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艳菊

作品数:2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清代
  • 9篇文物
  • 6篇故宫博物院
  • 6篇博物
  • 6篇博物院
  • 5篇文物修复
  • 4篇乾隆
  • 3篇紫檀木
  • 3篇宫廷
  • 3篇病害
  • 3篇藏品
  • 2篇牙雕
  • 2篇粘结剂
  • 2篇松香
  • 2篇桃胶
  • 2篇桐油
  • 2篇乾隆帝
  • 2篇清代宫廷
  • 2篇清人
  • 2篇祝寿

机构

  • 24篇故宫博物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24篇孔艳菊
  • 6篇罗涵
  • 3篇孙鸥
  • 2篇马越
  • 2篇谷岸
  • 2篇张蕊
  • 1篇曲亮
  • 1篇刘岳
  • 1篇李合
  • 1篇王允丽
  • 1篇雷勇
  • 1篇侯佳钰
  • 1篇贾翠
  • 1篇李广华
  • 1篇张雪雁

传媒

  • 5篇紫禁城
  • 4篇宝石和宝石学...
  • 3篇中国文物科学...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2篇博物院
  • 2篇故宫学刊
  • 1篇中国文物保护...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镀金累丝长方盆穿珠梅花珊瑚盆景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故宫博物院藏"银镀金累丝长方盆穿珠梅花珊瑚盆景"不论从材质选择还是工艺运用上,都代表了清代宫廷花卉类盆景中的较高水平,所用工艺包含清代宫廷花卉类盆景中的多种技法。本文旨在探索清代宫廷花卉类盆景工艺及制作方法。通过科技检测,明确了所用材质的种类,并对其工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包含点翠工艺、珠宝镶嵌工艺、穿珠工艺、金属工艺及盆景组装与制作工艺;并在不损伤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内部结构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探索盆景组装和制作方法,为清代宫廷花卉类盆景文物的修复进行案例积累。
展菲孔艳菊刘瀚文张雪雁王娜
故宫藏清代挂屏镶嵌玻璃饰件的科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清代镶嵌器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玻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镶嵌材料。为探讨清代镶嵌玻璃饰件的成分特征和加工工艺,本工作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方法,对故宫馆藏清代紫檀木边嵌玉石楼阁挂屏上的6件镶嵌玻璃饰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件玻璃饰件属于K_(2)O-CaO-SiO_(2)体系,以石英岩引入SiO_(2)作玻璃基体,硝石作助熔剂引入K_(2)O,CaO有方解石和萤石两个主要来源;深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钴,浅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铜,蓝绿色玻璃为铜和铁共同着色,4件玻璃饰件乳浊剂均为CaF_(2);黄色玻璃以铅锡黄为着色剂并乳浊剂。通过显微形貌观察结合档案记载,认为镶嵌玻璃饰件是在熔制好的玻璃块上经过二次加工而成,加工工艺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玉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清代镶嵌工艺及玻璃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佐证。
张瑜贾翠孙鸥孔艳菊曲亮马泓蛟陈坤龙
概述故宫博物院镶嵌类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从镶嵌类文物的基本定义、涵盖类别、常见病害入手,结合破损严重的修复案例,简述故宫博物院院藏该类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情况。针对镶嵌文物材质多样、病害复杂的特点,采取恰当而且行之有效的修复措施是修复者综合能力的体现。主张在掌握修复技巧的同时,探索文物损伤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环境,减缓病害进展步伐,是有效保护和修复的途径。
孔艳菊
关键词:病害种类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边嵌染牙竹石图中堂挂屏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
2024年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紫檀木边嵌染牙竹石图中堂挂屏(文物号:故201082)是以乾隆皇帝御临图样为底本,转制为挂屏的一种典型文物。目前因文物表面尘污以及构件松动、脱色、脱落、缺失等伤况需要进行保养和修复。修复前,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该文物中的镶嵌材质及染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镶嵌材质主要为象牙和青金石,朱竹叶片的染料为朱砂、红花甙及藏猩红3B,青金石则用自身矿物颜料进行了加色处理。根据上述测试分析结果,制定了固色除尘和嵌件补配等保护修复方案。此次文物修复研究不仅为后期象牙染色挂屏的修复提供参考,也为文物御临图样转制分析及清代宫廷相关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案例支持。
田野冬雪张云罗涵孔艳菊
关键词:象牙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铜镀金牛驮瓶花表中璎珞的材质、工艺和保护修复研究
2024年
18世纪英国制造的铜镀金牛驮瓶花表是清宫观赏型西洋钟表的典型器物,原放置于故宫养心殿东暖阁。由于金属丝伤断造成金牛背覆装饰的珍珠璎珞散落脱缺,所以在恢复钟表走时功能后对璎珞部分进行抢救性修复和外观复原。修复前,使用三维视频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穿制璎珞部分的金属丝和珍珠进行尺寸测量和材质检测。结果显示,璎珞原件使用直径0.15 mm、含95%Ag的镀金银丝、三种尺寸大小(直径分别为1.1 mm、1.6 mm、2.2 mm)的海水珍珠以及绿色珐琅珠托;形制为四线连环穿缀的网状珠链及珍珠流苏。修复时采用了含99%Ag的银丝以及同原件规格的珍珠。根据相关档案资料可知,清代宫廷中的璎珞常被用于佛教器物、宫灯和动物题材器物三类场景,串制材质有丝棉线和金属丝线两种。本次保护修复为今后金属丝型璎珞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王雪莹罗涵段佩权展菲李合谷岸孔艳菊
关键词:珐琅XRF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大吉葫芦式挂屏文物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研究
2024年
故宫博物院藏金大吉葫芦式挂屏一组八个,本保护修复样品是其中两件(故11214和故11703)。送修时,两件金大吉葫芦式挂屏表面有尘污和多处嵌件松动、脱缺的伤况,为恢复该文物的完整性和美观性,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本研究先了解金大吉葫芦式挂屏文物的病害情况和成因;通过拉曼光谱检测了挂屏中所有镶嵌的宝玉石材质,结果显示,修复区域中有珊瑚、尖晶石、碧玺、海蓝宝石、翡翠、青金石、绿松石等品种;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检测出挂屏基底的金属成分,Au的含量约87.1%~89.4%,Ag的含量约为10%,Cu和Fe元素的含量微少;明晰了文物的制作工艺,其中花丝镶嵌工艺为挂屏的主要制作工艺;最后通过对金大吉葫芦式挂屏30余处缺失和松动嵌件进行了补配和回粘,恢复了文物的完整。在科学检测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并更深入地研究了清代宫廷挂屏的制作工艺,为中国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借鉴。
张毅孔艳菊罗涵
从修复的几件首饰谈清代宫廷首饰工艺被引量:1
2016年
在古时,男女都有相应的佩饰,但是那时的佩饰不仅仅是装饰,更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了近现代,金银珠宝成了女人常用的一种装饰品、奢侈品,更多的是为了美和时尚。而且,随着服装的变化,
孔艳菊
关键词:首饰宫廷清代装饰品近现代奢侈品
“紫檀木边点翠金质山水图围屏”屏心的研究与修复
2024年
为了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紫檀木边点翠金质山水图围屏”屏心的制作工艺,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及数码显微镜对文物进行检测,明确了屏风所用材质:满铺“卍”字纹点翠为基底,大面积山体使用纯金打造,细节装饰配件则用金银合金、金银铜合金和银等金属材料制成,金质嵌件用金属丝拴结的方式与点翠基底相连接。笔者以科学技术分析为依托,确定了屏风的制作工艺为:制作木板底纹—点翠—制作金属嵌件—金属部件组装固定。针对点翠脱落严重、灰尘堆积严重、金属部件脱落、点翠基底开裂等伤况,对文物进行了点翠加固、除尘、金属部件加固、基底修复四个步骤完成修复。此修复研究为了解清代宫廷大型屏风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为后期同类文物的修复提供经验支持。
展菲孔艳菊刘瀚文段佩全张毅田野冬雪
关键词:清代
一种文物修复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修复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中文物修复粘结剂的具体成分包括松香40‑50%,蜂蜡30‑40%,桐油5‑10%,桃胶5‑10%。
孔艳菊
文献传递
乾隆花园镶嵌工艺及修复
2014年
乾隆花园内的建筑风格区别于紫禁城内其他宫廷建筑,包含了南北庭园的风格特点,涵盖竹术、漆艺、镶嵌、珐琅、裱绘、彩画等多种工艺,十三处建筑中有六处大量使用镶嵌作为装饰工艺,
孔艳菊
关键词:装饰工艺乾隆宫廷建筑建筑风格紫禁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