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灵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趋化
  • 6篇趋化因子
  • 4篇烧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受体
  • 3篇相关趋化因子
  • 3篇淋巴细胞迁移
  • 3篇PHA
  • 3篇T细胞
  • 3篇创面
  • 3篇CONA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循环
  • 2篇愈合
  • 2篇真皮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迁移

机构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周灵
  • 17篇彭代智
  • 8篇陈博
  • 7篇左海斌
  • 6篇刘敬
  • 6篇周新
  • 4篇郑必祥
  • 3篇张宜澜
  • 3篇李睿夫
  • 3篇刘小玲
  • 3篇段小冬
  • 3篇何斌
  • 2篇王丽华
  • 2篇任辉
  • 2篇刘潇
  • 1篇付青青
  • 1篇舒文婷
  • 1篇黄玲
  • 1篇陈建
  • 1篇李芳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第十届全国烧...
  • 2篇2013年全...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初步了解这三种刺激剂与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研磨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不同浓...
周灵彭代智陈博左海斌刘敬周新
新生小牛皮肤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点及脱细胞方法探索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新生小牛与成人皮肤组织在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方面的对比研究,寻找临床应用牛真皮基质的可能证据,并初步探索对牛真皮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的方法。方法收集新生小牛和成人背部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大体观察、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天狼猩红染色、Gomori醛复红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方法,显微照相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软件的测量;采用力学生物材料试验机检测皮肤的力学性能。采用胰蛋白酶与去污剂的不同浓度和时间组合方式对牛真皮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初步观察其脱细胞效果。结果新生小牛与人的皮肤比较,真皮和表皮的厚度均明显变薄,两者的比值显著减小;真皮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分别较人真皮增多和减少,但真皮胶原纤维束的间隙率[(41.72±1.81)∶(40.66±1.40),P=0.467]和胶原纤维束粗细[(11.28±0.18)μm∶(10.88±0.66)μm,P=0.368]差异却没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新生牛真皮胶纤维束与人真皮胶原纤维束均较纤细,排列疏松,且有一定的孔隙分布;透射电镜显示新生牛真皮胶原原纤维横纹周期长度较人真皮短,但两者的胶原原纤维直径显著差异。生物力学检测示新生牛皮肤最大应力[(21.08±0.91)MPa]和杨氏模量[(82.12±1.23)MPa]均要明显高于人皮肤的最大应力[(12.76±1.60)MPa,P=0.001]和杨氏模量[(48.63±5.50)MPa,P=0.001],而最大应变却明显低于人真皮[(0.51±0.002)mm∶(0.75±0.028)mm,P=0.001]。脱细胞方法探索显示随着胰酶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新生牛真皮基质内细胞核成分越来越少,但对真皮胶原结构的破坏也越来越大。结论新生牛皮肤虽然在表皮与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类型比例以及生物力学上与人皮肤有明显差异,但真皮的胶原纤维束三维结构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相似性。适当浓度和时间的胰蛋白酶组合可制备出空间结构和脱细�
陈博彭代智左海斌郑必祥周灵
关键词:皮肤组织学生物力学脱细胞真皮基质
渗透冲击联合超声和去污剂处理对新生牛真皮组织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采用渗透冲击联合超声和去污剂处理新生牛真皮,观察处理前后新生牛真皮基质的组织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从8头健康雄性新生牛皮肤获取网状层真皮组织。采用反复渗透压改变、超声震荡和去污剂联合法对新生牛网状层真皮进行处理,HE染色、DAPI染色和核酸电泳检测细胞成分残留情况;扫描电镜(SEM)观察胶原束结构和细胞成分;PicoGreen法、DMMB法和BCA法对脱细胞前后真皮基质的DNA、sGAG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ELISA法测定脱细胞前后真皮基质内TGF-β1、EGF、bFGF和KGF含量。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脱细胞处理后的真皮三维结构完整,胶原纤维束排列较疏松,细胞清除较彻底,未见明显细胞及细胞碎片残留。与脱细胞处理前比较,脱细胞处理后的DNA含量[(2 516.1±324.2)ng/mg vs(249.5±53.8)ng/mg,P=0.000)]、sGAG含量[(5.92±0.50)μg/mg vs(2.48±0.24)μg/mg,P=0.000]、TGF-β1含量[(478.8±196.1)pg/g vs(180.3±111.0)pg/g,P=0.009]和EGF含量[(10.52±2.78)pg/g vs未能检测到EGF含量]均明显减少;而bFGF含量[(788.6±333.8)pg/g vs(364.8±294.8)pg/g,P=0.424]下降了53.7%,KGF含量[(0.033±0.000)pg/g vs(0.033±0.000)pg/g,P=0.433]变化不显著。结论反复渗透冲击联合超声和去污剂处理对新生牛真皮基质明显地清除了细胞及细胞碎片,较好地保留了真皮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结构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陈博彭代智左海斌郑必祥周灵周新刘敬
关键词:真皮细胞外基质超声
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血浆循环DNA在判断烧伤后伤情、病情及临床结局中的意义。方法纳人烧伤面积(BSA)〉30%的烧伤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岁。热力烧伤25例,化学烧伤7例。烧伤至入院中位时间为6.5h。分别于烧伤后1-3、4-7、8-14、15-21d收集血浆样本共108份,采用血浆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样本中的循环DNA,并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测定其浓度,分析其在烧伤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结合烧伤伤情(BSA、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分析血浆循环DN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32例烧伤患者在入院第1次采血(烧伤后1-3d)的血浆循环DNA水平与BSA、烧伤指数、Ⅲ度烧伤面积、APACHEⅡ等伤情参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浆循环DNA水平随烧伤后时间呈现出先略微抬升而后下降的规律,其中特重度烧伤组及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循环D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同期的重度烧伤组、存活组(P〈0.01)。血浆循环DNA水平与患者MODS评分(P〈0.01)及多项临床与实验室指标(P〈0.05)显著相关。入院时血浆循环DNA水平、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BSA、Ⅱ度烧伤面积及烧伤指数皆与临床结局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浆DNA水平与烧伤伤情和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烧伤后机体受损的严重程度指标与预后指标。
刘潇任辉彭代智刘小玲何斌张宜澜钱卫李睿夫段小冬周灵
关键词:烧伤循环DNA血浆
T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受体的研究进展
T细胞在发育、成熟、活化及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各个阶段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T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不同的细胞类群上具有时相和分布的差异,并通过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模式,参与T细胞的发育过程,调控细胞的定...
周灵彭代智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1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P〈0.05)。2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最高,达(77.23±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0.51)%/d(P〈0.05)。3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4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χ2=11.697,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张宜澜彭代智段小冬何斌周灵李睿夫黄亚兰刘洋甘雨
关键词:深度烧伤微粒皮创面愈合瘢痕增生
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 ε单克隆抗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初步了解这三种刺激剂与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研磨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不同...
周灵彭代智陈博左海斌刘敬周新
关键词:PHACONA淋巴细胞细胞迁移趋化因子
一种诱导人脐血CD34+细胞分化为朗格罕斯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一种使脐血CD34+细胞分化为朗格罕斯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其包括在含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细胞因子(SCF)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的培养基中培养...
彭代智王丽华周灵
文献传递
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 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烧伤临床分期分别于烧伤后1-3天、4-7天、8-14天、15-21天,收集32例烧伤患者共108份血浆样本,采用血浆DNA提取试剂盒和PicoG...
彭代智刘潇任辉刘小玲何斌张宜澜李睿夫段小冬周灵
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初步了解这3种刺激剂与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磨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培养淋巴细胞,收集细胞上清,用Traswell法测定细胞上清对淋巴细胞迁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IL-16、IL-8及CCL20的水平。结果 PHA组各个浓度刺激下淋巴细胞的迁移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onA组的刺激浓度为20μg/ml时,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3ε单抗组,其浓度分别为2.5、10μg/ml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各个刺激组中,ELISA测得的多种趋化因子水平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后,其分泌趋化因子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趋化因子影响着小鼠淋巴细胞的迁移功能。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说明这几个因子在淋巴细胞迁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荐CD3ε单抗可以作为小鼠淋巴细胞迁移试验中的首选阳性对照,次选为ConA。
周灵彭代智陈博左海斌刘敬周新
关键词:PHACONA细胞迁移趋化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