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浩越

作品数:25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地貌
  • 8篇地震
  • 8篇第四纪
  • 8篇晚第四纪
  • 6篇活动性
  • 6篇构造地貌
  • 5篇断层
  • 5篇断裂带
  • 5篇裂带
  • 4篇龙门山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古地震
  • 2篇地表破裂
  • 2篇震后
  • 2篇中段
  • 2篇偏转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走滑
  • 2篇走滑断层
  • 2篇龙门山断裂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东京大学
  • 1篇静冈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杜伦大学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25篇孙浩越
  • 19篇何宏林
  • 12篇魏占玉
  • 10篇石峰
  • 8篇高伟
  • 6篇徐岳仁
  • 4篇毕丽思
  • 3篇苏鹏
  • 2篇陈桂华
  • 2篇李涛
  • 2篇袁兆德
  • 2篇郭鹏
  • 1篇熊仁伟
  • 1篇周庆
  • 1篇池田安隆
  • 1篇邓起东
  • 1篇付碧宏
  • 1篇狩野谦一
  • 1篇李文巧
  • 1篇马震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信...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sing LIDAR-derived Kuitun River terraces to study the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northern Tian Shan, China
<正>The Tian Sha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intracontinental mountain belts on the earth today.In the northern ...
苏鹏何宏林魏占玉石峰孙浩越郝海健
文献传递
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普雄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强烈的鲜水河-小江大型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位于我国M≥7.0级地震危险区中.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该断裂进行了详细追踪调查,获得了普雄断裂大比例尺几何分布图,并在典型断错地貌位置上...
高伟何宏林孙浩越
关键词:地层层位古地震事件
文献传递
大凉山断裂带南段滑动速率估计被引量:20
2012年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速率的估计不仅对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还对大凉山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交际河断裂和布拖断裂的详细野外调查、典型构造地貌GPS精细测量以及断错地貌的时间约束,获得大凉山断裂带南段全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为2.5~4.5mm/a,交际河断裂平均滑动速率略大于布拖断裂的滑动速率。对比滑动速率发现,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西支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水平滑动速率相当,表明大凉山断裂带活动强度不低于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带,随着大凉山断裂带逐渐取代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在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作用,大凉山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将增强。
魏占玉何宏林石峰徐岳仁毕丽思孙浩越
青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运动模式的约束
2016年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高原内部活动块体的向东运动。由于相对刚性的四川盆地的阻挡,巴颜喀拉块体与其发生了挤压碰撞,并使得中生代的古龙门山构造带复活,发生逆冲推覆运动。
孙浩越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地貌
库木库里背斜活动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一山之隔,是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是高原主体部分向NE扩展的前缘地区;现今构造表现为被3条大型活动构造带(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逆冲的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所夹持。因此,该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活动性、活动历史,探讨高原的扩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库木库里盆地南、北两侧均发育活动性很强的大型走滑断裂,但是在盆地中央发育1条大型背斜,走向NWW-SEE,与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和柴达木盆地内的褶皱构造走向一致,说明盆地目前遭受NNE向的挤压。通过对盆地地形横、纵剖面和阶地展布形态的分析,得出背斜有自西向东扩展变形的特征;野外调查和测年结果显示,背斜东段冰川融水形成了大型冰水扇,形成年龄为(87.09±2.31)^(102.4±3.7)ka,进而获得背斜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平均隆升速率的最大值为(2.78±0.28)^(3.28±0.28)mm/a。库木库里盆地整体的活动性很强,在构造上与其北边的柴达木盆地类似,都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NNE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孙浩越何宏林付碧宏杨顺虎白濱吉起池田安隆狩野谦一越後智雄
关键词:晚更新世隆升速率
通过高分辨率地形数据解析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构造地貌:以乔莱姆段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断层带上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对描绘新近地表破裂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圣安德烈斯断层(SAF)中南部的乔莱姆段南15km长的范围内保存着许多非常好的构造地貌现象,如阶地、槽谷、陡坎和线性山脊,这些都表明了地震的多次重复发生。近期获得的整个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的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e)地形数据("B4"计划)的拍摄密度为3~4m-2。通过计算LiDAR反射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计算(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的局部面元组合方法(Local Binning)来获得0.25~0.5m分辨率、0.8m或者更大查找半径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该数字高程模型对构造地貌的解译足以对古地震场地进行评估。仅使用LiDAR数据对新近地表破裂进行填图的结果与航片解译方法和野外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宽度从数米到近1km不等,且由许多长度为数米到数千米的雁列、叠瓦状的近平行的断裂组成。这些断裂所围限的运动块体运动方向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延伸方向与圣安德烈斯断层近于平行。对"活动的"的定义和地表次级断裂的重要性不同认识,影响着最终填图结果中断层的宽度和复杂性。
J. R. ArrowsmithO. Zielke孙浩越石峰吕春来
关键词:构造地貌LIDAR圣安德烈斯断层
利用水系流域偏转研究走滑断层的运动模式--以南汀河断裂带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构造地貌能够记录构造运动的长期积累,并能通过相关参数定量表达。水系是对构造作用反映最敏感的地貌之一,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利用水系来反映和研究构造。但是过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垂直运动的构造作用区域上,尤其是正断层区域上,而对走滑作用区域的研究非常少。文中以南汀河断裂带为研究区域,利用高精度DEM数据提取水系。通过研究断层附近水系流域的偏转来研究南汀河断裂带的运动模式。通过分析流水地貌对断层活动的响应特征,对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进行了分析,为探讨活动断层与地貌响应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范例。
石峰何宏林Alexander L Densmore魏占玉孙浩越
关键词:构造地貌
利用水系流域偏转研究走滑断层的运动模式--以南汀河断裂带为例
石峰何宏林A.L. Densmore魏占玉孙浩越
山西霍山山脉河流地貌定量参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5
2013年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SL参数、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曲线以及HI值等,得到以下认识:1)跨断裂带的河流,其纵剖面在断层两侧的形态具明显差异,反映其受断层活动控制,而其他河流,除极少部分在上游存在局部陡变外,纵剖面为近似下凹的指数曲线形态显示近均衡状态;2)河流的HI值及积分曲线显示了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强抬升弱侵蚀状态,即所有河流均处于壮年或幼年期;3)48条河流一致上凸的Hack剖面也表明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跨断裂带的Hack剖面形态以陡变下降而区别与其他河流的近似圆弧形;4)跨断裂带河流的SL/K参数在断层附近出现异常高值,反映了SL/K参数与断层垂直差异运动的相关性,周边其他河流的SL/K参数反映了没有差异运动的准均衡状态,局部的异常高值可能对应不同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河流地貌定量参数与构造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流地貌定量参数特征揭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的强烈垂向运动特征。
徐岳仁何宏林邓起东魏占玉毕丽思孙浩越
关键词:构造地貌山西地堑系
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普雄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被引量:12
2016年
大凉山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大型强震断裂带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段的普雄断裂是断裂带中最长的1条次级断裂。该次级断裂的古地震活动情况对评价该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和建立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开展的活动断层填图和古地震探槽研究表明普雄断裂是1条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的略向W倾的高角度左旋走滑断层。沿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分别揭露了2次和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8206 BC—1172 AD、1084—1549 AD和17434—7557BC、1577—959 BC、927—1360 AD。结合探槽古地震结果和历史地震记载,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断裂的离逝时间约为0.7ka,与距今倒数第2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2.3ka。同时,根据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的经验公式估算古地震事件震级在7级以上。
高伟何宏林孙浩越魏占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