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超
-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桓台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淄博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创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人体肋骨呈细长弓状的扁骨,自后上斜行向前下,前方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由于其这个解剖特点,在X线的重叠、二维图像上漏诊、误诊并不少见,由此,带来很多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进行法医伤情及伤残等级鉴定时肋骨骨折的数量是一项重要指标。为此作者搜集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对创伤性肋骨骨折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做简要探讨。
- 李元锋吴庆超
- 关键词:创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
- 影响^(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愈及出现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提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次治愈率,降低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痊愈129例(54.9%),未愈78例(33.2%),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28例(11.9%)。甲状腺质量>50g者131I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甲状腺质量<30g者(P<0.01);最高甲状腺吸碘率>85%者131I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最高甲状腺吸碘率<60%者(P<0.01);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31I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者(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剂量应根据患者甲状腺大小、最高甲状腺吸碘率、毒性结节性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个体化给药。
- 田志远田丽霞付秀玲吴庆超张曙光
- 关键词:^131I治疗
- 前哨淋巴结导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导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颈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对临床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比较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有31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3.9%,常规病理切片前哨淋巴结发现16例淋巴结转移,有2例患者前哨淋巴结阴性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结论:前哨淋巴结导航能够预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甲状腺癌患者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田志远张明吴庆超
- 关键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 ECT联合血清CEA、CA153检测对于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联合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的方法对于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为13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CEA、CA153的测定。结果:联合应用ECT和血清CEA、CA153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要明显优于单独应用E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结论:可将ECT联合血清CEA、CA153检测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 吴庆超田志远崔红学
-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放射性核素显像
- 影响^(131)I首次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230例DTC病例,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的因素。方法 230例DTC患者,均于甲状腺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按照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质量、治疗前Tg水平、131I治疗剂量、清甲治疗距离手术时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来进行分类,研究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影响因素。清甲治疗成功的标准:1 TSH刺激后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组织不显影,2甲状腺吸碘率<1%。结果 230例DTC的患者,一次清甲治疗成功140例,成功率为60%,未成功者为90例,占比例为40%,经χ2检验和logistich回归分析,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大小是131I清甲治疗的有效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治疗前Tg水平、清甲治疗距离手术时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对131I清甲治疗影响不明显。结论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大小。
- 吴庆超崔红学
-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
- 创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探讨
- 2012年
- 了解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漏误诊现状。分析漏诊、误诊的影响因素。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势与选择。如何提高创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
- 李元锋吴庆超
- 关键词:创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 2011年
- 目的:总结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收治的48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此症患儿出生后0.5~12个小时内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为其进行治疗,并采取正规的护理方法,详细记录患儿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用药30分钟到2个小时后,本组大多数患儿的皮肤颜色逐渐变得红润,其体内血氧饱和度上升,血气分析检查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治疗结束后,有37例患儿被治愈,有7例患儿病情好转,有4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1.6%。结论:在护理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患儿时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正规地进行插管及给药、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严格地进行无菌操作,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促使患儿的病情更快地痊愈。
- 崔红学吴庆超
- 关键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体会
-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之一,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目前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活检等。本文就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田志远吴庆超
- 关键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
- ^(131)I个体化给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规公式进行改良,提高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愈率,降低早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方法:观察131I常规治疗剂量(对照组)与改良131I公式个体化给药方案(治疗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首次痊愈率分别为86.6%,54.9%,早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4.6%,1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131I公式个体化给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明显提高首次痊愈率,降低早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
- 田志远吴庆超张曙光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药剂量
- 应用PICC新生儿的护理体会
- 2013年
-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是从外周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置管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耐高渗等特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容易产生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8.7至2012.12月共为310例新生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崔红学吴庆超
- 关键词:PICC新生儿护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