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伟

作品数:33 被引量:298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暴雨
  • 8篇降水
  • 7篇中尺度
  • 5篇强降水
  • 5篇夏季
  • 4篇低涡
  • 4篇气候
  • 3篇短时强降水
  • 3篇沙尘
  • 3篇水汽
  • 3篇极端暴雨
  • 3篇极端天气事件
  • 3篇高原低涡
  • 3篇河西走廊
  • 3篇干旱
  • 3篇干旱区
  • 3篇暴雨天气
  • 3篇大暴雨
  • 2篇对流云
  • 2篇对流云团

机构

  • 33篇兰州中心气象...
  • 9篇甘肃省气象局
  • 5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武威市疾病预...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兰州大方电子...
  • 1篇中科三清科技...

作者

  • 33篇孔祥伟
  • 8篇陶健红
  • 6篇王勇
  • 5篇王宝鉴
  • 5篇黄玉霞
  • 4篇傅朝
  • 4篇刘新伟
  • 3篇杨晓军
  • 3篇陈晓燕
  • 2篇程鹏
  • 2篇狄潇泓
  • 2篇王研峰
  • 2篇吉惠敏
  • 2篇杨毅
  • 2篇张静
  • 2篇李文莉
  • 2篇杨建才
  • 2篇刘治国
  • 1篇李宝梓
  • 1篇谭丹

传媒

  • 7篇高原气象
  • 5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2013年高...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九届全国灾...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河东地区不同环流形势下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为了尝试建立天气尺度环流分型与中小尺度雷达特征的衔接,本文基于2010-2015年15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提炼总结了甘肃河东地区高原槽东移型、副高边缘型、西北气流型3种主要的短时强降水环流形势配置,并分析了不同环流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槽东移型的雷达回波常为NNE~SSW走向的中β尺度层积混合带状回波,与700 hPa冷式切变线右侧的低空急流轴走向和位置较为一致。带状回波多在陇东南地区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对其传播方向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在陇东南维持3~4 h,多则5~6 h,常伴有“列车效应”。回波质心低,暖云降水为主,降水效率高。(2)副高边缘型的雷达回波常为NE~SW走向的中β尺度窄带状回波,位于略比700 hPa冷式切变线超前的地面锋线附近。往往在冷空气侵入到甘肃中部地区时生成,随着冷锋快速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移至陇东南附近时,逐渐演变为具有高原槽东移型的雷达回波特征,但其向东南方向的移动速度相比高原槽东移型快。(3)西北气流型的雷达回波较为分散,局地性很强,主要是中γ尺度块状回波,主要有短生命周期的单体生消和多个单体组织、合并、加强两种形式,对流单体的发展较前两类更旺盛,属于深对流型。
孔祥伟孔祥伟杨建才杨毅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系统雷达回波特征
西南地区冬季旱涝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951-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内3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南地区冬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AO)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西南地区冬季降水量和旱涝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均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其中滇、黔、桂交界处和四川南部为降水偏多事件多发区,而渝、滇西南、黔东部及四川盆地是干旱事件多发区,特旱事件的发生概率也较高,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冬季旱涝以周期为12 a、8 a左右的低频振荡最为显著,近几年均处于负位相;冬季AO与西南地区同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AO异常偏强(弱)时,则西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
孔祥伟于乐江刘新伟
关键词:旱涝
重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诊断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雷达资料、每小时实况降水资料、TBB资料以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发生在重庆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主要是低层切变线激发重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从而带来强降水,并且低层切变线与此次MCS的发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风切变最大时,强降水的区域辐合达到最大,垂直上升运动最强;(2)低层来自南海的水汽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经过云贵高原进入重庆,并在重庆东北部强烈辐合上升,为重庆强降水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3)TBB资料分析显示,强降水发生时重庆上空存在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其中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中γ尺度逐渐发展到中β尺度,另一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则在移动过程中分裂发展;(4)从雷达资料来看,暴雨发生过程中各仰角上有逆风区出现,说明了垂直环流的强度较强,有利于低层水汽向上输送。同时,中气旋的生成也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不断向上输送,促进暴雨的发展。
陈鹏刘德周盈颖孔祥伟郑丽君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中气旋切变线
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空间误差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2019—2020年5—9月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GRAPES-GFS(中国气象局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Global Forecast System)大尺度数值模式36 h预报时效的24 h降水量预报和加密降水观测资料,基于CRA空间检验技术识别、分离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雨目标(ECMWF模式18个,GRAPES-GFS模式11个),定量分析了两种模式对暴雨预报的空间误差(落区、强度和形态误差)特征,总结大尺度数值模式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雨预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两种模式的降水预报形态误差占比均最大。ECMWF预报的强度误差占比最小,落区误差次之,而GRAPES-GFS的落区误差占比最小,强度误差次之。(2)两种模式预报的暴雨落区位置均较实况偏西偏北。暴雨大值中心ECMWF偏西偏南,而GRAPES-GFS仅偏西。(3)对暴雨雨区面积的预报两种模式均明显偏小,容易造成暴雨漏报,对最大降水量和平均雨强的预报GRAPES-GFS模式均偏弱超过40%,ECMWF预报的平均雨强偏弱11.49%,最大降水量偏强1.47%。(4)两种模式对甘肃陇东南地区和陕西西南部的暴雨预报效果较好,而对陕北及宁夏等偏北地区的预报效果较差。
张君霞孔祥伟刘新伟王勇
关键词:CRA暴雨青藏高原东北侧
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一次极端暴雨天气的水汽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加密区域站雨量资料、FY-2D云图、NCEP 1°×1°再分析资料,使用物理量诊断、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6月15-16日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一次极端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受内蒙古西部到河套地区西北-东南向暖性高压脊西部形成的高原低涡中心影响,200~400 km的低涡中心稳定维持在暴雨区上空超过12 h,形成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对流层低层湿度增大气温降低,中层冷空气从低涡南部侵入,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地面风速辐合、地形抬升进一步增强了低涡中心的上升运动,触发局地对流。主要存在随西风气流的西路和绕高原的东路两条水汽输送通道,以绕高原的东路水汽输送为主,其在暴雨期间的贡献率高达84.6%,以对流层中层输入最为显著。甘肃中部500和700 hPa异常偏东气流对东路水汽输送通道的形成十分重要,其能将已到达西北地区东部的暖湿空气继续向西北方向输送从而到达河西走廊西部。暴雨时段内水汽平均净输入强度是前期的2.73倍,对流层中层高原低涡中心、对流层低层风速风向辐合和地形辐合造成暴雨区550、700和800 hPa三层200~400 km的水汽辐合中心,大气可降水量高达34 mm,是夏季平均值的2倍多。
孔祥伟杨建才杨建才傅朝
关键词:高原低涡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全球和区域数值模式在甘肃2020年汛期降水预报中的检验评估被引量:5
2022年
2020年汛期6—8月甘肃降水日数多、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对该时间段内3种全球模式(ECMWF、GRAPES_GFS和NCEP_GFS模式)和4种区域模式[GRAPES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GRAPES_3 km)、西北区域区域模式(GRAPES_LZ10 km)、西北区域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GRAPES_LZ3 km)和华东区域模式(SMS-WARMS)]24 h累计降水预报性能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全球模式中ECMWF模式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余2个模式,而区域模式中GRAPES_3 km和SMS-WARMS模式预报性能相对较好,且SMS-WARMS模式预报性能更稳定。(2)区域模式晴雨准确率及小雨和中雨的TS评分、ETS评分、命中率低于全球模式,暴雨优于全球模式;大雨和暴雨的空报率和预报偏差均高于全球模式。(3)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可将甘肃汛期降水划分为副高边缘型和低槽型2种类型,针对2020年4次副高边缘型和3次低槽型降水进行分类检验评估。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均对前者的各个量级降水预报性能优于后者;ECMWF模式和区域模式对2种类型大雨和暴雨预报效果优于NCEP_GFS和GRAPES_GFS模式;全球模式中ECMWF模式、区域模式中SMS-WARMS模式对2种类型降水预报效果最好。(4)7种模式对2种类型中雨和大雨雨带走向预报较好,对副高边缘型降水过程降水落区的预报能力优于低槽型降水过程,但预报降水强度较观测偏强,尤其是降水中心区域。
陈晓燕孔祥伟彭筱刘新伟吴晶任淑媛
关键词:降水预报检验MODE
甘肃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被引量:32
2017年
基于甘肃省81个自动气象站2002—2012年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甘肃省近11 a来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频次自甘肃省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增,陇东南地区是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多、强度最强的地区。短时强降水存在2个高发中心,一个在以合水为中心的陇东地区,另一个在以徽县为中心的徽成盆地。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出现时段集中在16:00—00:00,17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天气高发时段。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其中7—8月是一年中出现最多的月份,其次是6月。近11 a来,短时强降水频次呈上升趋势,2006年和2010年出现了2个峰值,其中2010年最多,发生52次,2004年最少只有17次。
孟丽霞许东蓓狄潇泓孔祥伟肖玮苟尚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甘肃近51a夏季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利用1960-2010 年甘肃35 站夏季(6-8 月)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夏季暴雨事件、干燥事件和异常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1 a 甘肃河西区域夏季暴雨事件基本稳定在0.1 次/a 左右,而河东区域在1...
孔祥伟陶健红
关键词:极端天气事件夏季
文献传递
甘肃东部一次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19
2014年
应用NCEP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RUC模式高分辨资料,对2013年2月17日甘肃河东暴雪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西北区域RUC模式输出的模拟结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700 hPa低涡、地面冷锋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雪前期,低层正涡度增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机制;降雪前期,由于低涡辐合作用,700 hPa高度以下,湿度猛增,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雪中心和政上空有θse密集强能量锋区;西北区域RUC模式模拟的24 h内降水量范围、落区、量级与实况一致,模拟的地面风速偏大。
冀兰芝全志伟宋琳琳孔祥伟张静
关键词:暴雪低涡水汽通量散度涡度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螺旋度诊断被引量:18
2013年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螺旋度,通过总螺旋度、螺旋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对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区位于总螺旋度负值区或零线附近;沙尘暴爆发区水平螺旋度高层300 hPa为负螺旋度控制,低层700 hPa为正螺旋度控制;在沙尘暴发生时,高层负螺旋度中心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沙尘暴爆发区对应高空低层螺旋度强梯度区内;沙尘暴爆发区的垂直螺旋度分布特征是上负下正;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程鹏王宝鉴孔祥伟张静伏晓红宋秀玲
关键词:沙尘暴螺旋度河西走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