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波 作品数:18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6 2010年 黄雄 李会 徐伟珏 周德兴 朱慧毅 吴一波关键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新生儿期 诊治 肠坏死 儿童幽门下消化道异物治疗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幽门以下消化道异物处理及预防办法。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间因吞食异物,异物位于幽门管或以下消化道且内镜治疗无效,外科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好转的16例患儿(11男5女)。结果16例患儿平均年龄66月龄;手术治疗9例(56%),保守治疗7例(44%);有意吞食异物(年龄〉1岁)为31%(5/16);异物类型包括胃石3例、钢针4例,磁铁2例,温度计碎裂2例,坚果类3例,刀片1例等;腹部X平片及CT阳性率81%(13/16);病史中可问诊到异物吞食史为75%(12/16);因消化道穿孔需要急诊手术的5例,穿孔部位以回盲部为主(磁石类引起两处以上穿孔),其中直接入PICU的1例;平均住院时间9.13d。结论(1)对于磁石类型异物,一旦确诊为双极磁石,建议手术干预为主,已经穿孔的患者,其穿孔数目及肠段应反复探查全肠段后再确定,穿孔部位往往呈跳跃性,无规律性。(2)误食钢针等尖锐异物,除按时评估患儿体征变化外,应间隔6~8h复查腹部平片等检查,及时更改治疗策略。建议〈1岁儿童,不建议喂食坚果核仁类食物。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玻璃水银体温计使用需谨慎。(3)加强儿童心理治疗,特别青春期前的心理健康应注意。 吴伟 徐伟珏 刘江斌 陈舟 吴一波 孙俊 黄一敏 黄雄 吕志宝关键词:消化道异物 心理治疗 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肠管坏死范围分为单个坏死或穿孔的病灶(F),多发坏死或穿孔病灶(M),全肠道病变(P) 3组,并对3组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生存率和关闭造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有11例为F、8例为M、6例为P,均采用剖腹探查术、肠造瘘术,或仅做腹腔引流术;12例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7例为低出生体质量儿,6例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有消化道穿孔17例(9例气腹,8例无气腹),无消化道穿孔8例(4例无气腹,4例NEC保守治疗后肠狭窄)。3例患儿经过2次以上手术,其余患儿在造瘘术后3~6个月行造瘘关闭手术。术后生存率:F组为100.0%(11/11例),M组为62.5%(5/8例),P组为16.7%(1/6例)。3种病变范围中F组比M组、P组的生存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10.312,P均〈0.05);M组与P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5)。结论NEC病变范围与患儿预后明显相关,F比M、P的预后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NEC患儿比例较大;术中尽可能地保护边缘肠管是提高患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造瘘关闭手术建议在造瘘术后3~6个月,待患儿肝功能、肠功能恢复、营养发育良好时进行,特殊情况建议提前或延迟关造瘘。 陈发玲 徐伟珏 李龙至 黄雄 孙俊 吴一波 盛庆丰 吕志宝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变范围 开腹手术 肠造瘘 一穴肛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决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nel,CC)、尿道、阴道的长度,阴道子宫、直肠盲端汇入位置的变异及选择的手术方法及路径。结果22例一穴肛患儿中,CC>3 cm 1例,≤3 cm 21例;尿道≥2 cm 12例,<2 cm 10例;阴道≥3 cm 11例,<3 cm 11例;双角子宫双阴道7例,其中严重阴道积液需处理2例;直肠盲端与尿道、阴道汇合于同一点12例,汇入于阴道、尿道汇合点远端3例,汇入于双阴道间隔处1例,汇入于阴道或子宫颈部5例,汇入于膀胱1例。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经腹阴道旋转术完成阴道、尿道成形术1例;PSARP+尿道生殖窦整体游离(Tot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TUM)拖出术或尿道生殖窦部分游离拖出术(Parti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PUM)14例;腹腔镜辅助下肛门直肠成形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TUM或PUM 5例;仅行肛门成形术2例。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并按Krickenbeck评价标准评估患儿的排便功能均超过6分,提示排便功能恢复尚可;其中评分>9分,排便功能恢复较好者10例(50%)。结论一穴肛的精准分型是医生选择手术方案的依据,MRI、造影及术中膀胱镜联合检查有助于精准了解CC、尿道、阴道长度及直肠盲端汇入点,多学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完成手术及随访。 徐伟珏 吕志宝 吕逸清 孙俊 吴一波 陈发玲 陈方 唐雯娟关键词:消化系统畸形 3D高清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 总结3D 高清腹腔镜在治疗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4 年2 月至2014 年4 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采用智能机器人臂辅助3D 高清“爱因斯... 刘江斌 李会 吴一波 徐伟珏 吕志宝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附4例报道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TIVAPs植入术的9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出现CRBSI的临床表现。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个月、10个月(2例)和23个月。原发病分别为:短肠综合征1例、白血病2例、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1例。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全身抗生素,辅以“抗菌锁”治疗,即配置高浓度敏感抗生素溶液,注入输液港港座及导管内并保留。治疗时长为8~10 d。结果3例患儿治疗后体温平稳,血培养转为阴性,TIVAPs继续留用。1例患儿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热,血培养呈阳性,予拔除TIVAPs后感染控制。结论CRBSI是小儿TIVAPs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全身抗生素及“抗菌锁”治疗,可以控制感染,若治疗无效,需拔除TIVAPs。 黄一敏 徐伟珏 吴一波 盛庆丰 刘江斌 吕志宝关键词:导管插入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一期根治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采用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一期治疗婴幼儿高位和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类畸形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例婴幼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男9例,女4例,... 黄雄 徐伟珏 李会 吴一波 张震文献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及不同病理类型的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法对行HD根治术的101例患儿进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并评估87例获访患儿在根治术后6、12、24个月时的排便功能(Krechenbeck评分)和排便频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及不同病理类型HD患儿与术后并发症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关系。结果 Soave术后早期便秘发生率(11.76%)显著高于Ikedasoper术(2.78%),Ikedasoper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高于Soave术(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术后随访时间越长,排便功能越好;术后24个月,不同组患儿之间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最熟练及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饮食和排便管理是治疗HD的关键。 李龙至 徐伟珏 吕志宝 黄雄 吴一波 黄一敏 李会 陈舟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并发症 排便功能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到2011年7月收治的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伴发的畸形及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情况,强调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初步的治疗策略。 徐伟珏 李会 黄雄 詹琪佳 吴一波 吕志葆关键词:儿童患者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桡骨颈O′Brien Ⅲ型骨折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 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O′Brien骨折移位分型原则:Ⅰ型成角≤30度,30度〈Ⅱ型成角≤60度,Ⅲ型成角〉60度。选取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科收治的45例儿童桡骨颈O′Brien Ⅲ型骨折。男16例,女29例;年龄4~14岁,平均8.86岁;右侧26例,左侧19例。均为跌伤,均不伴神经损伤。其中移位60~70度27例,移位〉70~80度13例,移位〉80~90度5例;伴尺骨鹰嘴骨析1例。均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其中37例未作内固定,5例采用克氏针1枚经皮固定,3例采用弹力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拆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2a,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17min。术后X线片显示病例均达解剖复位。平均随访13个月,其中2例未行内固定患儿出现5~10度再倾斜,余43例均保持解剖复位,病例骨折X线片均显示牢固愈合,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无桡骨头坏死迹象。患肢无肘内外翻;肘部屈伸、前臂旋转与健侧比较,活动范围无减弱。所有病例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桡神经损伤。按Metaizeau标准评定,优4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经皮撬拨复位治疗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疗效好的优点,可用于绝大多数的桡骨颈骨折。 王隼 沈阳 谢丰 焦勤 吴一波关键词:桡骨颈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