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宇辉

作品数:124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哲学宗教
  • 41篇艺术
  • 17篇文化科学
  • 8篇文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德勒兹
  • 22篇电影
  • 16篇哲学
  • 13篇游戏
  • 10篇主体性
  • 9篇电子游戏
  • 8篇后人
  • 7篇影像
  • 7篇媒介
  • 7篇苦痛
  • 7篇后人类
  • 6篇幽灵
  • 5篇艺术
  • 5篇语言
  • 5篇身体
  • 5篇时间性
  • 5篇本体论
  • 4篇宇宙
  • 4篇政治
  • 4篇舞蹈

机构

  • 108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15篇姜宇辉
  • 1篇杜骏飞
  • 1篇欧建平
  • 1篇安静
  • 1篇张晨
  • 1篇曾军
  • 1篇刘放桐
  • 1篇彭锋
  • 1篇成素梅
  • 1篇翟振明
  • 1篇夏德元
  • 1篇郑艳
  • 1篇刘冉
  • 1篇成伯清
  • 1篇卿青
  • 1篇曹刚
  • 1篇黄建新
  • 1篇王天夫
  • 1篇刘冉
  • 1篇金娟

传媒

  • 8篇电影艺术
  • 7篇文艺研究
  • 7篇文化艺术研究
  • 5篇电影新作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外国文学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探索与争鸣
  • 4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当代电影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中国哲学年鉴
  • 2篇上海文化

年份

  • 14篇2023
  • 27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命”何以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被引量:1
2021年
生命在当下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变成固步自封、束缚创造的惯性模式和价值预设。这尤其在德勒兹式的生命主义那里达到极致。对德勒兹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既要基于技术与生命彼此纠葛的悖谬现实,又要回归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从“内在生命”到“欲望-机器”,观念论和生命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结却日渐解体,生命亦最终脱离了哲学的掌控,陷入“一切生命皆技术-生命”的困境。梅亚苏的思辨实在论和埃斯波西托的免疫逻辑或许启示出另一种生命论的路向,重新探索对生命说“是”的可能性。
姜宇辉
关键词:生命论内在性免疫
“真即此”——当代法国思想脉络中的蓬热诗学被引量:1
2016年
蓬热的诗作向来晦涩隐秘。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除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之外,还理应参照与之密切相关的当代法国思想发展脉络。萨特对人与物的存在主义思辨,德里达对物之签名的解构分析,皆为其中的重要线索。如果说萨特极为敏锐地洞察到语言的物化这个初始环节的话,那么德里达则深入到物之自我幽闭的本体内核,由此更启发了蓬热的诗歌创作与思辨实在论这股前卫思潮之间的直接关联。在文与思的互映和互诠之中,我们试图进一步展现当代法国诗歌的哲学氛围。
姜宇辉
关键词:幻象摹仿签名
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刘放桐先生访谈
2014年
1981年版《现代西方哲学》对恢复我国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起了某种"从无到有"的开拓性作用;1990年版的《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则在突破旧的评价模式、求实地介绍现代西方各派哲学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0年版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以下简称《新编》)则力图把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高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结合的新阶段。《新编》与其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及《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探索、沟通和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论著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我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结合起来的主旨。
刘放桐姜宇辉赵立庆
关键词: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实用主义
菲利普·贝克的“教科诗”——重审诗与哲学之争的一个当代视角
2018年
菲利普·贝克的诗歌在当代法国学术界越来越引人关注,尤其是他对教科诗这一看似陈旧诗体的复兴,蕴含着思想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启示。在诸家评述之中,尤属朗西埃的阐释最别具一格。他不仅将贝克的教科诗引回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问题,更试图结合席勒的感伤诗及审美教育理念敞开"来临之诗"的可能性。教科诗,并非仅指向"无文之人"的艺术教化,更是以自反性的方式呈现出诗歌语言内在的散文性和音乐性韵律。声音与意义的共振,正是诗的极致阈限。
姜宇辉
关键词:诗与哲学之争教化音乐性
情动虚无主义及其“治疗”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晚近的“情动”理论在内涵、历史与价值上的三重虚无主义,理应先回归德勒兹与斯宾诺莎的文本,在深刻理解“情动”概念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回应。只不过,德勒兹的诠释亦有得有失,他虽然以“情动”激活了思想内部的生成性强力,但从根本上忽视了“精神治疗”这个《伦理学》中的终极旨归。经由努斯鲍姆对斯多葛派的细致辨析,我们试图在比较的视野之中重新激活“情动”的治疗之力,进而对德勒兹主义与当下这个情感汹涌的时代进行哲学的回应。
姜宇辉
关键词:情动斯宾诺莎德勒兹
作为真理游戏的电子游戏——跟随福柯的文本脉络探寻游戏哲学的建构可能
2022年
在当今日趋游戏化的世界之中,游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甚至难解难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我们经由游戏的视角来反思生活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也为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严肃乃至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游戏之中的反思来说服、引导玩家挣脱游戏装置的操控。在这个方面,福柯中后期所提出的真理游戏的概念具有深刻启示。他一方面展现出从权力向治理的转化,进而揭示出治理之中的两个要点,即引导灵魂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将真理游戏细分为从政治游戏向哲学游戏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说服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点。如何像苏格拉底那般进行哲学式的真理说服,而并非仅仅臣服于智者式的信念说服,也就成为引导未来电子游戏走向哲学游戏的一个重要线索。
姜宇辉
关键词:说服
情感游戏、情感设计与情感操控——科学、审美与修辞之间的电子游戏
2023年
游戏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其情感的深度,因此,从情感的角度对电子游戏进行反思势在必行。通过对情感研究历史脉络的大致梳理,可以清晰看到科学、艺术和修辞学这三条彼此分合的路径。自笛卡尔到达马西奥,情感研究的科学化和实证性越来越成为主流,但pathos这条艺术性的线索并未彻底销声匿迹,而是在海德格尔早年讲授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授课之中进一步深化为生存论的本真形态。但是,电子游戏的情感设计却恰恰错失了pathos这条重要的线索,进而在神经科学的还原论和商业设计的说服力的双重加持之下,不断蜕变为情感的计算乃至情感的操控。要想走出这个困境,一条进路是拓展性地向人文学科和艺术领域汲取灵感,另一条进路则是在游戏的说服力修辞的内部重新激活真诚性这个前提。
姜宇辉
关键词:电子游戏神经科学真诚性情感设计还原论情感研究
论老年教育的本质——基于世界图景演变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宏大视角进行分析,则可发现:古典世界图景注重人的智慧与经验,强调"美德即知识";而现代机械论世界图景则把人的价值体现为力量的强与弱,强调"知识即力量"。后者对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立场,不仅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互为因果的重要关系,还导致了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唯有让老年教育从崇尚力量的理性框架中跳将出来,还原到人作为生命体本身的立场,方可使其回归"育人"的本质。同时,让经历完整生命历程的老人通过其道德实践与经验智慧来弥补青年人在认知层面的不足,亦能彰显老年教育的育人、善人及惠人之价值。未来应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的立法进程,围绕教育对人产生生命价值的核心角度对老年教育课程及教学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建构,由此促进老年教育的深度优化发展。
吴遵民姜宇辉蒋贵友
关键词:老年教育古今之争世界图景生命发展
假若媒介永生——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一种“生态电影(Ecocinema)”?被引量:3
2019年
生态媒介和生态电影是晚近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旨皆是为了反思、批判以求突破环保电影的叙事框架和人类中心立场,进而回归于能量流动和循环的媒介本体。但生态电影仍然有所不足,因为它忽视了媒介演进的第三个阶段,即聚合网络。为了对抗日益蔓延的数字网络,生态电影随后至少引申出三个重要发展。首先是波拉·维勒盖特-马里孔蒂(Paula Willoquet-Maricondi)所提出的以疏离和间距为前提的物导向的审美静观。其次是纳迪亚·博扎克(Nadia Bozak)所倡导的后人类主义的低碳电影所探寻的更为极端的还原手法。第三则是斯格特·麦克唐纳(Scott MacDonald)所暗示的"沉浸式"体验中所展现的创伤维度。三者皆旨在探寻"以物观物"的可能,并对"观"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思索。
姜宇辉
关键词:生态电影
“思想-意象”:从德勒兹到巴什拉被引量:1
2009年
"思想-意象"是德勒兹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试图回答的是"思想"之真正起点的问题。以往的哲学家倾向于将"意象"从属于"概念",以作为后者的潜在"预设",而在德勒兹看来,"意象"是激发"思想"不断"重新开始"的真正动力。同样,巴什拉也就"意象"与"思想"之间的张力问题展开过富有创见的论述。比较这两位当代法国思想大师之间的近缘性是富有意义的。不过,德勒兹并未深入论述尼采的"思想-意象",而这个问题在巴什拉的《空气与遐思》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姜宇辉
关键词:想象力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