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芳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延伸期预报中的可预报性浅析被引量:8
- 2019年
- 延伸期(10~30 d)预报是无缝隙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预报中,其准确率较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结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业务预报中评估所预报对象的可预报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述延伸期时效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以及国际主流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阐述了预报业务中如何对可预报性进行评估,介绍延伸期预报产品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延伸期预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 马杰金荣花宗志平蔡芗宁李勇周宁芳尹姗
- 关键词:可预报性延伸期预报
- 2019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2019年7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欧洲高空冷涡异常偏强,中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下旬北抬。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6.3 mm,较历史常年同期偏多4.7%,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1倍以上,黄淮、江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平均高温日数多于常年同期(4.3 d),达到了5.7 d,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以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显著偏多,山西、辽宁、新疆、广东等地共6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本月内有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共有4个台风生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只有1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历史同期偏少。
- 解晋周宁芳
- 关键词:大气环流暴雨热带气旋高温
- 近45年哈密地区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9
- 2007年
- 利用1961-2005年近45年哈密地区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较差、炎热日以及寒冷日的年际、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同时对降水、云量等要素也进行了分析,揭示其与哈密地区温度变化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近45年来哈密地区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在夏季增暖幅度最大,春季最弱。1990年代以后增暖趋势表现最明显,21世纪以来增幅最大。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幅度远大于最高温度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哈密地区近45年平均日较差显著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升高幅度。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哈密地区的炎热日数显著增加,而寒冷日数显著减少。个别站的气温增温不明显,这与局地的降水、云量增加,日照减少有一定关系。此外,哈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1980年代中后期有一次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晚于新疆其他地区5~6年左右,表明气候突变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
- 阿依夏木.尼亚孜周宁芳杨贵名
- 关键词:温度变化突变日较差
- 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9
- 2003年
-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 5 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 ,异常在 6— 8月最大 ,尤其是 7— 8月 ,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近 5 0 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存在 3.1a的显著年际周期和 12 .5 a的显著年代际周期 ,同时还存在 2 6~ 2 8a、4~ 6 a的多尺度振荡周期 ;东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表现出了东北与华北东部同位相 ,与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的特征。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与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既有一致的时候 (5 0、70、90年代 ) ,也存在地域差异 (6 0、80年代 )
- 贾小龙王谦谦周宁芳
- 关键词:降水异常年际变化夏季
- 近50a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序列的重建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 周宁芳屠其璞贾小龙鞠晓慧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面气温
- 近50a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及其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4
- 2003年
- 通过分析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平均气温与它们上空 5 0 0 h Pa平均温度、2 0 0~ 5 0 0 h Pa平均厚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特征 ,了解其地面气温和其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近 5 0 a地面气温和 5 0 0 h Pa温度年代际变化大致相同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之前都为降温 ,70年代中期以后为不同程度的升温。 2 0 0~ 5 0 0 h Pa厚度代表的对流层上层温度与对流层下层温度变化趋势相反 ,70年代前明显升温 ,70年代后明显降温。分析还表明 ,对流层各层温度在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不同。
- 周宁芳屠其璞贾小龙
- 关键词:北半球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年代际变化对流层
- 一次引发强沙尘天气的快速发展蒙古气旋的诊断分析
-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6年3月9~10日华北大范围强沙尘天气、产生大风的蒙古气旋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发展前期,高层反气旋性流场对波能量发展有正的贡献,有利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
- 张志刚赵琳娜矫梅燕周宁芳孔期
- 关键词:沙尘暴蒙古气旋大风天气
- 文献传递
- 料峭“倒春寒”
- 2017年
- 每年一到春季,起起伏伏的气温变化总是让人不省心。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寒冷阴霾,人们好不容易盼来花红柳绿,暖意融融,结果还没热两天,不知趣的冷空气就来了个“回马枪”,将刚“高调”没多久的气温灰溜溜地打回了“原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 周宁芳刘芯竹
- 关键词:倒春寒气温变化冷空气
-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被引量:77
- 2005年
-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 周宁芳秦宁生屠其璞李栋梁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20070716-19重庆强暴雨过程分析
- 利用 FY2C 的 TBB 资料、逐小时加密观测雨量资料等对2007年7月16-17日重庆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云团、雨团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 NCEP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造成强降水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四川盆地稳...
- 杨贵名宗志平谌芸周宁芳张恒德刘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