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福莉

作品数:40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孢粉
  • 21篇孢粉记录
  • 11篇盆地
  • 10篇新生代
  • 8篇季风
  • 7篇青藏高原
  • 6篇青藏
  • 6篇晚新生代
  • 5篇东亚季风
  • 5篇上新世
  • 5篇生态环境
  • 5篇气候
  • 5篇黄土高原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植被
  • 4篇中新世
  • 4篇环境演变
  • 4篇干旱
  • 3篇植被演化
  • 3篇生态环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40篇吴福莉
  • 21篇方小敏
  • 16篇苗运法
  • 3篇杨胜利
  • 3篇邵亚军
  • 3篇张文开
  • 3篇李吉均
  • 3篇马玉贞
  • 3篇陈秀玲
  • 2篇安芷生
  • 2篇韩文霞
  • 2篇常宏
  • 2篇董铭
  • 2篇孟庆泉
  • 2篇赵艳
  • 1篇宋之琛
  • 1篇李杏茹
  • 1篇李明慧
  • 1篇张玺正
  • 1篇迟云平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孢粉学分...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孢粉记录的早上新世札达盆地的古高度
吴福莉Herrmann Mark方小敏
关键词:孢粉札达盆地
黄土高原中部晚新生代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变
黄土高原上的红粘土一黄土序列是中新世以来全球罕见的连续风成沉积,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以往无机指标研究表明这套完整的风成沉积可能都是东亚季风系统的直接产物,与西北内陆干旱化的形成演化息息相关。获具...
吴福莉方小敏马玉贞李吉均
文献传递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的时代、古气候与古高度初探
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还多有争议.笔者在该盆地沱沱河(TTH-C)剖面的雅西错群红层中发现了众多的孢粉类型,主要以,和...
苗运法吴福莉常宏方小敏邓涛孙继敏靳春胜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孢粉形态古气候海拔高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部始新世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变化被引量:17
2008年
青藏高原隆起前始新世我国西北内陆的植被生态景观和气候状况对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亚洲季风与现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起源和演化可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酒泉盆地西端火烧沟剖面孢粉记录的研究,揭示出始新世中晚期(40.2-33.4Ma)我国西北内陆总体为显著的行星风系下北亚热带副高控制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植被生态景观,具体可以划分为4个组合带:白刺粉属-藜粉属-松科花粉组合带(40.2-37.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7.9-34.6Ma);单、双束松粉属-藜粉属组合带(34.6-33.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3.9-33.4Ma)。各个组合带中喜热分子与耐旱分子含量之间呈现反相关性,即在温度降低时干旱加强,反之则减弱,推测温度降低时全球大气水汽减少,或者南极间歇性冰盖形成所导致的不均一性降温迫使行星风系带向北移动,副高中心靠近研究区,可能是造成干旱增强的原因,反之则干旱减弱。
苗运法方小敏宋之琛吴福莉韩文霞
关键词:青藏高原孢粉记录始新世古环境
柴达木盆地早更新世孢粉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吴福莉方小敏苗运法
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Ma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4
2005年
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是当代东亚季风系统和中国西北现代生态环境格局形成演化的关键时期.文中通过对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剖面8.1~2.6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建立了这期间古生态环境序列.在8.10~6.73Ma期间,地带性植被可能是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疏林草原,在山地有雪松、松等山地针叶林分布,推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在6.73~5.67Ma期间,植被类型可能是森林草原,以榆为主,伴生着栎、柳、胡桃、桦的阔叶杂木林和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禾草草原发育,反映气候温暖较湿润.在5.67~3.71Ma期间,蒿、禾草草原和松、云杉针叶林发育,山地气候温凉湿润,丘陵和低地温暖半干旱.其中,在4.61~4.07Ma期间曾一度温暖较湿润.在3.71~2.58Ma期间,地带性植被可能为柏疏林,林中混生有榆,尤其是早先一直存在的反映温暖环境的雪松和铁杉此时消失,反映环境较前期有较大的改变,气候季节性明显增强.
马玉贞吴福莉吴福莉李吉均方小敏李吉均
关键词:黄土高原红黏土孢粉记录植被演化冬夏季风古生态环境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的时代、古气候与古高度初探
<正>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还多有争议.我们在该盆地沱沱河(TTH-C)剖面的雅西错群红层中发现了众多的孢粉类型,主要...
苗运法吴福莉常宏方小敏邓涛孙继敏靳春胜
关键词:孢粉记录古气候可可西里盆地晚始新世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中部晚新生代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变
该文选取黄土高原中部沉积时代最老、连续稳定且分辨率较高的朝那风成红粘土-黄土序列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孢粉研究,首次获得了8.1Ma以来黄土高原完整连续的孢粉植被变化谱,并配合这一孢粉谱的解释,进行了黄土高原现代不同植被带下表...
吴福莉
关键词:晚新生代孢粉生态环境变化
文献传递
微体古生物提取自动换水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体古生物提取自动换水装置,其结构特征是:半透明PP水槽盛有蒸馏水的,顶部置有PP水槽盖,PP水槽盖上有进水阀门,蒸馏水上部,半透明PP水槽侧壁上设置出水阀门,导水管穿过半透明PP水槽边缘小孔依序与滴斗和控...
苗运法邵亚军吴福莉段引娣
文献传递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个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适宜阶段,现有记录大多显示全球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期间气候以暖湿为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作为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如何响应全球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变化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实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西北内陆干旱区具有年代控制的15个剖面的孢粉、同位素、磁化率等19项记录,并选取各记录中指示意义明确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多数剖面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湿润化特征,但湿润化的出现、结束时间不同,自西向东,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的时间变晚。推测西北内陆干旱区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演化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及其呈现出的时空差异则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气候系统等因素控制。
王海涛吴福莉方小敏杨立业
关键词:气候代用指标全球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