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
-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热液管状蠕虫的早期矿化机制及微生物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热液喷口动物群是现代海底热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依赖于热液无机环境生存,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并可参与现代热液点的成矿过程.热液喷口动物群(特别是Vestimentiferan和Polychaete管状蠕虫)矿化后的产物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于各时代的地质体中.开展热液大型动物的早期矿化过程研究,对于理解热液环境中矿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地质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胡安·德富卡洋脊热液场中采集的管状蠕虫Vestimentiferan Ridgeia piscesae为对象,对它的早期生物矿化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量的丝状微生物不均匀地分布在Ridgeia piscesae管状蠕虫的内壁表面和壁内空隙层中,并在一些部位形成微生物薄层.微生物细胞表面和降解后的产物在管状蠕虫矿化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矿化程度较低的管状蠕虫管壁,普遍发现有半透明的含硫有机质薄层和球粒状颗粒硫的存在.这种含硫有机薄层的降解产物在管状蠕虫早期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同样不容忽视.微区化学分析表明,管状蠕虫管壁对成矿元素的富集具有选择性,主要从周围热液环境中富集Fe,P,Ca和Si等元素,Fe与P,Ca和Si等元素具有共变关系.由于S主要来源于管状蠕虫组织体中共生微生物对H2S的生物氧化的作用,它可作为研究管状蠕虫管壁矿化过程的一种很好的生物标志物.根据不同矿化程度管状蠕虫的矿化特征,提出管状蠕虫的早期矿化过程主要受微生物诱导生物矿化作用和管壁降解生物矿化作用控制.
- 彭晓彤周怀阳唐松姚会强蒋磊吴自军
- 关键词:生物矿化热液微生物
-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8
- 2004年
-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 114 8站 32 .8Ma以来深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的分析 ,发现以15 .5Ma为界 ,下部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中蒙脱石含量高达 70 % ,上部则以伊利石和绿泥石逐步增高、蒙脱石含量明显下降为特征 ,揭示出该区深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演变可以分为 32 .8~ 15 .5Ma的构造控制期和 15 .5Ma以来的气候控制期。在构造控制期 ,粘土矿物成分记录了南海扩张演变的历史 ;而在气候控制期 ,粘土矿物特征除反映出南海北部周边总体降温的过程外 ,还显示了 3Ma的突然降温 ,与该站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反映的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对比性。
- 唐松邵磊赵泉鸿
- 关键词:渐新世粘土矿物海洋沉积气候变化
- 7000m载人潜水器海试选址研究
- 周怀阳陶春辉杨群慧彭晓彤季福武吴自军王虎陈光谦梁楚进王东晓丘学林卢博高荣珍于彬夏华永陈天福詹华平唐松蒋磊李江涛尹希杰吴水根董如洲
- 1、开展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的协同工作,收集了南海地质、水文和气象方面的历史资料,先后进行了5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了预选场址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工力学和灾害地质调查,其中在南海1000米和3500米水...
- 关键词:
- 南海北部ODP 1148站沉积物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3
- 2009年
- 南海北部ODP 1148站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地球化学以及孢粉学数据反映了沉积物物源及其变化的信息。在23Ma之前,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平均含量可达80%,而且具较高的H。Nd/144Nd比值(平均值0.512095),反映了1148站沉积物23Ma以前可能主要来源于华南陆缘中生代火成岩;而在23~15.5Ma,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54.1%)明显降低,而且23Ma以后143 Nd/144 Nd值也大幅减小(平均值0.512002),暗示了1148站物源区远离陆缘向陆内的扩展。ODP1148站23Ma前沉积物同华南陆缘火山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同位素比值均具较好的对比性,说明ODP1148站物源与华南沿海地区存在密切联系,沉积物中渐新世孢粉组合以及古海洋学方面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该结论。
- 唐松邵磊吴国瑄彭晓彤
- 关键词:黏土矿物地球化学ODP
- 中大西洋营养盐富集实验中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中大西洋航段现场对表层海水进行了添加N、P、Si的营养盐富集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温度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作用。结果表明,添加N、P、Si都可造成实验水体中Chl-a浓度明显增大,且N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最明显,其次为P,Si的作用最弱。实验过程中水体N/P值的变化同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植物生长速度(R)没有可对比性,N/P值与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都差,可以认为水体中N/P值并不能单独限制浮游植物生长。实验水体温度同Chl-a浓度和R值间也缺乏相关性,表明水体温度同样不能控制浮游植物生长。
- 唐松
- 关键词:营养盐浮游植物
- 南海晚渐新世-中新世沉积充填的物源制约
- 韦刚健黄奇瑜唐松闫义
- 热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和机制:来自华南富硅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中的证据被引量:4
- 2007年
- 热泉微生物是地球极端生命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不但对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意义重大,而且在地球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采自中国广东省境内两处热泉光合自养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微观研究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泉微生物席对Si,Al,Fe和Ca等多种元素具有重要的富集能力,在SiO2,CaCO3和黏土等热泉矿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热泉微生物矿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矿化过程主要限制在蓝细菌细胞壁外或鞘层外的EPS层中发生.细菌壁外发育的鞘层同样对于蓝细菌的生物矿化意义重大.由于鞘层的存在,一些蓝细菌在表面矿化发生的同时,还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根据两处微生物席的多种矿化特征,提出将热泉微生物席的矿化过程划分为早期表面矿化、中期降解矿化和晚期矿物脱落等3个阶段.上述认识,对于理解发生在现代和古代热泉环境中的矿化过程、沉积过程以及微化石保存过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彭晓彤周怀阳吴自军蒋磊唐松姚会强陈光谦
- 关键词:热泉蓝细菌EPS生物矿化
- 东太平洋表层海水中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被引量:2
- 2010年
- 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进行了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现场记录了实验水体温度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对水体硝酸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进行了检测,并用荧光法分析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氮的添加会引起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短期内快速增大,同时伴随硝酸盐浓度的显著降低,而单独添加P对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影响并不显著;水体中N/P比值与叶绿素a浓度、N/P比值与浮游植物生长速度、温度与叶绿素a浓度以及温度与浮游植物生长速度之间均缺乏相关性。因此认为,在东太平洋实验海区表层海水中添加氮会引起浮游植物快速爆发,而磷的添加并不能刺激浮游植物快速生长,水体N/P比值和水体温度都不能单独控制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
- 唐松
- 关键词:东太平洋营养盐浮游植物
- 南海北部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 ODP1148站位于南海北部东沙海区(18°50.17'N,116°33.93'E,水深3294m),是南海钻探最深(850m),揭穿时代最老(约32Ma)的站位。本次工作通过对该站沉积物粘土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
- 唐松
- 文献传递
- 印度洋海水营养盐添加模拟实验中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印度洋海区进行了N、Fe、N+Fe以及N+Fe+P的营养盐添加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添加不同营养盐对该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添加会引起浮游植物的快速爆发,而单独添加Fe并不能刺激浮游植物快速生长,N、P联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单独N的作用。另外,在实验海区浮游植物优先利用海水中的硝酸盐,在硝酸根耗尽后,海水中可被利用的P会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实验过程中水体N/P比值的变化同叶绿素a浓度以及浮游植物生长速度(R)没有可对比性,而且N/P比值与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都差,所以认为水体中N/P比值并不能单独决定浮游植物生长。此外,实验水体温度同Chl-a浓度和R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温度虽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不能控制浮游植物生长。
- 唐松
- 关键词:营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