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指向
  • 1篇中国文化语言...
  • 1篇排斥
  • 1篇文化语言学
  • 1篇现代汉语
  • 1篇奈达
  • 1篇汉语
  • 1篇副词
  • 1篇V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作者

  • 3篇周波
  • 1篇郭庆

传媒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魅力中国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
2010年
“全面认同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申小龙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重视“意合”.也就是特别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而对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持否定态度,基本排斥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对现代汉语的形式的分析。但是,由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形式为依据。因此在高一虹的《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差异与理解》这本书中,中小龙的专著的英文译本受到了奈达先生的激烈抨击。虽然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并不能排斥语言的形式在研究语言的个性与共性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结合语言的具体形式,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更深入。
周波郭庆
关键词:中国文化语言学奈达
浅议副词“都”和“也”的异同
2009年
本文对副词“都”和“也”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描写,试图通过其语义指向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虚词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周波
关键词:语义指向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
本文在占有大量语料的前提下,将20世纪80年代前的语料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语料进行对比,并且参考相关的权威文献,得出了“V+给”中“V”的新变化:1、“V+给”结构中新增了6种“V”类别,它们分别是取得类动词、制作类动...
周波
关键词:V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