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法良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将氟苯尼考(FFC)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羧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氟苯尼考半琥珀酸酯(FFC-HS).采用混合酸酐(MA)法将FFC-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BSA-FFC-HS.通过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证明BSA-FFC-HS偶联成功,得到了结合比较好的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抗FFC抗体提供了良好的免疫原.
- 刘悦竹刁有祥孙法良孙宁马艳芳
- 关键词:氟苯尼考半抗原人工抗原凝胶电泳
- 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混合酸酐(MA)法,将氟苯尼考(FFC)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抗原FFC-HS-BSA和包被原FFC-HS-OVA,经紫外扫描(UV)、凝胶电泳(SDS-PAGE)、红外扫描光谱(IR)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 孙法良刁有祥刘悦竹孙宁马艳芳
- 关键词: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凝胶电泳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793/B)M基因与2种截短M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被引量:5
- 2010年
-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推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793/B)M基因的抗原位点,应用DNAStar软件针对M基因及其抗原表位片段设计3对引物,PCR扩增并成功构建了M基因的pGEX6p-M和2种截短M基因的pGEX6p-M1,pGEX6p-M2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分别在50000,32000,29000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表明GST-M,GST-M1,GST-M2重组蛋白获得成功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GST-M和GST-M1重组蛋白能被鼠抗IBV(793/B)血清识别,而GST-M2重组蛋白不能被识别。GST-M与GST-M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初步证实M蛋白存在抗原表位,这为进一步研究IBV(793/B)M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制备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重要依据。
- 孙宁李宏梅刁有祥孙法良王明亮马艳芳纪巍
-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原核表达
-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Ⅰ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将血清10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接种于含0.02%NAD、5%犊牛血清、1mMCaCl2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h,离心后的上清液经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层析,分离纯化ApxⅠ。将纯化的ApxⅠ进行半数致死量测定,并对小鼠剖检后进行内脏器官病理变化观察。将纯化的ApxⅠ与弗氏佐剂按1:1的比例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初免2周后加强免疫1次,二免2周后用血清10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攻毒,测定最佳免疫剂量。根据最佳免疫剂量于30日龄和45日龄免疫小鼠,60日龄时分别用血清1、3、5、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攻毒。结果该毒素对小鼠的LD50为80.9mg/kg,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63.2~103.5mg/kg;ApxⅠ亚单位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为40μg,对血清1、3、5、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 马艳芳刁有祥张鑫纪巍孙法良孙宁
- 关键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免疫原性
- 氟苯尼考、安普霉素药物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研究
- 氟苯尼考和安普霉素分别属于氯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并且两者在畜禽组织中的残留都会引起一系列后果。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是一种简便、快速,并非常适合大规模样品筛选的检测方法,但国内主...
- 孙法良
- 关键词:氟苯尼考安普霉素人工抗原酶联免疫分析
- 文献传递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793/B)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793/B型IBV分离毒株TA03M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93/B型IBV的M基因由669bp组成,与GenBank已发表的15株IBV的M基因相比较,793/B型IBV的M基因在第4-15位发生了3-12个核苷酸的缺失,对应1-4个氨基酸的缺失,共有30多处点突变。与其他各毒株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2%-93.6%,氨基酸同源性为82.1%-96.0%;进化分析显示TA03株与H52和IBN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793/B型IBVM基因(蛋白)在遗传变异和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孙宁刁有祥孙法良纪巍马艳芳王明亮
-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
- 鸡肉中氟苯尼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制备抗氟苯尼考(FFC)的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建立检测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ELISA新方法。【方法】氟苯尼考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经混合酸酐法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比分别为14.4和14.7。用免疫原FFC-HS-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并优化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102400。最佳包被抗原浓度为0.5μg·ml-1,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64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000。回归方程Y=-0.1516X+0.788(R2=0.9859),检测范围为0.18~500ng·ml-1,检出限为0.18ng·ml-1,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86%和7.77%。交叉反应试验中,抗血清与FFC结构相似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94%和0.098%,与其它药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FFC以浓度0.18~500ng·g-1在鸡肉中添加,回收率为84.14%~106.1%,变异系数为2.1%~5.6%。【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FFC抗体,建立了鸡肉中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 孙法良刁有祥孙宁马艳芳纪巍
- 关键词:氟苯尼考ELISA鸡肉食品安全
-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 2010年
-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 纪巍刁有祥王明亮马艳芳孙宁孙法良吴焕荣
- 关键词:F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