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长军 作品数:37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胃肠道巨大毛发石致梗阻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8年 胃石症是指胃内逐渐形成的异物团块,巨大毛发胃、肠石所敛胃、肠道梗阻在临床比较为罕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区收治1例胃内、肠道毛发石病人。现报告如下. 曹金罡 夏长军 邢栋 陈剑 吴峰 张思腾 安秋冬 王宙 王松 牛高华 沈浩伟关键词:消化道梗阻 异食癖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黄-牡丹皮药对治疗急性阑尾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大黄-牡丹皮"药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大黄、牡丹皮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在Gene Gards数据库检索急性阑尾炎的相关靶点,对两类靶点取交集,应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大黄-牡丹皮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对网络中基因构建蛋白互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得到化学成分2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274个,疾病相关靶点657个。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336个、分子功能(MF)55个、细胞组分(CC)3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99条。结论大黄-牡丹皮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成分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作用于IL-6、VEGFA、AKT-1、CASP-3、EGF、MAPK-8、MMP-9、PTGS-2等靶点,发挥抑制炎症、抗细胞凋亡等作用,达到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目的。 张宸宇 夏长军关键词:牡丹皮 急性阑尾炎 网络药理学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预防甲状腺切除术后咽喉疼痛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预防甲状腺切除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区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术后基础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于术前晚8:00及气管拔管后1 h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取穴:双侧合谷穴、双侧曲池穴、双侧内关穴),治疗时间为30 min。对照组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术后6 h和术后24 h的POS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6 h和术后24 h咽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区间均低于对照组,伯格曼舒适度评分区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明显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王松 何书芳 安秋冬 王亚园 沈浩伟 王宙 夏长军 吴峰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疼痛程度 黄芪多糖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黄芪多糖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各12只。其中模型组与黄芪多糖组,进行术后肠梗阻造模。造模成功后,黄芪多糖组进行黄芪多糖灌胃,400 mg/d,连续7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HE染色处理后,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并测定PI3K、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Akt, P-Akt)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下,正常组小肠结构排列较为整齐,无明显的变化;模型组小肠结构破坏严重,且出现坏死及脱落,杯状细胞较少见;黄芪多糖组小肠结构破坏程度降低,坏死程度较轻,杯状细胞存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病理损伤、肉眼损伤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病理损伤、肉眼损伤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TNF-α、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PI3K、Akt及P-Akt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PI3K、Akt及P-Akt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在术后肠梗阻大鼠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够降低大鼠的炎症程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沈浩伟 夏长军 陈剑 吴峰 邢栋关键词:黄芪多糖 术后肠梗阻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B 颅脑损伤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被引量:1 2003年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颅脑损伤,伤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称颅脑损伤综合征. 夏长军关键词:活血化瘀 益气养血 平肝潜阳 养心安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提供循证参考依据。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排除重复、动物实验、个案报道、综述类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最终纳入7个RCTs,共计522例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61例,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为对照组,对照组261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提高总有效率[风险率(Risk Ratio,RR)=1.1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1.24],P<0.00001]和治愈率(RR=1.27,95%CI[1.16,1.39],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次要指标方面,通过分析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结果,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建议未来开展更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RCT。 张艳 夏长军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夏枯草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24年 夏枯草治疗甲状腺疾病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夏枯草治疗甲状腺疾病时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IL-10、IL-1β、TP53等,可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的传导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抗炎等作用。夏枯草治疗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不同甲状腺疾病的相同机制为调控Bcl-2、mTOR、Fas、FasL、AMPK、ULK1、ILK等多种蛋白及相关酶,发挥药理作用。相关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夏枯草具有明确的抗甲状腺疾病作用,但目前多数临床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试验,后续应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从分子基础上解释夏枯草发挥临床疗效和抗病活性的机制,及与其他中药的协同起效机制,同时,将夏枯草及其相关制剂推广至临床,给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丰富的治疗方案。 李杉杉 夏长军 吴峰关键词:夏枯草 甲状腺肿 亚急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为资料来源,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收录的针刺治疗PGS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描述性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针刺治疗PGS的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116篇文献,涉及118条腧穴处方、62个腧穴。其中,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内关、中脘等;腧穴选用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腹部;经脉选取以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以下合穴、五输穴、募穴为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22条,包括内关→足三里、中脘→足三里、中脘-内关→足三里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PGS注重特定穴的使用,“循经选穴”是针刺治疗PGS的主要选穴方式,体现了“本经治本病”的思想,腧穴配伍体现了“虚实兼顾、阴阳并调”的原则。 孙浩杰 王宙 夏长军关键词:胃瘫综合征 术后 针刺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大黄牡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和单纯西医治疗组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单纯西医治疗组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复方大黄牡丹汤,1剂/d,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经过2周治疗,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进食时间、腹平片、CT、出院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明显、可有效避免再次中转手术。 王宙 夏长军关键词:大黄牡丹汤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中医药治疗EPISBO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252首,涉及中药135味,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20味,以大黄、厚朴、芒硝、桃仁、枳实最为多见,药物类别以泻下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四气以温、寒居多,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胃、脾和大肠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计10个核心药对,核心处方为聚类分析共得到4个聚类,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治疗EPISBO中泻下药大黄使用最多,核心处方为大承气汤,随证配伍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等药物。 张宸宇 夏长军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归经 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