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赞杨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2篇偏瘫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PNF技术
  • 1篇点支撑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眩晕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熏蒸结合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运动疗法

机构

  • 7篇金华市中心医...
  • 3篇浙江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吴赞杨
  • 3篇马振宇
  • 2篇祝飞虹
  • 2篇俞孝勇
  • 1篇徐金泉
  • 1篇马振宇
  • 1篇卢爱兰
  • 1篇朱伟新
  • 1篇陈巧鸽
  • 1篇张夏军
  • 1篇黄为
  • 1篇周瑾
  • 1篇陈蓉蓉
  • 1篇郑娟芬
  • 1篇马振宇

传媒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痛肩的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痛肩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痛肩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组(A组)和康复训练组(B组),记录并比较三个疗程前后VAS疼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2±1.1、2.3±0.7,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1±1.0、4.1±0.8,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和B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均能改善中风痛肩的疼痛指数,而前者比后者改善得更显著一些。
吴赞杨黄为
关键词:刺络拔罐康复训练
穴位注射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感觉障碍及ADL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还采用穴位注...
马振宇吴赞杨俞孝勇
关键词:脑卒中穴位注射PNF技术生活自理能力
综合治疗与加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观察电针与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颈椎牵引,中药局部熏蒸及复方丹参针静滴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记录其头晕和颈局部酸麻胀痛的情况。结果:两组在痊愈率上有明显差异,而在疗程上没有明显差异。
吴赞杨
关键词:颈性眩晕电针
透皮排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透皮排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透皮排针刺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麻木评分:观察组(2.8±1.9)分,对照组(4.7±1.8)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恢复率25.0%,总显著率70.0%,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皮下透刺排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满意。
吴赞杨马振宇徐金泉
关键词:脑卒中
艾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它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对5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穴位艾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有效改善了膀胱功能,报道如下。
马振宇陈巧鸽吴赞杨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艾灸膀胱功能训练
温针结合五点支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6例被引量:9
2001年
吴赞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舌下三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 观察舌下三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舌下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治愈率26.7%,总有效率56.7%,观察组治愈率43.3%,总有效率83.3%,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结论 舌下三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祝飞虹吴赞杨郑娟芬周瑾毛珍莹
关键词:运动疗法吞咽
中药熏蒸结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或Sudeck综合征,常发生在脑卒中后1-3个月。笔者于2010年—2012年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马振宇吴赞杨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PNF技术
超声波治疗仪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波治疗仪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112例肩周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B组,各56例。A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仪加局部注射治疗,B组单纯采用局部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在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A组有效率[92.86%(52/56)]高于B组H178.57%(44/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结论超声波治疗仪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局部注射治疗。
朱伟新卢爱兰吴赞杨张夏军俞孝勇
关键词:超声疗法投药肩凝症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祝飞虹吴赞杨马振宇陈蓉蓉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脑卒中上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