度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Galectin-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85(11.7,22.0)ng/rnl vs.12.79(8.23,16.36)ng/ml,P=0.038],PI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65.34±21.60)μg/L vs.(32.78±14.45)μg/L,t=5.93,P=0.001],CIT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6.35±2.35)μg/L vs.(5.14±2.32)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83)。相关分析提示Galectin-3与PIP呈正相关关系(r=0.325,P=0.035),Galectin-3与CITP之间无明确相关关系(r=0.087,P=0.560)。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Galectin-3、PI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Galectin-3可能通过干扰Ⅰ型胶原代谢过程而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纤维化以及心肌重构过程。
- 童敏董佳敏刘静张强蔡薇吕克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生物学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来院的ST段抬高的AMI,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并随访观察。结果入选32例AMI行急诊PCI术,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2~85(59.09±12.1)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侧壁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休克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为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0例,回旋支2例,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2例,左主干病变1例。植入支架29例,球囊扩张1例,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植入IABP行急诊CABG术1例。术后31例患者症状缓解,恢复顺利,无心血管事件发生,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 吕克邰晓霞陈莲妹蔡薇李颀蒋绮年张子滇陆永怡王健康刘静陈群
- 关键词:急诊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AMI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根据D-二聚体水平(以D-二聚体正常值上限的2倍为界限),将AMI患者分为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和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观察比较2亚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65±0.2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6)mg/L(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明显高于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的9.1%(P<0.05)。结论 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董佳敏龚俊荣陈群吕克
- 关键词:D-二聚体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绞痛分级及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UA患者64例(UA组)和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比较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T-proBNP水平,并观察比较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P<0.05)。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P<0.05)。结论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宋祺龚俊荣陈群吕克
-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与胶原代谢标志物PⅠ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CⅠT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扩心病患者31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检验结果;ELISA检测血清中sST2、PⅠP、CⅠTP浓度;心脏超声获得心脏结构形态学特点;比较扩心病组与对照组sST2、PⅠP、CⅠTP水平;并进一步分析扩心病组sST2与胶原代谢标志物PⅠP、CⅠTP的关系。结果:扩心病组sST2浓度0.26(0.06,0.61)ng/ml,PⅠP浓度140.00(70.80,223.0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扩心病组CⅠTP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以扩心病组PⅠP的中位数140.00ng/ml为分界,将扩心病患者分为高PⅠP组和低PⅠP组,高PⅠP组CⅠTP水平明显高于低PⅠP组,但两组sST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同样的方法分析后发现,高CⅠTP组的PⅠP以及sST2水平均高于低CⅠTP组。偏相关分析提示sST2与CⅠTP存在正相关关系(r=0.609,P<0.01),而sST2与PⅠP之间无明确相关关系。结论:扩心病患者新型纤维化生物学标志物sST2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sST2与I型胶原降解标志物CⅠTP密切相关,提示sST2可能调节Ⅰ型胶原降解过程而影响心肌纤维化进程。
- 童敏张强董佳敏陈群蔡薇吕克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