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明 作品数:79 被引量:32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P物质受体在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了解P物质受体在成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探讨P物质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培养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受体在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SP受体在成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均阳性表达 ,胞浆着色。结论 :P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 孙应明 段银钟 樊成涛 曹玲关键词:P物质 成骨细胞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了解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探讨CGRP在局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1.2 5 (OH) 2 D3 体外诱导培养大鼠破骨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的CGRP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 :10 -9mmol/L、10 -8mmol/L、10 -7mmol/LCGRP不仅明显减少了TRAP阳性染色单核 /双核细胞的数量 ,同时也减少了多核细胞的数量 (P <0 .0 5 ) ,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CGRP可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在局部骨改建中发挥调节作用。 孙应明 罗颂椒 赵昱辉 李媛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破骨细胞 细胞培养 P物质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5年 P物质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骨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作者重点就P物质在骨形成和骨吸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方面加以阐述,为进一步明确P物质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侯玉 孙应明 段银钟关键词:P物质 骨代谢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免疫荧光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P物质神经纤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稀少。正畸加力后2小时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开始增加,加力后1天达到最高水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撤力后2周,撤力后第4周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孙应明 罗颂椒关键词:P物质 牙齿移动 牙周膜 免疫荧光 P物质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初步探讨P物质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与机制 ,以期为阐明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神经调控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技术 ,观察神经肽P物质及其受体拮抗剂对离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P物质使牙周膜成纤维细胞G1期细胞减少 ,S期细胞增加 ,促进更多的细胞进入增殖状态 ;P物质受体拮抗剂则明显抑制了P物质的作用。结论 :P物质对该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并且可能是由SP受体 (NK1受体 ) 孙应明 段银钟 樊成涛关键词:P物质 体外培养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DNA合成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仪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变化 2006年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加力后2 h CGRP mRNA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增加,至加力后8 h开始增加,加力1 d^1 W达到最高峰,至撤力后2~4 WCGRP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CGRP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RP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孙应明 罗颂椒关键词:牙齿移动 三叉神经节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寻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以保证瓷层不发生断裂。方法: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桥体跨度不同连接体面积时的模型Ⅰ-Ⅰ、Ⅰ-Ⅱ、Ⅰ-Ⅲ和Ⅰ -Ⅰ、Ⅱ-Ⅱ、Ⅱ-Ⅲ,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找出连接体变形量小于0.001mm时连接体横截面积。结果:在模型I中和模型I I中,连接体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0.00106、0.000938、0.000563、0.00118、0.000958和0.000785。结论:在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时,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或等于4mm2和8mm2时连接变形率小于0.1%,可确保瓷层不发生断裂。 丁旭 程纬 孙应明 曹雪 汪大林关键词:种植固定桥 连接体 横截面 三维硬组织手术预测和模拟系统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基于计算机实现三维颅颌面硬组织手术预测和模拟,探讨其在颌面部复杂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系统以Windows98为操作平台,采用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和VisualC++6.0编程语言编制软件,通过采集患者术前CT原始资料,对8例复杂颌面部畸形患者进行硬组织模型的三维重建以及测量、分析,采用交互方式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手术结果。结果:成功地为8例复杂颌面部畸形患者提供术前诊断,为制定定量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将为提高复杂颌面部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患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作用。 孙应明 王晓波 李新军 丁加根关键词:颌面畸形 计算机图像 虚拟现实 斑点杂交法检测正畸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mRNA的变化 2013年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Tri gemi nal Gangl i on,TG)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齿移动导致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正畸加力后不同时期大鼠TG内PPTA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2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h至加力3天达到最高,至第7天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能导致TG内PPTA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提示PPTA可能参与了正畸疼痛的发生。 殷越 孙应明关键词:正畸疼痛 斑点杂交 P物质缓释系统对正畸大鼠牙周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的生物活性及对正畸牙周改建中破骨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将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球(SP-PLGA NP)注射入正畸大鼠第一磨牙根尖水平龈下,分别在加力后1,3,7,14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和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并和单纯用P物质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加力后1天,三组间牙周都未发现有破骨细胞;加后3天,破骨细胞数量表现为P物质组>缓释纳米微球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后7天,表现为缓释纳米微球组>P物质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14天后,三组破骨细胞数量都有减少,但缓释纳米微球组数量最多。结论:P物质能促进正畸中牙周破骨细胞形成,而SP-PLGA NP能在较长时间维持这种作用。 孙应明关键词:P物质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微球 破骨细胞 牙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