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教育招生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1年
-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体征,可由很多疾病引起,如何准确判断其性质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胸腔穿刺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为目前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只有50%~60%。近年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就其鉴别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 吕鹏张良明耿冬梅刘云波刘丹萍%烟台市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
- 关键词:胸腔积液结核肿瘤
- PM_(2.5)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
- 2024年
- [背景]大气PM_(2.5)会破坏肝脏正常的代谢稳态,加快肝脏疾病进程,但PM_(2.5)对肝脏代谢组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探究浓缩PM_(2.5)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明确可能受影响的代谢物,探究PM_(2.5)亚慢性暴露对肝脏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浓缩PM_(2.5)暴露组和清洁空气暴露组。小鼠于复旦大学“上海市气象-环境动物暴露系统”进行暴露染毒。每天暴露8 h,每周暴露6 d,共暴露8周,暴露结束24 h后取小鼠肝脏。采用LC-MS分析技术,分析小鼠肝脏代谢组的变化。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和t检验寻找两组小鼠的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筛选条件:变量权重值(VIP)≥1.0,P<0.05。使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浓缩PM_(2.5)暴露组与清洁空气组比较,共筛选出29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42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上调,155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下调,共有38条代谢通路受到干扰,其中有7条代谢通路受到显著影响(P<0.05),涉及氨基酸代谢、葡萄糖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7条显著代谢通路具体为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结论]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提示PM_(2.5)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肝脏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损伤。天冬氨酸、琥珀酸、鸟氨酸和富马酸等氨基酸以及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等差异代谢物可能为PM_(2.5)亚慢性暴露导致肝脏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 杨柳窦思奇李鑫源文硕潘坤吴彪赵金镯徐建军吕鹏
-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肝脏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
- 基于工具变量法的PM_(2.5)浓度对每日死亡影响的效应估计
- 2024年
- 目的大量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_(2.5)浓度短期变化与人群每日死亡相关,但是大多数关于PM_(2.5)对每日死亡的急性效应的研究是通过回归来控制混杂因素,而通常可用的人群资料里仅包含少量测量的混杂因素,这就面临着大量未观测的混杂因素未纳入模型的问题从而导致估计有偏,而工具变量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未观测混杂带来的效应估计问题,本文通过工具变量法估计PM_(2.5)对每日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收集中国某市2016—2019年PM_(2.5)日均浓度、气象数据及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采用边界层高度和风速作为工具变量,分析该地PM_(2.5)浓度对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采用阴性暴露对照法检验工具变量假设;采用时间序列的bootstrap方法估计置信区间。并与广义相加模型的效应估计进行比较。结果工具变量法得出PM_(2.5)浓度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存在相关,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增加0.94%(95%CI:0.39%~1.55%);阴性暴露对照结果显示阴性暴露与人群日非意外死亡不相关(P=0.19),说明前述工具变量模型不受未测量且未控制混杂的影响。传统广义相加模型估计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增加0.24%(95%CI:0.01%~0.47%)。结论经工具变量法估计,该地PM_(2.5)浓度与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存在相关,边界层高度和风速可以作为工具变量估计PM_(2.5)浓度对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的急性效应。
- 祝贵明颜豪森王彤吕鹏孙红卫
- 关键词:工具变量法风速边界层高度BOOTSTRAP
- 联合检测CEA、IFN-γ及AD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腺苷酸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32例,恶性胸腔积液3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比色分析法检测胸腔积液中IFN-γ和CEA、ADA的表达。结果 CE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32%、87.50%及81.43%;ADA及INF-γ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8.13%、81.58%、80.00%和90.63%、97.37%、94.29%。三者联合检测对恶性及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4%、96.88%、95.71%和93.75%、97.37%、95.71%。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IFN-γ和ADA更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 吕鹏张良明耿冬梅刘云波刘丹萍
- 关键词:胸腔积液Γ-干扰素腺苷酸脱氨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不同生命阶段微塑料暴露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 2024年
-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微塑料的种类、来源及暴露途径,重点阐述了微塑料在人体不同生命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成人期、老年期)暴露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评估其健康风险和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 耿燕陪李康林本成吕鹏袭著革
- 关键词:神经毒性神经发育神经退行性疾病氧化应激
- 中国5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调查5城乡居民吸烟行为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7年城市农村流行病学前瞻型研究(PURE)调查基础上,自江西、陕西、山西、江苏、青海5省中方便抽取3 379位研究对象于2016年进行再调查,调查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既往文献与PURE研究已调查变量选择合适的混杂因素纳入模型,同时确定目标人群的纳入排出标准。结果 2007年吸烟率为20.2%,2016年吸烟率为15.7%,现在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支,同时有12.44%的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发生变化。其中,有231位选择戒烟,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戒烟的原因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1.10 95%CI=1.01~1.20)。对男性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1.27 95%CI=1.06~1.53)。结论在倡导禁烟运动时,应多关注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而同时具有饮酒行为的研究对象潜意识里更愿意选择戒烟来保持健康。
- 吕鹏叶春明孙倩曹宇丁一凡夏国鑫
- 关键词:戒烟影响因素
- 基于OBE理念的流行病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基于OBE理念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级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教学试点及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期末成绩,科研项目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OBE理念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推动学生将理论应用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
- 贾改珍王萍玉吕鹏韩文婷张霄帅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流行病学
-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现场流行病学课程中的实践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探究式—小班化模式在现场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7级公卫专业硕士1个小班10名学生进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学生的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2016级传统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5)。结论:探究式—小班化模式比较适合公卫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场流行病学的教学,其对培养研究生现场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 贾改珍秦国民吕鹏杨慧君
- 关键词:现场流行病学
- 联合检测CEA、γ-IFN及ADA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γ-干扰素(interferon-y, IFN-y)及腺苷酸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
- 吕鹏
- 关键词:Γ-干扰素腺苷酸脱氨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槲皮素干预对菌群失衡小鼠肠道微生态改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槲皮素对小鼠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探讨槲皮素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有效浓度。方法随机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0 mg/kg槲皮素)、低剂量槲皮素组(low quercetin,LQ,200 mg/kg),中剂量槲皮素组(moderate quercetin,MQ,400 mg/kg)、高剂量槲皮素组(high quercetin,HQ,600 mg/kg)。C组生理盐水灌胃,M和LQ,MQ,HQ组小鼠用抗生素混合液灌胃7d,通过16S扩增子测序结果中菌群多样性比较来确定是否建立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建模成功的小鼠用含不同剂量的槲皮素饲料饲养10d并收集粪便、组织、血液样品。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气相色谱仪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HE染色分析小肠组织变化、ELISA分析肠组织通透性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7 d的抗生素灌胃有效清除了肠道微生物(除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成功建立了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槲皮素干预后与M组比较,LQ、MQ、HQ可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分别降低了32.8%、66.3%、62.9%。在属水平,三种剂量槲皮素对Escherichia-Shigella和Klebsiella等条件致病菌属的抑制率均达到99%以上。LQ组中增加的Lactococcus和Desulfovibrio菌属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含量增加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74和0.78,P<0.001),LQ组粪便丁酸含量[(0.27±0.12)mmol/kg]与M组[(0.04±0.02)mmol/kg]比较显著增加(P<0.05),但MQ和HQ组丁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此外,HE染色结果显示,与M组比较,随槲皮素剂量的增加肠组织黏膜和绒毛的恢复越明显,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含量随槲皮素剂量的增加分别降低29.25%,37.90%,41.49%,作用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低剂量槲皮素有利于产丁酸菌属等肠道有益菌属的繁殖,中、高剂量槲皮素则通过竞争性抑制条件致病菌,修复肠组织结构,稳定肠微生态环境。
- 石塔拉吕鹏胡志勇练武宓伟
- 关键词:槲皮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