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凯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温情背后的落寞——重读汪曾祺的小说被引量:1
- 2008年
-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品格的作家,自80年代以来,关于汪曾祺及其小说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本文在重读汪曾祺作品、全面考察近年来汪曾祺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自然、真诚、诗意等独特魅力所在,并试图探寻在文本表层的温馨与浪漫之下所潜藏的汪曾祺的规避心态和理想主义情结。
- 娄晓凯
- 关键词:理想主义
- 无地彷徨——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
- 2008年
- 作为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高兴》中一如既往地表达了他对乡土中国、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不仅塑造了刘高兴这一典型的"新一代农民工"形象,而且反映了长期以来他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但最终幻灭的无奈和困惑。
- 娄晓凯
- 关键词:《高兴》乡土关怀彷徨
- 诗意的真诚——看王剑冰散文的美学特征
- 2005年
- 娄晓凯
- 关键词:美学特征散文家真诚诗意当代散文艺术世界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
- 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留学高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一大半的作家都曾在这一时期出国深造,或者留学欧美或者留学日本,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与中国传统不同的西方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学成归国以后他们又大都以满腔的热情投...
- 娄晓凯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观留日学生
- 论创造社小说中抒情主人公的发展变化
- 创造社曾经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异军突起”,以与众不同的创新姿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一派。长期以来关于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和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但大都倾...
- 娄晓凯
- 关键词:创造社主人公形象抒情小说
- 文献传递
- 从源语小说到译入语小说的翻译与改写——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思考被引量:4
- 2013年
- 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奖引发了学界持久的讨论与争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莫言立足故乡娓娓道来的、极具本土性与民族性的东方风情与民间传奇,在有意无意之间恰恰满足了西方他者长期以来的东方想象与猎奇心理;葛浩文、陈安娜等并未"隐身"的西方知名译者推动并促成了莫言及其作品得以跨语际传播与交流,但他们基于其本土文化立场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译介、改写与重构,不仅迎合了其本土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与审美需求,也构建了一个西方他者语境中的莫言。
- 娄晓凯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
- 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留学高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一大半的作家都曾在这一时期出国深造,或者留学欧美或者留学日本,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与中国传统不同的西方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学成归国以后他们又大都以满腔的热情投...
- 娄晓凯
- 关键词:留日学生文学观
- 文献传递
- 漂泊与回归 反思与追问——论王剑冰的散文世界
- 2005年
- 漂泊与回归、反思与追问是贯穿王剑冰散文创作始终的诗意存在和审美姿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王剑冰的散文作品,深入探究他深深的故土之恋,对历史的反思和追问,对自然山水的倾心热爱,以及蕴涵于其中的真挚情感。
- 娄晓凯
- 关键词:故土情结真挚情感
- 留日知识分子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观的勃兴
- 2021年
-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与成仿吾等都曾在家国积贫积弱之时负笈东瀛,学习东西洋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中西文明的冲突、对话与交汇中,他们大都自觉且有意识地强调文学批判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作用,注重文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宣教功能,并以此形塑文学之于时代的使命及其发展路径。这种颇具群体性特质的创作倾向与文化立场,一方面蕴含在中国本土文化与诗学系统中源远流长的“文以载道”传统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中,另一方面亦深受经由欧美传至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以及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在他们的文学书写中,文学超越纯粹的审美,被提升为指涉国族意识形态且推动社会转型的宣教工具,担当起更为沉重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这也铸就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书写策略与政治美学立场。
- 娄晓凯
- 关键词:经世致用
- 论老舍小说的本土立场及其翻译的异域化倾向被引量:2
- 2015年
- 老舍极具东方风情与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性书写,不仅在中国文坛独具一格,而且引起了西方译者的广泛关注和译介推广。但以伊文·金为代表的西方译者基于其本土的语言文化立场,对老舍的小说作品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明显译入语文化烙印的译介与重构,并使其在跨语际的传播与旅行中满足了西方目标读者后殖民视域下的审美想象,及其对东方异质文化的阅读期待,而老舍作品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却几乎完全被忽视、被边缘化。
- 娄晓凯
- 关键词:老舍本土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