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宁邵

作品数:416 被引量:1,483H指数:2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85篇专利
  • 28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6篇医药卫生
  • 62篇生物学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35篇病毒
  • 137篇肝炎
  • 103篇肝炎病毒
  • 86篇戊型
  • 83篇戊型肝炎
  • 80篇抗体
  • 58篇戊型肝炎病毒
  • 57篇蛋白
  • 44篇疫苗
  • 43篇免疫
  • 40篇克隆
  • 39篇细胞
  • 34篇单克隆
  • 34篇单克隆抗体
  • 33篇基因
  • 32篇试剂
  • 32篇表位
  • 31篇瘤病毒
  • 30篇流感
  • 27篇人乳

机构

  • 399篇厦门大学
  • 18篇北京万泰生物...
  • 14篇中国预防医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厦门万泰沧海...
  • 7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复旦大学
  • 5篇汕头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厦门市疾病预...
  • 4篇厦门万泰凯瑞...
  • 3篇罗格斯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集美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15篇夏宁邵
  • 155篇张军
  • 109篇李少伟
  • 79篇葛胜祥
  • 73篇张军
  • 69篇程通
  • 60篇罗文新
  • 44篇顾颖
  • 43篇陈毅歆
  • 34篇吴婷
  • 33篇郑子峥
  • 26篇王颖彬
  • 22篇黄承浩
  • 21篇杨海杰
  • 18篇何水珍
  • 16篇袁权
  • 14篇田德英
  • 13篇何志强
  • 12篇陈鸿霖
  • 12篇沈晨光

传媒

  • 78篇病毒学报
  • 24篇厦门大学学报...
  • 23篇生物工程学报
  • 10篇中国免疫学杂...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中国生化药物...
  • 8篇中西医结合肝...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微生物学报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中国科学:生...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国科学基金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2004年肝...

年份

  • 16篇2024
  • 18篇2023
  • 17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6篇2019
  • 19篇2018
  • 23篇2017
  • 22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18篇2010
  • 16篇2009
  • 18篇2008
  • 20篇2007
  • 19篇2006
  • 20篇2005
4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庚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
2004年
庚型肝炎病毒是1995年底和1996年初由美国两个科研小组先后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分别称为GBV-C和HGV,经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同属于黄病毒科不同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同种病毒不同分离株,故统称为庚型肝炎病毒.我国是肝炎大国,在我国临床型肝炎中有10%~20%的急慢性肝炎病原不明.
詹美云王宇夏宁邵
关键词:庚型肝炎诊断试剂
生物安全废液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废液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其中,废液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吸液部件(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进液口(11)吸取液体;吸液动力组件(3),包括吸液泵(33),吸液泵(33)的第二进液口(34)与吸液部件(1...
孔志博祁晓兵赵欢张剑滨曾俊添林云辉林燕华张东旭葛胜祥程通黄承浩李少伟张军夏宁邵
颗粒化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及其抗原性与免疫原性被引量:37
2004年
过去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的aa3 94_60 6片段NE2可以形成同源多聚体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但纯化后的免疫原性较弱。这里表达了 3个NE2蛋白的N端延伸突变体 ,发现对应于ORF2aa3 68_60 6的重组蛋白HEV 2 3 9在体外可以形成颗粒性抗原。HEV 2 3 9抗原颗粒与戊肝患者血清反应性良好 ,对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C11的反应性与NE2抗原相当 ,而对另一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H3的反应性较NE2抗原有显著提高 ,表明HEV 2 3 9抗原颗粒具有比NE2更好的抗原性。纯化后的HEV 2 3 9抗原颗粒直径约为 15~3 0nm。铝佐剂吸附的HEV 2 3 9免疫Balb c小鼠的半数有效剂量 (ED5 0 )在 0 0 8~ 0 2 5μg之间 ,而同样以铝佐剂吸附的NE2抗原 60 μg剂量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仅 2 5% ,表明HEV 2 3
何志强张军李少伟林鉴刘如石陈毅歆王颖彬夏宁邵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原核表达抗原性免疫原性
一株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广谱中和活性被引量:4
2007年
以H5N1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作为抗原,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实验筛选出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抗8H5,单抗8H5经免疫荧光鉴定具有很好的H5特异性。选择33株2002~2006年不同地域,不同宿主中分离的不同遗传变异亚系的H5N1病毒代表株,对单抗8H5分别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及中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单抗8H5对所有H5亚型病毒均有较强反应,而对非H5亚型标准病毒株均不反应,说明8H5是一株广谱性抗H5特异性中和单抗,并提示单抗8H5的HA识别表位可能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中和表位。并且单抗8H5双抗夹心系统的初步评价显示了其在诊断应用上的前景。
罗海峰陈毅歆陈自敏郭永利王嘉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单克隆抗体血凝素
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不同现场标本的检测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H5-Dot)”对来自陆禽、水禽的484份气管拭子、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①不同采集方式的H5N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高低有别,气管拭子的检出率最高,泄殖腔拭子次之,粪便拭子最低(P〈0.05),因此建议现场采样时应尽可能采集气管拭子标本;②陆禽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水禽标本(P〈0.05),对病毒培养阳性的陆禽气管拭子检出率达80%(95%CI:70.6%~87.8%),对水禽气管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38%(95%CI:26.9%~49.4%),可能与标本中病毒滴度高低有关;③有症状与无症状陆禽标本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另外,H5-Dot试剂对333份非H5病毒气管拭子标本的特异性为99.4%(95%CI:97.9%~99.9%)。这些结果表明,H5-Dot是一种较为可靠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在缺乏仪器设施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H5N1禽流感病毒防控第一线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陈毅歆罗海峰徐飞海葛胜祥陈自敏郭永利王嘉罗文新吴婷张军陈鸿霖管轶夏宁邵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拭子
新的蛋白基因及内含子
本发明提供来自大型多管水母的新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组DNA序列、cDNA序列及其蛋白,新的绿色荧光蛋白的三株突变型的核苷酸序列及其蛋白,新的发光蛋白的基因组DNA序列及其蛋白,来自细小多管水母的新的发光蛋白的基因组DNA...
夏宁邵罗文新张军谢小燕杨海杰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潜在治疗靶点和新药研发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尽管预防性疫苗显著减少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新发感染,但目前全球仍有超过2.4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每年因HBV感染相关的终末肝病和肝癌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68万。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但均难以实现理想的临床治疗终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或血清学转换。针对CHB患者尚未被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国内外团队正在针对HBV生活周期的各个关键步骤以及潜在的宿主因子,尝试研发更为有效的CHB治疗药物,本文简要综述了当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以及部分临床前阶段的CHB候选药物研发进展。
郑金伟袁权夏宁邵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
泉州地区肝炎患者TTV感染状况调查
1999年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除HAV、HBV、HCV、HDV、HEV和HGV等肝炎病毒外,仍有5%~10%的肝炎患者不能确定原因。1997年底Nishizawa等使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首次从1例非A~G型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单链DNA的病毒基因,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我们根据公布的TTV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TTV DNA的巢式PCR方法,对泉州地区各类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
苏智军张奕返杨海杰郭如意叶汉年曾庆欣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肝炎患者TTV感染肝炎病毒巢式PCR病毒性肝炎DNA阳性
一株EV71-B5亚型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发现的EV7-B5亚型分离株XMCDC-5535进行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通过对5′UTR区及VP1区部分序列的鉴定,发现XMCDC-5535为EV71-B5亚型感染的手足口病病原。经病毒分离培养后获得全基因序列,并分析与EV71其他亚型的同源性,以及与EV71-B5亚型毒株VP1段的进化关系。结果经过病毒培养,XMCDC-5535的全长序列可成功扩增获得(7325bp,GenBank号JN964686),它与B5亚型毒株同源性为96.3%~97.3%,高于其他亚型(A亚型76%;B1~B4亚型84.1%~91.8%;C1~C5亚型75.1%~78.5%)。结论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分离出EV71-B5亚型毒株,应密切关注其流行情况。
何水珍闫强徐雪荣葛胜祥夏宁邵牛建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基因序列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p495的纯化、结构解析以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建立戊型肝炎病毒(HEV)p495蛋白的高效稳定表达和可放大纯化的方法,研究其理化性质和解析三维结构,与上市戊肝疫苗益可宁(Hecolin)进行免疫原性的比较。本研究选择基因1型HEV毒株的开放读码框2(ORF2)的aa112-606片段构建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经过PEG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的纯化,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p495蛋白,每升细胞培养液最终获得15mg的目的蛋白。经ELISA、分析超离、分子排阻色谱和电镜负染等分析显示p495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且呈现为均一的病毒样颗粒(VLP),沉降系数为51.3S,颗粒直径约20nm。冷冻电镜三维结构解析获得分辨率为3.8的三维结构,揭示p495形成了T=1的等二十面体结构,与已报道的晶体结构相一致。小鼠免疫实验表明p495蛋白与益可宁中p239抗原的免疫原性相当。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HEV的受体鉴定、表位结构研究以及疫苗改进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林庆山蒋婕李婷婷张玉云张振勇郑明华王凯航郑清炳俞海顾颖夏宁邵李少伟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病毒样颗粒真核表达系统免疫应答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